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道德情感教育

2021-03-24 14:59冯辉龙
考试周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有效策略课堂教学

摘 要:随着初中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伦理学和法治学为代表的学科取得了越来越重要的教育成果,其地位正在逐步显现。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分析,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文章讨论了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中的具体问题,并分析了灌输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感教育分析;有效策略

一、 引言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考试制度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仍然受到压制,盲目地追求学生获得更高的学科分数,并盲目地向班上的学生讲解。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题体验和情感需求,这阻碍了初中生情感意识和思想意识的有效提高。因此,要更改以上状态,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并创新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所处的社会及现实世界,使学生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逐步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制观念,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

(一)课堂整体教学目标不够完善

初中的教学《道德与法治》要求教师设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找到正确的教学方向,改善学生的反应能力,并指导学生相应地学习。但是,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大多数教师在情感教育分析过程中并未科学、有效地设定相应的目标。一些老师更加重视他们设定教学目标的理论知识,但情感教育还不够。他对现代初中生的性格和精神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长期解释了他的理论知识,因此他了解道德和学生法律。该程度相对较低,不能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并且学习效果大大降低。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观念相反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情感教育分析时也是如此,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关分析活动尤为重要。但是,一些道德和法治老师仍然受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师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应无视学生的主要地位,采用灌输模式,并强调对特定知识的透彻学习。学生可能对深度学习不感兴趣,从而导致了一些学生问题,例如不认真听讲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做些小动作。上述现象和问题的存在,证明了教师开展了有效的道德法律教育活动,情感教育分析产生了令人不安的影响。

(三)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有的教师仍以自我为教学核心,不注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单方面复制教材教学宗旨,学生毫无兴趣而言,有的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教学效率事倍功半。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与学生实现情感的共鸣,学生与教材内容、教师间没有建立起情感因素,因此,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不深,很容易遗忘,以至于他们不能学以致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现阶段,初中教育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学生都是以中考考试科目为重点,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而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新知与强化知识的训练方面。即便新课改、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而学习道德与法治有关的知识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是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在备课过程中寻找教学目标渗透情感教育以提高教学效率

在备课阶段,教师需要充分地准备课堂内容。这是为了更有效地激励课堂上的学生,鼓励学生参与,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在课程的准备阶段展示情感教育和相应的分析技能,以便他们真正进行准备。例如,在课程准备过程中,一些初中道德和法律规则的老师需要考虑学生的道德知识和法律规则知识以及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教室中找到准确的教育目标和特定的情感教育,该策略为您在课堂上取得成功做好了更好的准备。因此,教师需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素质,以提高整体教育效率。

(二)在課堂导入阶段渗透相应的情感教育进行相关的分析活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始之初,教师进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分析和渗透活动,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并在课堂上表现出喜悦和目的。学生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积极学习道德知识和法治知识,并跟随教师的脚步获得更多的教育。例如,当教授“自我发现”的内容时,老师会教学生“初中生的问题是什么”,“初中生为什么不自信”和“如何做得好”。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系列问题,例如“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相关照片。教师使用情境教学方法更好地展示和释放他们的真实感受,找到理由对其做出回应,并积极地发现自己。

(三)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外活动体现相关的情感教育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作为初中道德和法律的老师,他们应该学习道德知识和法律规则知识,并将学生带到更广阔的世界。体验和使用知识,发现教育活动的切入点,发现情感教育和渗透的渗透点,开展独特的道德和法律教育活动,并创建可以让更多学生体验“吸引”的课程,以便更多的学生看到它们。表现出相应的情绪,积极参与,表现出兴趣,最大化能力和兴趣,养成情绪,面对真正的学生并与高级教师沟通。

(四)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

为了能够充分地激发初中生内心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情感共鸣,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情感需求,适当地借助现有的资源来给学生创设丰富的、生动欢快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对情境中教学内容的关注和好奇,逐步提高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展开更高效率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习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置于形象的、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逐渐迸发,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

例如,教师在教学“建设美丽中国”时,设计了如下渗透过程。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关于我国环境问题以及人口问题的短片,以此来引起学生的直观感受,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推动学生快速地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中。其次,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如果整个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也逐渐短缺,我们该如何做呢?”最后,通过视频情境以及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逐步引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

(五)组建小组共同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

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情感体验,教师要依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认知水平,在课内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学生的互相探讨和共同学习提高效率,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性的合作品质,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是基于社会生活而产生的,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逐步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师在教学“创新永无止境”时,设计了如下渗透过程。首先,教师向学生出示了一些常见的科技产品,如声控台灯、健康手环、语音智能机器人等,引导学生近距离观察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以及创新的重要性。其次,要求学生结为几个小组,共同探究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因素是哪些,为什么一个国家要想进一步发展就要不断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理解。最后,通过小组间的共同探讨,有利于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意义所在,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

(六)注重结合现实生活,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认知

为了能够有效地升华初中生的道德体验以及情感认知,教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熟悉的、真实的案例向学生呈现,以此来调动学生以往的认知经验,使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地建构,对其中的情感态度进行充分的挖掘,增强其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因此,教师要注重将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效地结合到一起,将以往乏味、空洞的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真实,以此来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认知。

例如,教师在教学“正视发展挑战”时,设计了如下渗透过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所处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环境恶化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其次,向学生播放了热度较高的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使学生直观地、深刻地感受到地球环境的恶化,逐步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最后,通过结合現实生活,有利于升华学生的道德体验和情感认知,使学生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

四、 结束语

一般而言,初中课堂上的师生在道德和法律教育中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教师尊重学生的利益,适应时代发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目标。学生情感教育的客观需求可以在道德和法治课堂上达到预期的教育效益,同时传递和促进正确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李玲.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J].南北桥,2017(5).

[2]牟宗兰.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理导航,2018(1).

[3]方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的情感教育探究[C]∥第二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

[4]吴佃娟.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

作者简介:冯辉龙,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桃林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有效策略课堂教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