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武汉将再建100座口袋公园
湖北省武汉市2020年启动“城市公园绿地5分钟服务圈”构建行动,利用城市里的“巴掌地块”“边角余料”建成了100座口袋公园。2021年武汉市将再建100座口袋公园,让市民一出家门,步行5分钟以内就能进入公园绿地。
2021年1月20日,首座通过众筹创意设计方案建设的口袋公园正式建成,该公园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健康街与华盛路交会处北侧,占地1684平方米,被4个居民小区环绕。该园紧邻塔子湖明渠,水域与华盛路夹角形成的三角形地块被巧妙布局,划分为功能各不相同的“3个圈”,可供周边居民活动和休闲。2021年,武汉将继续向社会征集闲置用地和微空间,均衡全市公园绿地分布,为市民增添更多家门口的口袋公园,让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90%以上的居住用地。
广东海丰鸟类保护区发现258只黑脸琵鹭
1月15—17日,2021年度全球黑脸琵鹭同步调查期间,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258只黑脸琵鹭,为参与同步调查以来发现黑脸琵鹭最多的一次,创历史新高。
黑脸琵鹭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世界濒危物种,因长嘴像中国琵琶而得名,是最濒危的水禽之一,被称为“湿地熊猫”。此次发现的黑脸琵鹭种群中,有3只脚戴环志的黑脸琵鹭。在记录到黑脸琵鹭的同时,海丰鸟类保护区还记录到数量众多的鹭鸟、鸥类、鸻鹬类和野鸭类。
中国花博会月季苗木储备技术培训在上海举办
中国花博会月季苗木储备技术培训日前在上海市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举办。本次培训采用会议报告与现场讲解示范、问答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就月季冬季修剪留芽方式、株型控制以及扦插繁殖枝条选择、温湿度控制等种植养护技术进行了讲解,并结合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參与人员超60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央财政林业推广项目“月季、紫藤等观花树种规模化繁殖与应用示范”由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牵头。“东禾九谷开心农场”被指定为2021年崇明花博会的月季种苗繁殖贮备示范点,该农场内拥有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月季标准化扦插圃和示范园,展示品种近100种。
中国林科院牵头编制的14项林业行业标准获批发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日前批准发布《金镶玉竹园林栽植养护技术规程》等48项林业行业标准,由中国林科院牵头编制的《木结构楼板振动性能测试方法》等14项林业行业标准获批发布,将于2021年6月1日开始实施。
此次中国林科院获批发布的林业行业标准中包括制定标准10项和修订标准4项,主要涉及木材加工、人造板及森林认证等方面。这些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林业行业标准体系,促进全国木材加工、人造板制造、森林认证的标准化发展,同时对推动全国林草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德宏:濒危动物菲氏叶猴喜添宝宝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轩岗乡,生态摄影师近日拍摄到多只出生不久的菲氏叶猴,说明该地的菲氏叶猴种群数量在稳步增加。
小猴刚出生时全身金黄,十分可爱,当地人亲切地叫它们为“小金猴”,猴宝宝在3个月左右时尾巴和头部毛色逐渐开始变灰。“年初开始,便有小猴陆续出生。目前,我们观测到的‘小金猴有11只,还观测到几只怀孕的母猴。”当地护林员黄柒邦说。
据了解,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菲氏叶猴是猴科疣猴亚科乌叶猴属的一种。生活在德宏的菲氏叶猴属于滇西亚种,别名灰叶猴、大青猿。2018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经过野外调查和研究,基本摸清生活在轩岗乡等地的菲氏叶猴种群数量,至少有5群320只。
宁夏吴忠黄河湿地首次监测到卷羽鹈鹕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日前在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时,意外监测到全球易危物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卷羽鹈鹕,这是吴忠市首次监测到该物种。
此次监测到的卷羽鹈鹕共2只,其中一只被专业机构环志,经多方查询及咨询业内专家,确定被环志的卷羽鹈鹕来源于蒙古国,并且为幼鸟。
据国际水鸟与湿地研究局调查统计,卷羽鹈鹕东亚种群总量已不足130只,数量稀少并有区域性,在中国北方见于新疆、青海等地,在东南沿海地区越冬。此前,宁夏观鸟爱好者及湿地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已连续两年在宁夏黄河湿地监测到卷羽鹈鹕,最近一次是在2020年12月,其种群数量达到8只,此次监测到的便是其中的2只。
淳安为25万株松树注射“疫苗”
测量胸径、找准位置、打孔注药、挂牌登记……近日,淳安县姜家镇桂溪村的松林内一派忙碌景象,10多名林业工人正在健康的优势松树上打孔注射一种名叫“阿维菌素”的药剂。这个冬天,淳安县将为25万株松树注射“疫苗”,以防治松材线虫病。
淳安县共有松林面积274万余亩,松木蓄积量668万余立方米,面积与蓄积均列浙江省第一位。据介绍,为松树注射“阿维菌素”或“甲维盐”药剂具备用药量少、环保安全、操作简单方便等防治优势,对环境和天敌不会产生次生性污染和药害,是一种绿色防治技术,具有“注药一次,三年有效”的防治效果。截至1月下旬,全县已完成打孔注药31.76万瓶,完成率达47.4%,整个打孔注药工作将在2021年2月底前完工。 (张旭君 俞春来)
国家一级濒危鸟类黑鹳首次现身龙游
龙游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船厂监测点近日又传来好消息,监测员方六平在衢江江边附近龙游船厂沙洲湿地首次监测到了一只黑鹳亚成鸟。
黑鹳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体长为1—1.2米,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绿色、紫色等光泽。此次监测到的黑鹳为亚成鸟,上体褐色,下体白色,嘴和脚为褐灰色。
据悉,黑鹳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在全世界仅存2000多只,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专家多认为其数量还在下降。
丽水市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
丽水市在近日发现了一个两栖动物的新物种——百山祖角蟾(Megophrys baishanzuensis)。相关论文已经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权威期刊《ZooKeys》杂志发表。
截至目前,百山祖角蟾仅被发现分布于百山祖国家公园海拔1400—1600米的狭窄范围内,其栖息生境主要为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该生境内还分布有淡肩角蟾、棘胸蛙、武夷湍蛙、秉志肥螈等两栖动物。这些物种对溪流的水质及周围植被的要求较为严苛,而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基因宝库百山祖国家公园自然环境优越,域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濒危物种集聚度高。此次百山祖角蟾的发现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苍南县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一树一策”调查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苍南县林业事业发展中心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一树一策”调查工作。此次调查工作是对前期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重新摸底排查,按照长势、受虫害程度、抗灾害能力等综合因素,将古树名木受侵害程度分为A类长势健康基本不用维护、B类虽受侵害但短期内不危害长势、C类长势衰落必须马上采取保护措施。
苍南县古树名木保护“一树一策”调查工作于2020年12月28日开始,由第三方调查机构实施,共投入资金29.8万元。接下来,苍南县将及时跟踪项目进度,做好森林医生,守护古树名木。 (曹高峰)
近期,浙江各地均遭遇了强降温和一定程度的冰冻、雨雪天气,柑橘、番茄等园艺作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
浙江农林大学园艺学科20多名省级科技特派员,不畏严寒和风雨,带领相关专业的学生赶赴杭州、温州、衢州、金华等地的田间地头,指导果农、菜农、花农和茶农开展防寒防冻工作,帮助30多家园艺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制定了精准的减灾复产技术方案,减轻低温对园艺作物的不利影响。在开展防寒防冻科技服务的同时,让学生学习生产一线的园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与农民交朋友。 (陈胜伟)
长潭水库越冬水鸟调查发现珍稀水鸟
1月16日,2021年浙江越冬水鸟调查人员在长潭水库库区调查水鸟越冬情况。当天上午,调查人员在环长潭库区展开调查,发现中华秋沙鸭5只。
中华秋沙鸭生活在中国的北方地区,越冬出现在浙江黄岩长潭水库,此次发现是黄岩第4次记录到中华秋沙鸭的踪迹;本次调查还发现黑颈水鸟群体近千只,据调查人员介绍,在浙江其他地方没见到过如此之多。
自2016年开始,长潭水库水鸟调查至今已有4年,培养了一批观鸟、懂鸟的护鸟人,其中有些人是单位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人员,有些则是鸟类爱好者。每一次对于黄岩越冬水鸟的观测,都在记录着黄岩生态环境的变化。近年来,长潭水库水生态优越,水质好,吸引了无数候鸟来此越冬。 (严晓伟)
浙江省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近期在开展冬季资源调查时,发现成片分布的蛇足石杉,约有数百株。磐安县大盘山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以往在保护区内调查发现的蛇足石杉均为零星分布,此次调查发现约数百株成片分布生长的蛇足石杉实属罕见。
蛇足石杉,药用名“千层塔”,别称有金不换、救命王、雪山一枝蒿等。目前,蛇足石杉野生资源接近枯竭。它是浙江省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2020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征求意见稿)》中拟新增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浙江省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丰富,是目前中国唯一的野生药用生物种质资源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以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和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及其原生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资源管理型自然保护区。接下来,保护区将对蛇足石杉采取特别措施,进行有效保护。 (何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