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境外疫情输入防线和保障效率“两不误”

2021-03-24 05:53胡波李震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闭环管理疫情防控

胡波 李震

摘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中,面临实现境外疫情“零输入、零扩散”的挑战,本文简单介绍了呼和浩特机场是如何突破资源瓶颈,创新保障模式,优化保障流程

关键词:境外输入  疫情防控  创新保障模式  闭环管理

分类号:D630

引言:为进一步巩固防疫成果,我国开始限制直飞目的地为首都的国际航班,设置第一入境点,并按要求将国际航班有序分流至第一入境点机场保障,旅客就地隔离,确保进京旅客零感染。呼和浩特机场是首都机场的主备降场之一,被民航局设立为第一批国际分流航班第一入境点机场。

一、挑战

1、如何筑牢境外疫情输入防线,实现“闭环”

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范围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国内疫情得到了初步控制,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了爆发式增长。3月20—22日东京至北京CA926航班第一入境点为呼和浩特;至此,呼和浩特机场成为第一个保障首都机场国际分流航班的机场。接到保障任务后,呼和浩特机场立即组织海关、边检、地方相关部门、机场各保障单位召开首都机场国际分流航班保障专项协调会议,了解各部门保障环节以及保障需求,协调解决各部门提出的问题,制定了《呼和浩特机场分流首都机场国际航班经停保障方案(第一版)》。

为了筑牢境外疫情输入防线,实现“闭环”管理。实现第一个目标,需要“逐个击破”以下问题:(1)如何确保国际分流航班旅客与国内航班旅客、员工 “零接触”;(2)参与保障国际分流航班的保障员工如何管理; (3)国际分流航班旅客流行病学调查区、检驗检疫区设置在哪里;(4)需要医学隔离观察的国际分流航班旅客如何转运等等;

2、如何提高保障效率,缩短入境旅客整体保障时间

为了疫情防护需要和闭环管理,工作人员防护服不能频繁更换,虽然长时间的航班保障实现了境外疫情防控零感染的工作目标。然而高强度、长时间的航班保障,成为了呼和浩特机场所有保障人员面对的另外一项挑战。

二、目标

从疫情防控闭环管理结合运行效率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首都机场国际分流航班呼和浩特第一入境点航班保障数据时间节点分析,以解决本案例上述提出的两个相互矛盾的问题为主线,对每次航班保障各个环节保障时间数据进行复盘分析,深入研究各保障环节所用时间,在满足第一个目标的前提下,既要实现闭环管理,境外疫情输入“零”感染,又要达到最大限度减少单位旅客保障用时,缩短旅客总体保障所用时间,从而提高整体保障效率,减少旅客等待时间,提高旅客保障满意度。

三、保障历程

按照当时的要求,乘坐上述国际航班的旅客在第一入境点实施检疫并办理入境手续,行李清关,检疫符合登机条件的旅客可搭乘原航班入京。同时民航局要求机场、航空公司各部门加强协同配合,严密制定工作方案,加强风险管控,进一步严格做好机上防控消毒,确保航班运行安全有序。作为首批第一入境点试点地区,呼和浩特机场根据民航局文件要求,组织相关保障单位召开保障国际分流航班保障协调会,制定了《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首都国际分流航班保障方案》。

为实现闭环管理,确保国际分流航班旅客与国内航班旅客 “零接触”,呼和浩特机场对航站楼国际保障区域进行了硬隔离,国际航站楼一楼设定边检入境保障区等国际分流航班专用保障区域,实现国际区域与国内区域分区运行,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此外,在国际区域二楼国际出港大厅开启消防天窗,加强通风,对国际区域一楼采用定时开门方式进行通风。航班保障期间,停用候机楼公共区域空调。

四、发现问题

3月20 日CA926航班上一名旅客抱怨:“没想到从海外归家如此艰难!疫情防控检测很严格,我们足足排队等待了十几个小时!”。

在此,我们从一名旅客的角度来体会一下旅客的感受:

3月20日旅客乘坐由日本东京机场飞往呼和浩特机场的CA926航班。到达呼和浩特机场后,海关对旅客机上测温与发放《健康申明卡》用时2小时6分钟。海关机场检测完毕,旅客进入流行病调查区,进行流调,用时4小时53分钟。

旅客流调完毕,开始进行采样检验,用时3小时59分钟。旅客转运前往指定地点隔离大约需要30分钟。

一名旅客从航班落地到最终转运酒店休息,需要足足在机场等待11多个小时,还没有计算旅客从前站机场出发旅途上所用的时间。也就是说,该旅客当天18点50到达呼和浩特机场,次日6点才能离开呼和浩特机场进行休息。辛苦的不仅是旅客,比旅客更辛苦的是参与一线保障的工作人员,他们除了保障旅客以外,还需要保障旅客托运行李、航空器、机场设施和消毒等各个环节。

五、突破资源瓶颈,创新保障模式

根据国际分流航班保障实况,使用数据统计分析引入了量化指标——单位旅客保障用时,即在给定一个保障环节中,保障完一定数量的旅客所占用的时间,通过对比各环节的单位旅客保障用时,分析和优化保障流程,找出保障环节中可以压缩的保障时间,提升各环节保障效率,从而从整体缩短旅客保障时间。

六、成效

经过上述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解决问题,通过对主要环节耗时的精准把控,呼和浩特机场国际分流航班保障总用时稳定保持在4小时左右,保障效率初见成效。通过“提前计划-过程管控-事后总结”的管理方法确保新流程和运行模式的顺利实施和改进,量化“单位旅客保障用时”指标,实现了疫情境外输入“零”感染的要求,达到了提升整体国际分流航班旅客保障效率的目标,从而改善了旅客体验,解决员工工作负荷、人员紧缺的问题

结束语:疫情仍在持续,呼和浩特机场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一以贯之、坚定不移的做好国际分流航班保障,当好首都“护城河”,全力守卫首都安全!

参考文献:

[1].爱的行动彰显青年使命担当——记青年志愿者坚守牡丹江机场防疫第一线的39天[J].新青年(珍情),2020(04):14.

[2]戚金荣,董燕燕,李超.留守机场应急启用时的卫生防疫保障特点和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05(03):245-246.

内蒙古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 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0

猜你喜欢
闭环管理疫情防控
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制胜机理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关于梁山县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
基于移动式培训评估系统的培训闭环管理研究与探索
论电网公司项目预算闭环管理
FRACAS在数字化仪控平台研发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