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情前测优化数学教学

2021-03-24 13:31顾丽英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3期

顾丽英

[摘 要]在围绕以学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下,教師根据学生的学情组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依托学情前测可以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教学重点,调整教学方式,进而改善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促使学生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情前测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89-02

学情前测是教师在教学前整合知识点,以综合测试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手段。数学的各个知识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因此,学情前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意义重大,只有开展学情前测,教师才能够在课堂中真正实现高效教学。

一、基于学情前测,找准教学起点

根据测试结果,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是否掌握扎实。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才能结合知识,设计科学性强的学习规划,帮助学生找准学习的起点,从容应对新知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之前,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关于学生认知三角形的方式。通过调查,教师基本了解了学生关于三角形的看法:基本能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然而却对使用小棒搭建三角形的方式不清楚。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选择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

一方面于实践中学习,划分多个层次。首先引导学生搭建三角形,在学生了解三角形及其概念后,继续引导学生学习关于三角形的拓展知识,如“三角形的三边有怎样的关系?”激励学生自主搭建三角形,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对三角形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另一方面拓展思维,体现一定的层级性和递进性。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体现出层次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中还需要关注以下3个内容:(1)设计清晰的课堂目标,彰显教学的层级性;(2)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指导、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3)深挖教材的深层内涵,体现其中的数学思想。

二、基于学情前测,把握教学目标

1.把握教学重难点

学情前测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清晰,实现教学模式由静态转向动态,让学生对学习中的重难点不再感到困难。

例如,教师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前测题为“428÷2、534÷2”。然而前测的最终结果令教师震惊,大部分学生在计算上都出现这些错误:在被除数的每一位都除以2之后,没有处理商后的余数;把三位数当作两位数,随意乱除。学生没有达到根据例题举一反三的目的,究其原因是没有把握好运算法则,熟练度不足。即便口算方法已经烂熟于心,然而具体应用时,数位对齐却成了学生的难点。

(1)助力学生把握核心知识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但必须要围绕重点。教师在完成学情前测之后试着对教学重心进行调整,先导入口算除法6÷3、60÷3、600÷3,再拓展到笔算除法666÷3,让学生逐步体会除法的算法、算理以及多位数除法的法则,接着再分辨结果,让学生心中产生比较,最后引导学生应用竖式计算。通过辨析以及归纳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无声无息中便可以解决课程的重点以及难点。

(2)在学生的学习进程中,需要保障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提出问题后,还要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体现问题的效用,达到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成性资源,发挥教学资源优势的目的。以实例分析,当学生分析错题集时,对“0不会移动”“个位写0”等的原因分析得比较全面,这令教师十分满意。只有学生具有突出的表现,才可以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2.把握教学关键点

学生应当是教学的落脚点,教师需要站在学科的视角上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情前测的观点恰好匹配学科知识的理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掌握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倾听学生的疑问,并认真解答学生的疑问,以长远的目光对待学生的发展。

例如,教学“认识整万数”一课,学生大都了解这部分知识,然而却并不清楚数字的结构。因此,教师不应只是开展简易的认数教学活动,还应导入多元的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1)把形象和抽象融合到位。数感为猜测数据以及数量关系形成深度感知,以计数器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大数。教师通过改变计数器上的珠子数量,能让学生感受到位数的调整过程,学生在观察、计数以及报数的过程中,对数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记忆。

(2)重视类比、归类的过程。按照已有经验作为判断依据,拓展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数感并非一蹴而就,应用数感认知数、拓展数都可以应用类比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对数据的认知,起初可以是难度较低的一、十、百,接下来可以认知以万、十万、百万为单位的数据,随后应用小方块的数量递增来激发学生联系到之前所学的知识,这个过程具有递进性。此外,逐步加深知识结构的层级也对学生起积极性的作用。学习进程中,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也是重点,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如此,学情前测才更有针对性。

三、基于学情前测,改变教学方式

1.指向学生发展,促使能力提升

课堂的教学目标应关注构建学生的情感系统,而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情感体验的构建必然需要以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为前提。

例如,教学“分米和毫米”时,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其实并不理解,单位换算更是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比较实物,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辨别分米和毫米的差别,产生感官上的差异,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积攒经验。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情感。先引导学生以猜身高的方式来复习之前学习的厘米、米的知识,再通过测量小方块的形式导入分米知识,最后通过测量书本的厚度导入毫米知识。把知识同实践融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表现出更多的活力,这会令学生的求知欲更加高涨。

(2)根据所经历的生活实际,能够迅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数学知识应用以及课堂中联系生活,如根据对吸管的描述,以观察、猜想和出示实物的方式在学生内心构建1分米长度的直观认识。把生活实际与长度单位融合起来,将经验的作用发挥到位,构建各个长度单位的实际体验,训练学生思考问题以及解题的能力。

(3)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主开展数学探索活动。学习的形式有很多,如课堂听讲、动手实践、交流沟通等,这些形式对学习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实践等过程攻克教学的重点、难点,逐步帮助学生把各长度单位内化于心中。

2.改变教学思想,回归数学本质

学生的学习便是自主探索的进程,这就需要教师对“一言堂”的现状做出改变,进一步突出学情前测中有关“儿童立场”的要求。

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教师先是应用学情前测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解题策略以及解题思路,接下来便可以此为依据提出对应问题,引导学生参与问题探讨。

(1)课堂中所谈到的问题不可一语带过。上课绝非是拽着学生思维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宽泛性及灵活性,防止产生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带领下解决“假”问题的情况。教师调整例题,在提出问题后,有关的提示信息不能太早表露出来,学生所选择的思考方式并不唯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就自己的思考方式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体会制订解题策略的过程。最后,每组由其中的一名学生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基于此,通过对比、引导以及学生的亲身体会,将大大提高解题能力。

(2)鼓励学生以多元化的方式展示结果。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想法也存在着差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思想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促进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討论的方式加深理解知识点,通过辨析提高自我能力。通过了解学生的不同思路,进而找到解题的最优方案,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以对比的方式学习。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思维定式,即使问题产生新的变化,学生依旧使用原来的方式处理。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训练学生的对比能力。首先,让学生掌握横向对比的方式,即利用两种截然相反的方法;其次为纵向对比,纵向对比要注意在数量关系上存在差异。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认知的多样性,让学生深度拓展学习,彰显数学学科的实质。

综上所述,学情前测能够帮助教师深度了解学生的学情,还可以完善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促使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拓展教学理念。借助学情前测探讨教学,将学生作为教学核心,令学情探究向纵深发展,这都值得我们思考,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探究。

(责编 覃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