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章“美质”的三部曲

2021-03-25 04:03周永沛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养花散文诗歌

周永沛

【理论解说】

按照常规做法,中学生学习写作,通常都是从写记叙文起步,然后学写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之类,这当然没错。因为很多学生都是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了语文素养,甚至有的学生还写出了很漂亮的文章。但是,能不能锦上添花,让学生把文章写得更有创意,更有色彩,更有审美意趣,更有认知力度呢?为了追寻这四个“更”,提高文章的“美质”,笔者认为,不妨在作文教学中来一个“三部曲”,让学生尝试着写点小诗、写点小散文、写点小小说等小型的文艺作品。

一、写点小诗

我国素有诗国之称,自《诗经》以来,历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的发展,我国诗歌的成就在世界诗歌史上独树一帜,自成风格,闪射着熠熠光辉。指导学生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捕捉诗歌的浪花,感受诗歌的美妙,汲取诗歌的营养,按照孔子“小子何莫学夫诗”的训言写点小诗,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诉诸诗歌形式,其抒情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必当有所提升。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这些能力和下文述及的诗歌的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这是诗歌最重要的特点。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这就是说,诗歌是吟咏情感的,是诗人情感的栖屋,或者说,思想情感是诗人蕴含在诗歌之中的意趣,是诗人心灵的自然流淌。因此,完全可以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诗歌。凡是有真性情的诗人,都无不重视真情实感的输入和表达。当然,对于不同内容的诗歌,情感输入和表达的方式可以各有不同。有的可以直抒胸臆,有的需要间接抒发。但不管是因事缘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还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咏史抒怀,都要将真情实感输入得深入细腻,表达得淋漓尽致。只有这样,写出的诗歌才能打动读者,让读者产生共鸣,达到写作目的。

诗歌还是语言的艺术,想象的艺术,这也都是诗歌的重要特点。一首诗歌,如果语言优美别致,格调高雅,富有韵律,就会产生磁吸般的语言美感,读了令人回味,令人陶醉。凡是有修养的诗人,都无不重视语言的锤炼,向着准确、凝练、形象、隽永的目标努力,力爭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一首诗歌,一般都是通过渗透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形象,即意象来表达思想的。对于意象的意蕴,读者则是借助想象获得的。因此,想象是构筑诗歌深刻内蕴的枢纽,是浮动诗歌瑰丽神韵的翅膀。诗歌的色彩,诗歌的韵味,都是靠着想象生发出来的。可见,想象之于诗歌,是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凡是有成就的诗人,无不是发挥想象力的行家里手。所以,诗人艾青才会钟情地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

孔子早已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意思很明确:不学习一点诗歌,就说不好话,写不好文章。是的,孔子是有先见之明的,中学生朋友还是拿起笔来,写点小诗,学习诗歌表情达意的方法,激发审美意趣,以提高自己文章的“美质”。

二、写点小散文

散文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时期,原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性文章。在“五四”白话文运动时期,“散文”已明确为和“韵文”相对的概念。而现在,散文则是相对于诗歌、小说和戏剧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一般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种类型。我国古代,散文大家灿若繁星,唐宋八大家即是领军人物;而现代,散文名家也不乏其人,郁达夫、朱自清、沈从文、汪曾祺等都是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打造出了一部辉煌的中国散文史,引领着我国散文创作的发展方向。指导学生从我国的散文宝库中汲取文学营养,学习散文的写作特点,无疑是提高其文章“美质”的绝好思路,下面略作解说。

现在,我国的散文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但认为散文具有三大写作特点则是学术界的共识。

其一,叫作“杂乱”有章,形散神聚。就是说,就内容来看,散文取材广泛,广征博引,或实写,或虚构,或回忆,或遐想,好像稍有联系,即收入囊中;就表现手法来看,或叙述,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似乎信手拈来,不拘一格。其实,仔细分析一下,散文始终有一个创意新颖的主题贯穿全文,一切看似散乱的材料,其实都没有脱离主题,无论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无不为表达主题服务。所以,散文看似“杂乱”,实乃颇有章法;看似形散,实乃是围绕主题的整体。

其二,叫作情真意切,意蕴深邃。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散文也是情感的艺术,它讲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记叙性散文通常都会在写人写事时注入真情,议论性散文常常是饱蘸着深情来说理,而抒情性散文当然更以抒发真情实感为本分了。散文的这种情真意切的表达往往能带给读者独特的艺术感受和审美情趣,让读者体会个中深刻的意蕴和哲理。

其三,叫作语言优美,文采斐然。和诗歌一样,散文也讲究语言美,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的清新美、凝练美和形象美的追求。清新美强调的是语言的色彩明丽,自然流畅,反对矫揉造作,雕词琢句,故作高深。凝练美强调的是表达的言简意赅,精练简洁,反对叠床架屋,拖泥带水,故弄玄虚。形象美强调的是语言的绘声绘色,用寥寥数语勾绘出生动形象,勾勒出动人场景,给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受,而力避干瘪乏味的概念化的语言陈述。一篇散文,有如此“三美”,那么它的斐然的文采,必然会让读者爱不释手,不忍卒读。

冯骥才说: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中学生朋友不妨学学散文的三大写作特点,带着创意,带着感情,把自己生活中最值得写的东西写成散文。这样坚持下去,文章的“美质”必当有所提高。

三、写点小小说

小说,古已有之。《庄子?外物》就有“小说”一语,后经汉魏、唐宋、明清的演变,到现代已获得成熟的发展。它凭借着三个要素,即鲜活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美妙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小小说,作为小说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以其“小”的特征,适应人们快阅读的需要,受到了普遍的青睐,甚至已经跻身到高考试卷的题目之中。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小小说的文体特点,学习小小说的写作方法,对于增进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其撰文的“美质”程度,将大有裨益。

关于小小说之“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解读。

其一,叫作篇幅短小。按照小说研究的共识,一般认为小小说的篇幅应在两千字以下,有的甚至不足五百字,所以又有微型小说、迷你小说等称谓。小小说的篇幅,小则小矣,但既然是“小说”,但凡小说的要素和功能,小小说都应具备。这就要求作者非得在“以小见大”上下功夫了。为此,作者们常常是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或者是半亩方塘、一湾溪水,来折射人生百态,以独特的眼光去揭示社会的本质。用郁达夫的话来说,这叫作“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其二,叫作情节简单。小说是由连贯的情节垒砌起来的,没有情节就没有小说。小小说因为篇幅短小,情节可以简单一点,但绝不会缺席。一般来说,作者往往是选取富有典型特征的瞬间镜头或生活片段,构成奇巧的情节,凭着尺水兴澜而引人入胜,使作品产生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其三,叫作人物集中。小说都是通过塑造各种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明作者的思想倾向的。小小说因为篇幅短小,不可能塑造众多人物,因此,作者就将笔力集中于一两个主要人物身上,通过对他们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构成冲突,展开故事情节。为了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聪明的作者常常在人物的典型性和个性化上多用笔墨,采用鲁迅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手法,把人物刻画得呼之欲出,让读者有如见其人之感,从而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当然,小小说除了讲究尺幅千里,简约精致的写作方法,也十分讲究语言的运用,当以精练、朴素、平实为佳,但绝不能少了韵致。

作家杨晓敏说:“小小说是训练作家的最好学校。”那么,对于中学生朋友来说,小小说无疑是他们提高对社会的认知力度和写作能力的优秀教材,自然也是引导他们写出美文佳作的最好学校。凡是想学好写作的中学生朋友都很有必要到这所学校里接受一番熏陶。

上文,我们探讨了怎样使学生作文锦上添花的问题,推出了写点小诗、写点小散文、写点小小说的“三部曲”举措。我们坚信,热爱写作的中学生朋友只要能够认真地践行这个“三部曲”,实现四“更”追求,提高文章“美质”的期盼就会伴随着自己的不断努力悄悄地到来。

【佳例导向】

一、例文解析

养 花

老 舍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滿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然多,但没有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啊!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啊!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了,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花分根了,一棵分为几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欢喜。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几天都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解析]

散文有各种风格,有的亲切自然,有的绚丽多姿,有的含蓄隽永,有的质朴平淡。但不管是何种风格,都会表现出“形散神聚、情真意切、语言美妙”三大特点。老舍先生的《养花》,这三个特点就表现得至为充分。

《养花》是老舍先生1956年为《文艺报》写的一篇小散文,不足900字。文章通过爱花养花的故事,抒发了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生活的美好和安乐。

通读全文,不难看出,《养花》是质朴平淡风格的小散文。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对着读者如数家珍般地讲述着他的养花故事,给人一种亲切感。文章既叙述了养花的过程,也谈到了对养花的认识;既说到了养花的种种好处,也抒发了养花的乐趣;既描述了养花的辛苦,也强调了劳动的价值;既倾诉了暴雨袭花的伤心往事,也表达了他赏花送花时的愉悦心情。甚至,文中还写到了小猫,写到了北京的天气,写到了自己的腿病,写到了送牛奶的同志,等等。总之,材料不可谓不散,但不管材料如何旁逸斜出,文章始终没有离开“养花”的主题红线。这,正是“形散神聚”特点的典型写法。

再读全文,还可发现,作者在文首提出“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的写作中心之后,就顺着养花增智、养花益身、养花怡情、养花送人和养花也会伤心的思路款款道来,在字里行间处处都洋溢着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又是散文“情真意切”特点的体现。至于散文“语言美妙”的特点,《养花》也值得称道。因为本文文风质朴平淡,所以作者并未采用绚丽斑斓的辞藻作绘声绘色的描写,而是诉诸真切冲淡的言辞,表现出了一种朴素简洁、自然天成的美感。这,就是陶渊明式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了,这种质朴的语言美,也很值得学习。

二、训练题

1.就本文所写,说说养花有哪些好处。

2.本文的语言美感表现为在朴素之中见出深厚的意蕴,试举二例说明之。

《提高文章“美质”的三部曲》参考答案

1.好处:①可以增长知识;②可以调节身心;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④可以欣赏怡情;⑤可以赠送朋友,加强友谊。

2.例一:“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啊!”这里暗含着养花可以增长知识的道理,表现了作者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例二:“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这里的“好香”是别人对花香的赞叹,表达了作者因养花成功产生的欣喜之情。“骄傲”一语,更让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得以升华。

猜你喜欢
养花散文诗歌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我爱养花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养花
诗歌岛·八面来风
乐在百日养花中
养花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