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朋友们!”2020 年岁末,在香港交易所官方微信号上,曾经做过石油钻井工人的李小加,这样发声告别他坐了11个年头的港交所总裁之位。
李小加的任期本来要到2021年10月届满,如今他却提前离任。“我不太想打工了。”在媒体告别交流会上,李小加这样半开玩笑地说道。而根据港交所2019年披露的财报,当年他的年薪为5110万港币。
作为首位成长于中国内地的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当时能得到港交所决策层的青睐,和后者非常看重其在摩根大通的投行经验和出身背景,有相当大的关系。
当时的港交所,虽然是香港唯一的证券及衍生产品交易所,且长期位居全球IPO 集资市场榜首,但由于过分依赖传统产业的缘故,香港宏观经济创新活力不足,上市公司行业高度集中,总市值的44% 是金融和地产行业。
对于李小加来说,如何成为内地和香港之间可靠的纽带,通过制度改革适配大量中资出海的需求,让更多的内地企业选择在港交所上市,是他过去11年来始终放在目标首位的任务。
一个在业内众口相传的故事是,在2014年,李小加和时任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在一张茶馆的餐巾纸上,画出了沪港通的雏形。依靠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和港交所完成的闭环,沪港通最终实现真正意义的资本管制下的港股和A 股的互联互通。
“北水南下”,习惯将资金比作水流的香港人,这样形容互联互通机制给本地金融市场灌注的活力。把香港塑造成為中国内地资本的首要海外投资中心的过程,离不开李小加推进港交所结构转型的持续努力。
在错失阿里巴巴后,李小加就曾力排众议,发起了两轮港股IPO 改革尝试。在千禧年后愈演愈烈的互联网新经济浪潮中,来自中国的创新型公司将占越来越大的比重。错过一两家上市公司尚能承受,但丢失掉整整一代创新科技公司,这无论是对李小加掌舵的港交所,还是香港这座城市,都将是难以接受的。
而随着“深港通”紧随其后开通,和税收政策的逐步落实,雄厚的资本流开始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之间滚滚来往。有数据显示,自沪港通、深港通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开通以来,截至2020年年底,从香江北上的资金,累计净买入1.2万亿元人民币,南下资金则有1.72万亿元。
李小加方卸任,代理行政总裁戴志坚已经在新年元旦这天,马不停蹄接棒继任。港交所的发展之路不停歇。港交所的《战略规划2019—2021》简报写道,在这三年里,“立足中国、连接全球、拥抱科技”是它的主要战略方向。
看来,无论“联结者”李小加在或不在,对于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这座国际领先的亚洲时区交易所,早就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