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占铃娜
摘要:青年教师是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生力军,其专业发展水平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特征,从职业认同感、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和国际化视野五个方面探讨了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职业认同感;理论与实践教学
2018年《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到了“有的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并指出要“全面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培育生力军”。[1]《意见》的颁布为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内容指明了方向,即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并对高等学校重点培训对象做了明确说明,即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同样面临着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的现实问题。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設改革背景下,国家要求高职院校造就更多高素质青年教师,进而培养更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探讨有效解决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对策,能够推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使高职院校在新时代发展中迈向一个新台阶。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积累了许多相关研究成果,但学者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立足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型青年教师为目标,[2]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拓宽青年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实现青年教师由新手型教师过渡到熟练型教师直到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1.时代性。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时代性的特征。新时代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主要表现为“互联网+”创新经济发展新形态、智能制造变革工业生产新模式、“一带一路”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3】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以及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通过组织符合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培训活动,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增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把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内化为教师个体自觉的行为。作为高职院校核心人力资源的青年教师,必须了解自己所处的新时代背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模式,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体现专业发展的时代性特征。
2.动态性。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须经过适应、稳定和发展三个阶段。高职院校在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时要充分考虑青年教师的年龄特点、学历状况和专业能力,以满足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针对青年教师在教师岗位上的不同阶段的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具体来讲,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在内容、方式和途径三个方面体现出动态性。发展内容的动态性是指青年教师在岗位上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专业发展内容,另外教师专业发展内容还要适应经济社会、行业企业、高职教育、高职学生发展等的实际需要。由于发展内容的动态性特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也体现了适应发展内容的动态性。发展方式的动态性主要是为了适应发展内容的具体要求,在不同的发展内容中选择适合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发展途径的动态性就是高职院校和青年教师个体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根据不同的发展内容而采取的具体措施。[4]
3.系统性。教师培养包括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和职后教育三个方面,构建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教师培养路径体现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性特征。职前教育为培养高职院校的合格师资奠定基础,入职培训为新教师进入教师职业角色做好准备,职后教育为弥补职前教育和入职培训的不足,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为高职院校源源不断地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职后教育,是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性还体现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内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外部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科技环境以及院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等都会对教师专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内部环境因素,即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内容和方式时要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激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使青年教师在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的同时,拓展专业能力,为青年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奠定基础。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专业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青年教师进入高职院校还没做好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就直接走上讲台,并且所教的课程难度较大,加上当前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稳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需要提高,青年教师疲于备课上课,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努力和付出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另外青年教师的收入相对较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使得他们在专业发展的适应期对这份职业会产生动摇,甚至有部分青年教师把在高职院校工作作为考博、考公务员或进入其他普通本科高校工作的跳板。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就会使得青年教师认为专业发展可有可无,其专业发展基本依靠外部环境和考核被动推进。
(二)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理论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大多来自于非师范院校,在求学期间没有系统经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加之现行的岗前培训和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培训存在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不丰富、效果不佳等问题,青年教师对课堂教学知识和理论略显不足。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于理论教学基本是摸着石头过河。“互联网+教育”的兴起,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盲目模仿大学本科时代教师的教学方式显得不合时宜。新时代的大学生在互联网大发展的环境中成长起来,能够灵活运用互联网进行学习。青年教师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无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可是增强教师专业发展自信的源泉。新时代教育领域主要矛盾的转变也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新要求。作为高职院校主导力量的青年教师,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社会、企业、家长和学生对高职院校的评价。
(三)部分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无法满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院校转型过程中,必须重视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转型既要突出应用型和技术性,又要防止人才培养工具化、功利化,真正把技术与人文结合起来,培养有职业理想、道德责任和较高综合素养的劳动者。[5]一些青年教师没有职业教育的经历,也无企业或行业工作的经验,他们就读的普通本科高校培养学术型人才的目标使得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比较缺乏。在招聘教师时,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一样偏重于对应聘者的学历和专业的审核,对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要求不高,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和教师资格培训,获取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先上岗,再领证”的模式使得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养存在一定的断层。高职院校要适应智能制造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就必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了,才能教会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技能,其所培养的学生才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部分青年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特点,使得科研在高职院校占有重要的地位。青年教师要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必须要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与普通本科高校青年教师相比,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教学时间的大量占用使得青年教师在科研上花费的时间较少,加上高职院校“重教学,轻科研”的氛围,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大部分青年教师做科研只重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的提升,做科研的目的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核,评奖或职称评审,功利性较强,不利于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五)部分青年教师国际化视野不够,不能适应“一带一路”对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需求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青年教师的专業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和要求。在此倡议提出之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基本都是面向国内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国际开放性相对不足。无论是在培养“一带一路”倡议所需要的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方面,还是在运用掌握的知识和创造的科研成果服务区域发展方面,高校教师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为了培养适应“一带一路”需求的各行各业优秀人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当前大多数青年教师由于不具有海外留学或国外研修经历,对于“一带一路”中对于教师国际化视野的要求方面的理解还需进一步实践。为了发挥高职教育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青年教师必须在提升国际化视野中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化对策
高职院校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正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面临的不足,从院校层面及时给予支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院校环境,促使青年教师在寻求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促进高职院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培养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激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认同感是青年教师扎根高职教学科研的基础,也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因此,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使青年教师意识到所从事的职业对个人、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投身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进而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首先,青年教师要尽快适应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所从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状况制定专业发展计划,确定专业发展方向,以方向为指引,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进而激发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发展有关的活动,积极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中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科研,并在教学科研中践行前辈分享的“优秀经验”,在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完善培训体系,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
首先,适当增加高职院校教师编制,借鉴普通本科高校培养新教师的方法,新入职教师第一年不安排课堂教学任务,跟随学校安排的导师随堂听课,学习导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青年教师经过一学年的系统听课,再进行“开课”试讲,通过试讲的教师就可独立承担某门课程的教学,未通过试讲的青年教师需要适当延长跟导师的学习时间,直至通过“开课”试讲。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方面的培训,学习高效优质课堂的教学实施环节,线上线下相结合,在模仿和创新中改进教学方式。青年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让学生喜欢教师的教学方式,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再次,适应“互联网+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定期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大数据等相关的培训,让教师接受并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重建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以往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三)校企合作,结合“工匠精神”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背景下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运用“工匠精神”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师能力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首先,要在青年教师中加强对“工匠精神”认同感的教育。认同“工匠精神”是培育青年教师“工匠精神”的前提条件。观念直接影响行为,只有青年教师认识到“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中去践行这一精神,并按“工匠精神”的标准来指导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其次,抓好青年教师的入职关,制定高职院校教师资格标准。《意见》要求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标准,探索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7]《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定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8]从以上的两个文件可以看出,国家对高职院校教师任职资格更加看重行业企业从业经历,政策的实施将从源头改变目前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的现状。再次,加强对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结合企业和社会资源,为青年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青年教师作为传承“工匠精神”的主力軍,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中发挥主体作用。各高职院校要为教师提供去企业实践的机会,每年允许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顶岗学习,让教师有机会进入企业核心工作岗位实践,提升专业实践能力。[9]为了调动青年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可以把青年教师在企业实践的经历作为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的重要指标。最后,利用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平台,定期邀请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等来高职院校为青年教师开展相关培训。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可以采用讲座、论坛等形式为青年教师开展“工匠精神”相关培训,把一线的企业实践经验分享给广大教师,让教师在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中了解企业最新的生产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青年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主动顺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四)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青年教师在求学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做过一些科研项目,但不具备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高职院校要在青年教师中做好科研引导和扶持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科研问题,培养科研意识,用科研来解决教学问题。首先,建立青年教师科研导师制。选拔科研经验丰富和科研能力强的老教师做青年教师的科研导师,吸引青年教师跟着导师做与专业相关的科研项目,导师对于他们的科研情况及时给予指导,让他们在交流与合作中建立科研共同体。其次,改革科研考核机制,转变传统科研考核重数量轻质量的状况,要求青年教师在导师带领下多做省部级以上课题或企业横向项目,多发表核心论文。再次优化科研评价机制,把科研放在与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对优质的科研成果除了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外,还可以适当转换成一定的课时工作量,使青年教师能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在提高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同时提升青年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国际化起步较晚,国际交流与合作相对不足。“一带一路”倡议为高职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政策空间,能够加速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进程。高职教育国际化最核心的是实现青年教师的国际化。青年教师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具备扩大国际化视野的语言基础。具体来说,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国外优秀师资的引进。国外高职教育领域的优秀师资能够为国内教师和学生带来全新的职业教育体验,通过他们的经验分享,能够使青年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进行反思,进而为其教学和科研紧跟国际趋势提供帮助。其次,选拔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短期访学等,深入了解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现状,通过借鉴国外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提升青年教师国际化视野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再次,高职院校邀请知名度高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来为青年教师讲授发达国家最新的高等职业教育动态,开阔青年教师的国际化视野,使他们即使没有走出国门也能够知晓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运作模式和最新动态,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去。
参考文献:
[1][2][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Z].2018-01-31.
[3] 钱闻明,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12):43-36.
[4] 刘志国,刘志峰.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意义、特点和内容研究[J].职教论坛,2018(01):92-95.
[5] 唐红波.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观照[J].职业技术教育,2018(04):29-33.
[6] 付娇娇,程东亚.“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藏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7(05):25-2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2019-01-24.
[9] 李国成,寿伟义.1+X证书制度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河北职业教育,2020(0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