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宏
[摘 要] 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组织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发挥着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高校学生党支部要按照“七个有力”的标准,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创新。通过支部党建工作与学生成长成才的中心工作紧密融合,不断提升党支部组织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2-0072-0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1]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发挥组织育人的有效载体,抓好学生党建工作,对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要按照党支部建设“七个有力”标准抓好抓实学生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与学生成长成才紧密融合,不断发挥组织育人的合力,努力把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坚强堡垒,把学生党员教育成为带动学生成长成才的骨干力量。
一、案例开展思路
笔者作为高校辅导员和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将党支部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大学生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深度融合,通过扎实党建,教育培养学生党员,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和支撑保障作用。党支部顺应新时代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需要,经过广泛调研,将“组织力三维提升计划”作为党支部的品牌建设项目。该项目以党支部组织力提升为目标,以“围绕育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成才”为工作理念,以党员全程化教育培养为途径,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归宿,在党支部“结构力”“领导力”“文化力”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力,通过创新支部活动方式,将支部党建工作与学生培养的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二、案例组织实施过程
党支部切实发挥主体责任,在支部工作中充分考虑党、团、班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党支部作为党的基础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者和指导者,发挥思想引领和政治核心作用;团支部是党组织联系青年的纽带,发挥组织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的作用;班级是学生的聚集形态,是学生的集体归属,也是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以党建工作为切入点,统领党支部所在年级的团建、班级建设,党建带团建促班建,推动党、团、班协同育人是项目开展的逻辑起点,为支部组织力提升提供了制度依据和组织保障。为实现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目标,党支部主要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入党全程化纪实档案”为依托,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断夯实党组织结构力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支部工作要以教育管理好党员作为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前提,基于此,支部建立“入党全程化纪实档案”,制定量化的考核指标与完善的评价体系,扎实记录支部成员在每次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并记录支部成员在活动中的收获、感悟与反思,充分体现党的全程化培养教育。一方面,贯彻党建育人工作的连续性与实效性,使青年学生在参与党建活动中切实收益;另一方面,使党建工作成效可视化,从而更好地适应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的需要。目前支部已经完成了《党支部入党全程化纪实档案》(第一版),学生在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后就要定期记录个人在入党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纪实档案旨在原汁原味呈现学生的思想成熟和个人奋斗历程。纪实档案也有别于普通的思想汇报,纪实档案的撰写需紧密联系支部组织力三维提升计划中的四个方向,即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学术科研和创新创业去展开,这也就为积极分子向党员看齐,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引导其有意识地朝这四个方向去努力。通过入党全程化纪实档案,引导青年学生主动对标《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要求,以“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状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锤炼精神境界,提升党性修养。
(二)组建不同类型的“先锋小组”,全方位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力
“先锋小组”特色建设活动计划以支部成员为带头人,以所在团支部为组织单位,成立不同方向的“先锋小组”,充分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群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带动团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先锋小组”凝聚学业、科研创新、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等方面的优秀学生,引领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先锋模范的带领下,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使党建工作更加贴合学生实际,助力学生未来发展。党支部与学院大一新生团支部开展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支部学生党员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与新生团支部进行对接,帮助新生团支部加强团建,学生党员对新生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学业和生活适应、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帮扶指导,学生党员在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扬奉献精神,在服务同学中进一步锤炼党性修养。
(三)创新形式,持续开展“党建+”系列活动,不断提升黨组织的文化力
第一,党支部结合“00后”学生的代际特征和行为习惯,主动摸索“互联网+”党建的新形式。党支部开设“玛珈先锋”微信公众号,作为宣传党的思想、展示支部风采、交流党员心得的平台。陆续开展了48期党章接力诵读活动、12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微党课。同时,支部结合实际,及时展示党员学习培训成果,如支部中的“青马班”学员参加暑期井冈山学习培训感悟、支部党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的学习心得等,发表党员原创的“红色微视频”“学·习”新感悟等,不断发出支部“好声音”。通过不断弘扬“榜样的力量”,对外扩大支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内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时,党支部有意识将主题党日和年级团支部的主题团日有机融合,党员和团员青年联合,有效设置主题党日和主题团日的议题,改变同学们对传统的政治理论学习“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采用青年学生熟悉的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党建、团建活动的互联互通,在协同育人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党建和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第二,持续开展“党建+”学习先锋精准助学活动。通过支部成员与学习困难群体“结对子一帮一”的方式,以团支部为单位,真正解决学困群体的现实困难。通过开展精准助学活动,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助力专业学习。通过对该项活动效果进行总结评估,发现年级学生的“挂科率”明显减少。目前该项活动已经开展了三期,逐步规范化、经常化,成为促进学风建设的有益抓手。
第三,组织两期“党建+”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支部成员和团员青年在实践中感受党史国情,增强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党建+”寒假社会实践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支部党员、积极分子围绕大学生党员教育、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发挥等主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党员和广大团员青年通过参加实践,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变革的认识,提升了报效祖国、报销人民的使命担当。
第四,经常性开展“党建+”双创教育活动。邀请在科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参加新生科研创新入学教育大会,分享其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科创竞赛的经历。同时,鼓励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带头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辐射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到科创竞赛中,不断开创“党建+科研创新”的新局面。除此之外,支部还积极与不同类型的党组织开展联合共建。支部先后与学院内研究生党支部、教工党支部进行结对,同时与学校机关党支部开展联合共建,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发挥党建协同育人合力。支部与学院教工党支部就“充分发挥教师专业优势,助力学生专业学科竞赛”展开研讨,积极联系专业教师对大学生学科竞赛进行指导,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带动更多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充分发挥组织育人和科创育人的作用。
三、工作成效和启示
在党支部实施“组织力三维提升计划”一年多的时间里,党支部的各项工作更加严谨规范,支部活动不再仅仅满足于完成上级党组织交代的“规定动作”,而是充分发挥支部的主观能动性,以支部活動能给学生党员带来什么?学生党员能给积极创新“自选动作”。通过在党组织结构力、领导力和文化力三个维度的建设,党建工作与学生教育培养工作结合更加紧密,党、团、班协同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党建+”合力的发挥更加突出,不断激发党支部的“内生”动力,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2019年11月,支部也成功入选了学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第一,党支部作为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组织党员和凝聚青年学生政治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
第二,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作为青年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在全程化培养过程中不断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服务学院、同学中不断提升党员意识,锤炼党性修养。
第三,支部内部营造出一种积极上进、争先创优的文化氛围,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行为可记录、可评价,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主动、更自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A].2017-12-05.
(责任编辑: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