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教学不仅是历时性展开,还有共时性存在,以剧场视角观照课堂教学,探析有主体在场、有场景创造、有学科语言、有节奏变化的课堂剧场特征,积极变革教学组织形式,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形成综合素养。
关键词:剧场视角;课堂剧场;剧场方法;教学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1A-0003-04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教学是教师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师生共同活动。一般的课堂教学研究多集中于教学活动的历时性展开,而忽略教学活动的共时性存在,忽略课堂时空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剧场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分析,将深化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认识,促进教学的变革。
一、剧场视角下对课堂教学的再认识
教育与戏剧有着共同的人性表现基础,在场性是戏剧的本质特征。在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有赖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参与和对话在场活动。如果说剧本只有通过剧场演出才能得以真正完成,只有进入观众的头脑和记忆才能实现意义,那么教学方案也是只有进入学生的体验才得以真正实施,而课堂正是这一过程发生的地方。
课堂从本质上说是某个“实时”性的场,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课堂上建立的一个特定的场景。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知识与技能的意义,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发现与创造,通过经验构筑和对话反思将体验提升为学习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中的场景设计,以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加强活动设计和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通过多种感官体验获得个人在身体、情绪、知识上的参与和收益。
在课堂教学的共时性之下,师生活动具有不可分割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有研究表明,人们在互动过程中,脑活动具有同步性。“教师和学生特定区域脑活动的同步性与教学效果显著正相关”[1],课堂上师生、生生脑活动同步性越强,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越高,学习效果越好。课堂上要建立自由宽松的环境,营造和谐平等的人际氛围以及开放活跃的对话关系,促使师生、生生间进行多向交往、互动,交流彼此的观念,分享彼此的感悟,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并促使学生的人格在群体互动中得到滋养。
从人的在场性考量,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剧场活动,课堂既是实际存在着的物质空间,又是师生、生生的交往空间,还是一个能够赋予师生很多想象的精神空间,我们要聚焦师生行动的共时现场,研究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逻辑。
二、剧场视角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课堂是学生获得认知体验的场域,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生命系统。强化课堂的空间意识,课堂環境要素的外延将有所扩展,情境、情感、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软环境也成为课堂环境的一部分。学生置身课堂,身体是感知媒介和通道,他们在轻松、愉悦、积极的环境下进行学习,通过身心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双主体“在场”,互为主客体
课堂教学中的人,既指学生也指教师,学生不是教学的唯一主体,因为学习不等同于教学。教学是师生带着问题展开学习探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类活动由学习问题结合而成。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是交往、互动,过分强调一方就会遮蔽另一方的存在。学生与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复合主体,双方在不同的活动中各有担当和任务,彼此又互为主客体[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有主体性参与,要自主地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开展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与教师进行课堂角色对话与能量转换。教师是推进课堂教学开展的关键人物,要引领学生一步步地迈向学习挑战,最终进入解决问题的深度学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学习资源,加强针对性指导,并促进学生形成相应的能力结构。在课堂上,教师、学生双主体“在场”,在教学推进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为,双方在教学中均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创造课堂场景,开展情境化学习
问题解决离不开情境调动,情境能够体现知识发现的环境、氛围和过程,交织着相互之间的关系,暗含着知识应用的条件,并体现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课堂教学的情境主线又是通过一个个“场景”推进的,这一个个具体“场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带动了学生思维的提升和情感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造学习场景,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探索。课堂教学场景创造,既可以是营造真实场景,也可以进行虚拟创设;既包含空间物质,还包含人的行为规则与主题,表现人在一定条件下的情感和行为方式。教师把学生带到具体的场景之中,这些场景就成为师生、生生的交往载体、互动平台。教学中的场景创设,使师生可以通过相关却又不同的活动内容、活动方法开展教和学,有助于促进探究问题的互动教学。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学习起点上进行智能建构,产生利用知识去理解、分析和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的需要,提升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创造课堂场景、开展情境化学习,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枯燥的讲解、灌输式学习模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持续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程知识,增强学生在相应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得学习方式得到改革与创新。
(三)用独特的学科语言推进学习过程
语言交流是课堂上师生交往互动最主要的方式。教学语言就是课堂剧场的“台词”,不同的学科教学有各自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拥有独特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具有不同的学科语言形式。学生掌握学科语言和学科思维方式的程度,影响着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水平。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整体建构学科知识体系,选择精当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恰当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将信息资料、问题反馈、个人见解汇聚到学习主题上来,充分体现学科语言特点,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准确、合适的学科语言可以创造学习氛围,显现学科特质,顺畅地将学习过程向前推进。如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与表达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以加强对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指导;理科学习中有文字、符号、图表、模型几种表述方式,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创新、动手实践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学科语言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重视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技能的全面协调发展。
(四)创设有节奏变化的课堂教学弧线
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如一场好戏,富有起伏变化,呈现一定的“故事弧线”。课堂的节奏弧线要吻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课堂每一阶段要有清晰的设计意图,并包含具有实践可能性的教学预设与生成,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换和关联要流畅,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要突出,以形成即时创造、产生新质、促进发展的课堂教学弧线。
要使课堂教学潜藏着起承转合的节奏变化,可以通过激活—研习—对话—演绎—延展的教学过程展开教学。首先是激活学生探索新知的方向和欲望;接着从文本阅读开始,自主研习,这是学生读悟又生疑的过程;然后是对话,通过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适切方法;再通过演绎,师生以新的视角分享学习所得,进行多向度交流;最后,总结提升结构化学习成果,并尝试进行转化与运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不断地捕捉、重组课堂教学信息,合理调整教学节奏,把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转化为教学的生长点。“一堂课向前推进,每阶段配置合适的时间,师生以各自的角色现场互动、各有作为,使得教学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历程”[3]。
三、剧场视角下课堂教学的独特方式
人的认知取决于多种和身体相关的体验。体验即身体经验,强调身体经历能够形成和加深认识。人在特定情境下的体验,“改造着人的感官和人本身,还创造和形成着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促进人的成长”[4]。课堂教学要突出人的在场性,积极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加强课堂中的活動设计,创设多元互动情境化的场景,引导学生用整个身体“做”中学,开展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体验和表现,从而把教师的学科知识转为学生的学习能力。
剧场视角下的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听讲式学习,既要有理念引领,还要有方法工具来撬动。常用的有暖身、角色扮演、动作重奏、四格漫画、思路追踪等二三十种方法,这些方法改变了以往的知识传递方式,从教与学中寻找“学”的突破点,尝试让知识在自我表现的情境中达到认识、理解与内化。融入剧场方法的教学实践,是从学习活动的内在逻辑去实现课堂教学的变革,其遵循脑科学和具身认知等学习科学理论,值得各科教师创造性运用。
以下例举定格呈现、思路追踪、动作重奏、四格漫画、剧场游戏等几种方法,部分呈现剧场视角下课堂教学的独特方式。
(一)定格呈现与思路追踪
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即把动作由活动到静止的瞬间,或把生活中的画面凝固。教学中,“学生运用肢体形态,集体复制一个凝固的视像画面,从中具体地呈现生活及事件”[5]16。定格呈现常常与暖身活动结合使用,香港陈雅莉老师执教《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时,陈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暖身游戏,用身体表现地震中的情 ,然后忽然叫停,学生则以各自的动作现场定格。接着,陈老师展开思路追踪,即在定格时向学生提问其表现的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倒下的电线杆,有的学生说是歪斜的楼体,有的学生说是躲避的行人……这样的身体表现和观点陈述,不仅直观地呈现了地震场景 ,而且了解了学生的表现动机,促进学生的思想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这些方法简单易行,引领学生“做”进文本,改变了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着力、学生游离于文本的现象,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理解。
(二)动作重奏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对于以动作表现为主题的段的练习,一般会给出“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连接词引导学生写段,或是让学生列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然后按顺序写下去,这样的练习对于学生来说难免机械枯燥。这时,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动作重奏”法,即对某一活动,可以通过动作解构,“选出四个动作定格,按次序排列,再按次序串联成一连串的舞蹈动作”[5]16。为了清楚地呈现这一过程,可以作慢镜头处理,由学生连贯表现。也可以加上音乐节拍,或快或慢,设计为律动游戏。如描写厨房中妈妈做菜,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动作重奏,再进行写作。这样的作文自然千姿百态,充满生活气息,从而避免了模式化的文章产生。动作重奏可以扩展应用到更多学科,如体育、科学、美术等等。
(三)四格漫画
四格漫画是将一个故事以四个篇幅简单勾画出来,这个方法适用于梳理故事情节,完整地展现故事内容。四格漫画在表现上的特点主要强调叙事,先从故事起因开始,然后是发展、高潮、结局,其在形式上清晰地界定出四个场景,推进故事情节。阅读教学如何长文短教,四格漫画将有助于学生抓取场景,迅速把握故事要领。学生作文往往头重脚轻,详略不当,如若以四格漫画作支架,可以解决叙事的完整性、条理性问题,再辅之以文章橄榄型常识,引导学生将笔墨花在第二、三幅图上,有利于突出重点。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在人类所有的感官认知里,最强大的就是视觉认知,视觉的信息记忆效果最好。四格漫画将文字转化为场景图像,也契合了大脑的视觉认知规律。
(四)剧场游戏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设计剧场游戏来开展教学。剧场游戏既简单又直接,弹性大,亦不需要太大成本,只要有简单的规则、参与者及场地,就可以衍生出不同形式及内容。剧场游戏除了玩的性质跟一般游戏没有分别之处,参与者要通过游戏达到“剧场性”要求。剧场游戏中所产生的剧场性,是参与者以身体力行的方式玩出来的。大多数的剧场游戏,较少侧重语言,参与者自己的身体就是游戏的工具,而不是靠说话或思想来行动。这样让不同能力的参与者,在公平、自由及自在的情况下表达自己。通过剧场游戏,参与者可以舒展身体、提升能力,提升倾听、感官反应敏感度,加强身体协调性、提升节奏感、加强空间感、提升合作性、即时反应、建立参与者的关系等,这样寓教于乐的游戏化学习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
剧场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变革,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尝试、实践机会,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持续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文波,刘电芝.学习科学研究对课程设计与教学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9(1):19.
[2]叶澜.课堂教学过程再认识:功夫重在论外[J]. 课程·教材·教法,2013(5):8.
[3]黄艳梅.表现与生长:儿童“角色生活”建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7(7A-8A):25.
[4]舒志定.论体验教育的合理性及其展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8):36.
[5]明日艺术教育 骑士教育.戏剧教学法:小学教案与实务[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