地方政府机构身份的话语建构策略分析——以云南地方政府为例

2021-03-25 00:11张德敬邓树梅
萍乡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话语身份建构

张德敬,邓树梅

地方政府机构身份的话语建构策略分析——以云南地方政府为例

张德敬,邓树梅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国语学院,云南 德宏 678400)

机构身份的建构是一个话语策略的实施过程,也是一个微观语言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决定了机构文本是否能够达到预定的交际效果。文章以云南地方政府在新冠疫情初期发布的公开信为语料,采用话语-历史分析法的三维分析框架,探究了指称策略、述谓策略、视角化策略、辩论策略在地方政府身份建构过程中的运用,为机构身份及机构话语质量提升等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参考。

地方政府;机构身份;话语策略;说服力

一、引言

机构身份是机构定义自身和自我呈现的方式[1]。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交流对象、所在场合以及各自依托的机构选择使用词汇、句式、体裁和模式进行传递信息、参与活动、构建身份、再现事实的社会活动[2]。换句话说,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既是一个策略的运用过程,也是一个身份的建构过程。同样的道理,机构话语也是一个选择和运用的过程,传达着机构的观点,反映着机构的意图,塑造着机构的身份。来自地方政府部门的公开信是机构话语的一种表达方式,用于向民众告知某些信息,进而呼吁、引导、告诫或说服,以起到实施社会管理的作用,它是话语策略运用的结果,也有意无意地塑造着地方政府的机构身份。

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构话语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该类研究大部分采用了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试图探究机构话语和权力之间的关系。黄佳丽[3]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讨论了政府部门发布的通知文本,探讨了权力和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杨欣[4]运用了同样的方法探究了隐含在通知中的权力关系;田海龙和单晓静[5]则运用费尔克劳提出的批评话语分析的“辩证-关系”分析框架,对政府部门通知中的权威及其话语建构进行了分析。

近年来,随着身份研究的话语转向,一些研究开始关注机构话语和机构身份之间的关系。该类研究主要采用语篇-历史分析路径,从语篇主题、话语策略和语言手段三个层面对文本进行分析,如陈建平[6]运用语篇-历史分析法构建了宏观、中观、微观分析框架,分析了中、英、美大学机构身份的话语建构策略;乌楠和张敬源运用语篇-历史研究路径的话语分析三维框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中美企业机构身份的话语建构策略[1]。上述类型的研究大多涉及对企业、银行、大学等机构的话语研究。然而,对政府机构身份的话语建构研究几乎没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众对政府服务的期待不断提高,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需逐渐改变,这种提高和改变要求地方政府更多关注自身话语对身份的塑造,以及自身话语的语用效能,从而更好地实施社会管理。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机构身份及其建构的理论研究,对政府话语质量及语用效能的提升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分析框架和语料

本研究采取的分析方法为话语-历史分析法(DHA)。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话语-历史分析法呈现出较强的跨学科特点,强调整合语篇的社会、政治环境以及历史背景,从话语主题、话语形式、话语策略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全面理清整个社会事件的前因后果[7]。其中,话语策略是分析的关键,因为话语策略服务于文本的表达意图,决定着话语的表现形式并构建着文本的主题。

Ruth Wodak[8]提出了DHA常采用的五种话语策略:命名策略、述谓策略、辩论策略、视角化策略和增强/削弱策略。陈建平[6]在对高校机构身份话语建构进行分析时,综合前人研究及语料特点,形成了一个三维分析框架,包括宏观分析、中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宏观分析侧重于呈现文本主题的历史语境分析,中观分析侧重于呈现大学机构身份维度的话语分析,微观分析则侧重于具体话语策略的分析。

本研究参考Wodak的话语策略和陈建平的分析框架图,结合本文的研究语料特点,设计如图1的分析框架:

本研究从中观层面的话语策略入手,呈现云南地方政府在公开信中运用的话语策略,探究实现不同话语策略的语言形式,分析话语策略及其语言形式所构建的机构身份,并从宏观主题的角度对文本如何更好地实现交际目的进行探讨。宏观主题、中观话语策略和微观语言手段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构建,共同服务于文本的交际目的。

为检验上述分析框架的合理性,本文选取9封云南地方政府发布的关于疫情防控的公开信为研究语料。公开信发布时间为2020年1月至2月期间。当时正值新冠疫情出现的初期,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了解不足,为了加强疫情防控,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以公开信的形式呼吁广大民众遵守疫情防控措施。

三、话语策略及语言手段分析

(一)指称策略

指称策略是指通过对特定社会群体、客体、现象、事件及过程、行动进行指代来实现群内/群外身份的话语建构策略[1]。指称策略的使用凸显了发话者对语篇中各种社会主体的定位,反映了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本研究中,指称策略的使用建构了地方政府亲和-权威的身份,具体的语言手段包括称呼语的使用和代词“您”的使用。

1. 称呼语的使用

本研究中,地方政府对民众的称呼分两种情况。一是使用默认身份,即在特定交际情景下基于身份准则而择用的语用身份。本研究中的公开信是写给普通民众,诸如“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全县各族人民”“全县广大人民群众”这样的称呼使用的都是默认身份,强调了政府和民众之间默认的关系定位,即官和民的关系,显现了政府的权威。二是使用非默认性身份定位,如“尊敬的市民朋友们”“市民朋友们”“全州父老乡亲”“广大市民朋友们”“鲁甸的各位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全县各族人民朋友们”。非默认性身份的使用,将普通民众定位为朋友或兄弟姐妹,偏离了默认身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政府机构和民众之间的关系,传递出暖暖的亲情味,营造了亲切的氛围,构建了政府亲和的身份。

2. 代词指称语使用

代词“您”的使用也体现了政府所塑造的亲和-权威身份。如:

(1)请您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主动配合卫生健康等部门做好隔离观察和追踪排查工作。对刻意隐瞒、拒不配合造成后果的,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您”是敬语,体现了政府对民众的亲和与尊重。但“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则强调了相关措施的强制性,凸显了政府的权威。这种凸显和转换是一种语用努力,是交际者为满足交际需求,为说服民众而做出的努力,通常表现为对语用资源的调用[9]。

此外,代词“我们”的使用同样构建了政府权威-亲和的身份,如:

(2)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健康幸福的大理!

(3)希望广大市民做好自我防护和健康管理,积极配合各级各部门的防控工作,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有关疫情的信息,我们会第一时间在市媒发布。

“我们”通常有两种含义:一种包含讲话人、他的同伴和听话人;另一种只包含讲话人和他的同伴。例(2)中的“我们”属于第一种情况,包含政府和民众,淡化了官民之间的界限,显现了二者的亲密融合。例(3)中的“我们”属于第二种情况,与前一句的“广大市民”形成对比,强调了政府的担当、权威和对民众的期待,也暗示了政府机构拥有的权力和权威。由此可见,政府通过指称语的使用有意无意地构建了权威-亲和的身份,并在这两种身份之间不断进行转换,以达到交际目的。袁周敏用尊轴和亲轴关系空间模型来解释中国人的社会关系,认为关系身份时刻都在协商中,具有很强的可变性,处于尊轴和亲轴所构建的四个象限中[10]。这一模型同样可用来解释本研究中地方政府所构建的身份关系,即在权威-亲和之间,地方政府引导、调节、规范着自身的言语行为,以达到最佳的交际目的。

(二)述谓策略

述谓策略是指运用语言赋予社会行为主体、客体/现象、事件及过程特定的特征和属性,使它们具有肯定或否定意义,其实现形式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等[11]。本研究语料的主要内容是呼吁民众遵守某些规定,抵制某些行为,使用的动词较多,且都是具有较强及物性的动词,包括肯定和否定两类,具体的分类见表1。

表1 动词分类

(4)如果您曾经在疫情较重地区居住、探亲或旅行,请您主动居家隔离,持续观察自己的健康状况14天。

(5)希望广大市民迅速行动起来,人人参与、联防联控,打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例(4)和(5)构建了地方政府“引导者”的身份。这一身份主要从“要求民众做什么”和“希望民众能够做到”两个角度进行构建,凸显了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面前保持冷静,及时部署,告知民众做什么、如何做的协调能力和动员能力。

(6)请您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尽量不出门或少出门。

(7)请暂停外出旅游计划,如您已在途中,请尽快返回家中。

例(6)和(7)构建了地方政府“劝诫者”的角色,告诫民众哪些事情不能做。两种身份的结合是为了达到最佳的交际目的。

引导者-劝诫者的构建主要通过及物性较强的动词来体现,具有明显的命令意味。为了缓和命令带来的强硬感,地方政府同时也从“情”和“理”的视角对引导者-劝诫者进行了构建,使得引导者-劝诫者这一身份表现出了“情”“理”“法”三个层面的属性。典型的“情”的表达方式侧重于强调对个人及他人的利益,如“为了您和公众的健康”;“理”的表达方式侧重于从道德和义务的角度强调个人的责任,如“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人”;“法”的表达方式侧重于强调违反相关规定可能要付出的代价,如“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这三种属性体现了文本的文化信息体系,指导文化信息的内容及后续人际话语输出的方向、策略与程度[12]。翟学伟[13]曾指出,中国人总是在处世原则中把道理放在情感中来考虑,达到情理交融或合情合理。因此,对民众而言,“讲情、讲理、讲法”的引导者-劝诫者更容易被接纳。但如何更好地讲情、讲理和讲法,以提高文本的说服力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三)视角化策略

视角化策略关注的是社会行为主体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即社会行为主体以何种身份、何种方式参与社会实践。本研究将从互文分析的角度来揭示视角化策略的运用。互文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文本中不同话语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它可以较好地解释社会行为主体以何种角度和身份参与社会实践。权力关系蕴含于话语之中,并通过话语来体现和发挥影响力。互文一方面揭示了不同话语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不同的发话者之间的权力关系。本研究语料中的互文现象揭示了云南地方政府上级政策执行者-具体措施制定者的角色。如:

(8)耿马自治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成立县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

(9)……加之我县外出工作、学习返乡人员多、人员流动较大、防控疫情形势十分严峻。

例(8)中的“坚决贯彻”“成立”“全力”等词汇表明了地方政府对上级政策的肯定、服从和执行。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产生于和其他话语的互动之中。如例(8)中耿马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公开信中的要求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这体现了各级政府部门间的上下级关系,体现了地方政府对上级政府要求的认可和服从,构建了地方政府执行者的角色。

任何语篇中都充满其他语篇的片断和声音,每一话语都是对其他话语的反驳、肯定或补充,都依赖其他话语[14]。如例(9)中的“加之”表明地方政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防疫措施。从互文的角度来看,也是一个再语境化的过程,即“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从原语境割离,地方政府按照自己的目的、立场、具体情况进行再表征,这一过程塑造了地方政府政策制定者的角色。

(四)辩论策略

辩论策略是指运用相应的辩论题目(例如:有用/有利、无用/无利、危险、威胁、数字、事实、法律、责任等)使正面或者负面的描述得到论证,从而增强文本的合理性和说服力,使听话者相信文本中的陈述。在本研究的语料中,地方政府在运用辩论策略的过程中塑造了自身说服者-呼吁者的角色,实现这一目的具体语言手段有构建威胁以激发情感,从道德上实施从众的压力、构建美好和肯定的未来,强调行为的利他性等。

(10)近期国内多地报告本土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疫情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

(11)截至1月25日18时,曲靖市已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1例。

例(10)和(11)通过呈现事实并构建威胁的方式对病毒的特点和新增病例进行了描述,向民众告知新冠病毒的逼近所带来的威胁,唤起民众对病毒的恐惧,进而激发民众团结一致,战胜病毒的决心。恐惧是激起反应的最有效的情感之一,能够有效地引起听话者的注意,并增强后续所采取的相关措施的合理性[15]。通过对病毒传播性强,难以治愈,新增病例就在身边等事实的描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民众情感,激起恐惧,增强相关措施的合理性,进而增强话语的说服力。如:

(12)有千千万万冲锋一线,日夜坚守工作岗位的医务人员、疾控战士、公安干警、社区干部……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病毒。

(13)广大人民群众、村委会工作者、网格员、栋楼长、单元长、物业人员、志愿者等力量要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精准狙击……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例(12)和(13)强调了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员为抗疫正在付出的努力,呈现了所有人都在行动的画面,给听话人造成道德上的压力和从众的压力,使听话人的思想从“为什么要这样”转向“大部分人在这样做,所以我也应该这样做”的逻辑上[16]。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说服民众使其迅速采取行动的作用。此外,“一定能够战胜病毒”和“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用十分肯定的语气预测了未来的成功,构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让听话者觉得自己的付出是绝对值得的,增强了说服力。如:

(14)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根据一级响应要求,……。

(15)当下,为有效防控大理州境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保护您和他人的健康,……。

(16)基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为了保护您和公众的健康,……。

例(14)、(15)、(16)则从利他主义的角度增强了文本的可接受性,让民众认识到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不是为了政府或他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健康和利益,从而增强了文本的可接受性。

四、主题分析

公开信的最终目的在于呼吁和说服。在新冠疫情初期,人们对病毒的认识还不足,戴口罩、少聚集、少外出的意识不够强,自觉性不够高。地方政府以公开信的形式向民众宣传新冠病毒的危害,并要求民众遵守各种防疫规定。以什么样的话语方式和话语策略证明各种防疫规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强文本的可接受性,让民众自觉遵守各项防疫措施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地方政府在公开信中所构建的身份和所使用的话语策略都决定着公开信说服力的强弱。从上述分析可知,云南地方政府的公开信中运用指称策略构建了权威-亲和的身份,运用述谓策略构建了引导-劝诫的身份,运用视角化策略构建了执行-主导的身份,运用论辩策略构建了说服-呼吁的身份。这些身份的构建过程是话语策略实施的过程,是具体语言手段运用的过程,也是说服民众的过程。不同语言策略的使用,不同身份的交互切换,构成了文本张弛有度的说服力,增强了文本的可接受性。

为了进一步增强类似文本的说服力,结合Antonio Reyes[15]、Van Leeuwen[16]和John Oddo[17]提出的合理化策略及本研究中的语料,笔者提出以下的话语策略供参考:

第一,将病毒,而不是感染者,塑造为他者,突出“他者”的危害及采取措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第二,增强对未来的对比描述。即如果我们战胜病毒,未来将会更加美好;如果不能够战胜病毒,未来不可想象,因此,我们必须战胜病毒。

第三,让更多的专家话语介入文本。帮助民众构建起对新冠病毒及疫情威胁的科学认识,增强抗疫策略的合法化以及文本的权威性。

第四,通过话语将遵守防疫规定构建为在道德和义务层面的自然化和合理化。强调遵守相关规定是责任,是义务,淡化命令和强制的意味。

第五,强调相关防疫规定的出台经过了科学的、慎重的、理性的思考和讨论,而不是轻易做出的决定。比如是在听取专家意见、基于事实和各方商量的基础上制定的。

第六,强调对过去相关成就的描述。比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之前战胜了的非典。这一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定能再次取得胜利,以此增强成功的可预测性和战胜病毒的信心。

五、结语

本文根据话语-历史分析法的三维分析路径,以云南地方政府在新冠疫情初期发布的公开信为研究语料,从指称策略、述谓策略、视角化策略、辩论策略四个方面切入,分析了实现策略的微观语言形式及机构身份的话语建构。结果显示,云南地方政府通过上述四种策略塑造了权威-亲和、执行-制定、引导-劝诫、说服-呼吁四种身份。不同身份的塑造及不同话语策略的使用都是为了增强公开信内容的合理性,以达到更好的说服力。此外,本文也从亲与尊、情与理、利他、从众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增强话语的合理性及说服力,以达到更好的交际目的。

本研究为后续开展政府机构身份话语建构策略的分析奠定了基础。后续研究应更加注重政府机构文本说服力提升的探究。任何一种说服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民众对政府服务能力的期望越来越高,传统的命令型的宣传逐渐呈现更多的弊端。如何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运用本土语用学的研究成果,从人情、面子、情面、情感、关系等角度探究政府机构文本的可接受性和说服力,是关键且有意义的。

[1] 乌楠, 张敬源. 中美企业机构身份的话语建构策略[J]. 现代外语, 2019(2): 220-230.

[2] 田海龙. 批评话语分析: 阐释、思考、应用[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4: 10-11.

[3] 黄佳丽. 政府公文通知语篇的批评性分析 [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8): 136-138.

[4] 杨欣. 通知语篇中及物性过程的定量分析——批评语言学视角[J]. 滁州学院学报, 2016(4): 48-51.

[5] 田海龙, 单晓静. 政府部门通知中的权威及其话语建构 [J]. 语言学研究(话语研究专栏), 2020(4): 24-35.

[6] 陈建平. 中英美大学机构身份的话语建构策略比较[J]. 现代外语, 2017(1): 24-36.

[7] 杨敏, 侍怡君. 中美贸易战中“合法化”话语建构——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历史分析[J]. 外语研究, 2021(3): 7-13.

[8] Reisigl, M. & R. Wodak.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2001: 87-121.

[9] 陈新仁. 语用身份论——如何用身份话语做事[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134.

[10] 袁周敏. 身份修辞的关系空间——一项本土语用研究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1(2): 2-9.

[11] 赵芃, 黄丹. 小学语文教材中“母亲”形象的话语建构[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3): 78-90.

[12] 毛延生. 人际话语管理中的文化语用调控[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1(2): 10-18.

[13] 翟学伟.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 第二版[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102-103.

[14] 辛斌. 批评话语研究中的互文性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1(3): 5-16.

[15] Antonio Reyes. Strategies of legitimizaiton in political discourse: From words to actions[J]. Discourse & Society, 2011, 22(6): 781-807.

[16] Van Leeuwen. Legitimation in discourse and communication[J]. Discourse & Communication, 2007, 1(1): 91-112.

[17] John Oddo. War legitimation discourse: representing “Us” and “Them” in four US presidential addresses[J]. Discourse & Society, 2011, 22(3): 288-314.

Analysis of Discours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Local Government Institutional Identity——Taking Yunnan Local Governments as an Example

ZHANG De-jing, DENG Shu-m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Dehong Teachers’ College, Mangshi Yunnan 678400,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al identity is not only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discourse strategy, but also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micro language means, which determines whether the institutional text can achieve the expected communication effect. Taking the open letter issued by Yunnan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early days of COVID-19 as corpus,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 analysis framework of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reference strategy, predication strategy, perspectivation strategy and argumentation strategy in the process of identity building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levant study, such as institutional identit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iscourse qualities.

local government; institutional identity; discourse strategies; persuasiveness

2021-09-14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YB2020090);德宏师专教师核心团队项目(2020xhxtd04)

张德敬(1983—),男,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H315

A

2095-9249(2021)05-0084-05

〔责任编校:王中兰〕

猜你喜欢
话语身份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画与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