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晨
莫迪领导印度人民党在全国执政之后,党内鹰派积极推进印度教沙文主义,而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也一再恶化。2019年年底,印度颁发新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基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教信徒遭受迫害,把印度设定为印度教信徒的祖国,特别强调提供庇护给印度教信徒。
虽然1947 年印巴分治时,预设印度教信徒与穆斯林按照宗教居住于不同国家,但是印度国民中现在至少有2 亿穆斯林,包括国人最熟知的电影导演阿米尔·汗、明星沙·鲁克·汗等人。巴基斯坦国内也有约800 万印度教信徒,虽然数量相对较少,却也有部分杰出人才在体育界、政界崭露头角。
要把2亿穆斯林赶出印度,或者让800万印度教信徒从巴基斯坦迁入印度,其实都是不可能的事。可是,一旦开启“穆斯林迫害印度教信徒”“印度教信徒伤害穆斯林”的相互报复,事情就变得没完没了。印巴两国的鹰派政客都会开始宣称必须为“自己人”讨公道,而数量庞大的“2 亿”与“800万”虽然也是国民,好像就不算是“自己人”了,印度政府也不太情愿庇護来自缅甸的穆斯林难民。
当政治被燃烧的情绪裹挟,在现实中人该如何认识问题?
其实,宝莱坞的许多知名影星都亲身示范了跨宗教生活,例如阿米尔·汗、已逝的《少年派》主演伊尔凡·汗、被称为“宝莱坞女王”的卡琳娜·卡普,皆是跨宗教婚姻的实例。影坛三大天王之一的萨尔曼·汗,则身体力行半印度教、半伊斯兰教的融合信仰方式。
如果说到对印度软实力的贡献,这些影星应该是杰出代表才对,但是他们却在日趋极化的冲突氛围中成天遭受攻击。不少网民要阿米尔·汗与沙·鲁克·汗“滚出印度”“滚到巴基斯坦”,印度人民党也积极加强对宝莱坞的控制,要运用电影来宣传莫迪的意识形态。
不过,印度人民党的支持者并不是铁板一块。保护印度教信徒的利益自有其合理性,如果像是印度人民党早年创始人瓦杰帕伊那样走温和路线,避免印度教沙文主义,尝试与巴基斯坦关系正常化,那么倒也不至于导致今天冲突不停极化的局面。
莫迪的发迹,来自他早年在古吉拉特邦执政的经济表现,但2002 年他因为纵容辖区内的印度教信徒对穆斯林执行复仇杀戮而留下恶名。党首瓦杰帕伊在记者会上用印度教传统“为政者的职责”教训他,莫迪对此并不接受,反而在狂热的印度教信徒中吸粉无数,令印度教沙文主义蓬勃兴起。
在古吉拉特邦的宗教杀戮中,有一位幸存女子碧儿吉斯·巴诺,坚持十多年用法律诉讼锲而不舍地讨要公道;近期在抗议《公民身份法》的活动里,也有一位同名的82 岁老祖母成为焦点,《时代》将她列入“2020 年百大影响力人物”,《神奇女侠》电影主角盖尔·加朵也把她列入心目中的“真人版女侠”。
之前莫迪用铁腕推行经济增长,确实有让印度发展提速的功效,但是近两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又开始下滑。面临严峻的疫情,以及穆斯林的抗议、农民的大罢工,莫迪若是一味继续操弄民族宗教情绪,是否会让印度社会陷入更严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