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改革,回归数学本真

2021-03-24 09:51鄂丽红
考试与评价 2021年1期
关键词:本真创新数学

鄂丽红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最根本的还是依赖于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创新,决定因素是课本内容的编排组合,大部分教师能按照教材编排体系、方式进行教学。但是,教材的编排体系、方式一旦固定下来,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这不表示,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一成不变的,不能被教材牵着走;相反,我们应该日日求新,发挥自己的研究实践能力,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在课堂中创新探索有效教学形式,寻找数学的本真溯源。

【关键词】 数学  创新  有效  本真

数学教材的编排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体现了专家学者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有效的教学理念,所以我们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相对固定,几年十几年都不会有更换,最多有小幅调整,但是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成长变化的,我们自己的教学素养是进化提升的,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也不应因循守旧,而是应该不断优化创新,符合学生发展,跟随时代节拍,展现一路花香的精彩。

一、生活实践体验进课堂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实际,来自于生活,我们的数学课堂还需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起源,把生活的体验引入到数学课堂,让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感受沟通联系。在教学当中,根据教材的编排内容,创新设计教学知识点,用观察、动手等真实的操作,让学生到体会数学学习和生活的关系,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升和毫升》的学习中,首先带领大家复习长度的单位,我们的文具有的是10厘米,我们的身高是150厘米,我家到学校20千米,如果没有这些厘米、分米、米、千米的单位,生活中会特别的不方便,生活需要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接着,出示两组器皿,杯子和茶壶,看看两个茶杯,说说哪一个能装多一点的水,这两个大茶壶,谁装的多呢?学生一眼看出茶杯的高矮相差很大,生活经验告诉他们,高的装的多,就像大人吃饭用大碗,小孩吃饭用小碗一样,谁来动动手,装满水比一比?因为两只茶壶的大小差不多,学生看不出来,“那么你有什么办法来判断谁多谁少呢?”装水,倒水,杯子的操作就是铺路的,这些小脑瓜子一学即会。这时候引入升的单位,大家把准备的各种瓶子拿出来,看一看,瓶子上说明的数字是多少升?还可以说一说在家里在超市看到过多少升的东西,生活经验的丰富程度不同,发言的机会主动权就不一样,大家又一次体会到观察生活很重要。

我拿出一个没有标签的瓶子,“我们想知道铅笔多少,可以用尺来量,我们要想知道水的多少,怎么办?一升水到底是多少呢?”这时候量杯和一升的正方体容器上场了,“请把你的空瓶子装进一升水?可以用量杯或者一升正方体。”分两组同时进行,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了使用量杯,了解了升的概念,初步感受了那些容器的容量比一升大或小。课后,布置动手作业,回家做一个量器,想办法标出1升、1/2升、1/4升、3/4升的位置。在这节数学活动课中,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都能认真、热烈地商量判断容量多少的策略;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升这个计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实践性。

二、数学思想方法进课堂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知识点,都包含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了解解题的思想方法,体会思考的依据,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认识数学知识理论的本质意义。数学方法是以数学理论和知识为工具,为进行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路和途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关键。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学习,三角形是几何图形中的最基本的图形,但是却包含了图形学习的最原始的要素思想和方法。首先,通过生活观察的交流,大家说出了印象中的生活中的三角形,原来三角形就在我们身边,为什么生活中会有这么多三角形呢?再通过画、摆、围等方法,每位学生都可以创造三角形的图案,认识到三角形的边、角、顶点的数量和位置。三条边就一定能拼成三角形吗?我拿出一大堆长短不一小棒,每个合作小组的组长来选三根,在小组内拼一拼,能成功吗?再比较一下三根小棒的长度,看看有什么秘密发现了?有成功的,有找到原因却说不出秘密的,学习的路上总是异彩纷呈的,但是真正的秘密还是在比较中被发现:两根短一点的小棒长度之和要大于最长的小棒,才能拼成三角形。这样的数学思想来自于实践,铭记于心中,课后习题,判断那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就小菜一碟了,再说到判断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线最近,那就是反向思维的运用了。课后作业,回家用小木棒或者硬纸板条订成三角形和四边形,并思考课后习题“你知道吗?”想一想,生活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三角形?

在观察比较和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想和方法,再带着获得的数学知识去思考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生活的本质。

三、新旧知识联系在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历史实践中时空关系和数量形式的经验积淀,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和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博,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丰富内涵,新知识的提升离不开旧知识的牢固的基础,在教材体系中螺旋上升,循序渐进,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生态。如前文所述,在学习升的知识之前,我们先进了长度知识的复习,虽然表面看来,长度和容积没有必然的聯系,其实不然,容积和以后学习的体积知识一脉相承的,体积的计算就是长度计算的过程,事实上,容积的来源也是长度计算而来,比如说一升正方体的来源,就是一分米边长的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结果,量杯也是根据一升正方体改型的结果。另一个角度来说,生活观察的感官经验是旧知识,课堂学习的新内容是新知识,两者的融合理解就是新旧知识最好的重组新生。

总之,教材的不变,不会带来教学的僵化单一,只要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起来,从学生学情出发,从教学艺术的提升着手,就能够发现探索研究的新天地,创新改革出有效精彩的数学课堂新格局。

猜你喜欢
本真创新数学
本真
粽子
让本真成为一束光
直观严谨相辉映,运动变化显本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