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绿色画卷建美丽家园

2021-03-24 11:09
浙江林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森林

泰顺县五年国土绿化新增造林任务5.5万亩,其中2020年1.53万亩。泰顺县委、县政府提出“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要求,全力以赴,紧盯目标不放松、抢抓节点赶进度、强化责任抓落实、狠抓质量保成效,有力地推动了泰顺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进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20年全县已完成国土绿化任务1.77万亩,其中山地森林1.4万亩、坡地森林3115亩、城镇森林90亩、乡村森林403亩、通道森林82亩,新增百万亩确定率达115.83%。

强化组织领导,高质量抓好落实。泰顺县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建设工作,把该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成立了由县长兼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资规局、交通局、住建局、水利局和农业农村局等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分解任务,落实责任,迅速行动,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二调、国土三调的数据资料、卫片判读叠加分析和实地调查、核实、勾图的基础上,结合有关乡镇实际营造林需要情况,按“先易后难、保质高效、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委托浙江省林业勘测设计院完成《泰顺县国土绿化五年行动规划》和《泰顺县2020年国土绿化实施方案》。为简化造林设计、预算、审价、监理、结算和施工的招标等程序,县政府专题讨论研究出具抄告单,安排专项资金1966万元用于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建设,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任务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组织和资金保障。

全力克难攻坚,打好山地主战场。泰顺县始终秉持干字当头,砥砺前行,攻克三大环境难题,为打造“山城相依、绿廊穿梭、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的诗画泰顺提供生态保障。泰顺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传统山区县,森林覆盖率达76.54%,土地资源本身就十分紧张,加之处于26县加快发展县之中,城市森林建设、乡村森林建设、通道森林的绿化资源空间潜力少。故将主战场定在山地森林中,筛选出以规划造林地等宜林地造林及疏林地、一般灌木林地补植改造为主的山地森林1.4万亩,占总任务量的79.18%。由于施工地点基本在偏僻的山区,大范围的施工作业,对质量和效率有较大影响。对此,泰顺县推行工程监理,全程跟踪造林质量检查,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施工,防止“重造轻管”,并推行“一造管三年”的管护制度,切实加强新造林和补植造林的抚育管理,切实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为克服造林抚育地块的土壤、气候和病虫害难题,保障苗木存活率,泰顺县要求育苗单位强化种苗培育和质量管理,加强出圃苗木质量自检,严格落实标签、档案等制度;苗木上山前必须经县林业种苗和技术推广站现场抽检,确保良种壮苗上山造林。同时做好种植技术培训,并委派经验丰富的林农现场指挥,为百万亩国土绿化奠定坚实基础。

结合产业经济,护航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泰顺县努力拓展林业产业发展空间,充分释放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坡地森林,着重挖潜坡度25度以上的不宜耕种地块,建设高标准林业产业经济林基地,培育新的林下经济增长点。利用优良的坡地森林生态优势及全域旅游发展趋势,做好林下经济与森林旅游、乡村旅游的结合文章,形成立体多元化新业态发展模式,切实把森林生态优势转变成森林经济优势。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对产业结合的坡地森林的效益、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宣传,通过专题培训、科普宣传、参观考察等方式,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发群众发展坡地森林的热情,努力形成支持坡地森林发展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金华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建设”重要部署,紧紧抓住浙中生态廊道和全省大花园建设契机,五措并举,坚守物种保护红线,全力构筑浙中生态安全屏障。

当好野生动物“林保姆”。将木检站调整为野保站,事业单位改革后全部保留,现有专职机构9个、编制数66人,数量全省最多;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吸收140余名社会爱心人士入会,与检察院系统建立合作关系,推进野保公益诉讼;破解高温季节蛇忧难题,招募蛇类养殖高手,组建应急处置队伍,强化与110应急联动,及时处置突发状况。

建好救护保育“救助站”。依托金华动物园,设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专业化救护工作,目前已救护野生动物4000余只;投入40万元,设立救护动物消毒防疫场所,目前已建成猛兽类、中小型动物类和鸟类防疫笼舍10间,配置了相关检测仪器设备;投入190万元,设立穿山甲保护繁育研究基地,建成启用占地面积2887平方米的模拟野外生活环境的繁育研究中心,通过诱导自主进食技术,最长养护期限27个月,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设立目前全省唯一的省级野生动物重点实验室,已配备高端仪器设备38台,拥有博士28人、正高职称17人。

撑好疫情防控“守护伞”。自疫情发生以来,金华市实行一张责任清单抓到底。11名责任领导和33名责任人,联系包干全市107家养殖企业和65家经营单位。疫情期间,金华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集专题研究,并到现场督导检查;市辖所有县(市、区)都以政府名义,第一时间发布禁猎公告,实行全域、全时段禁猎。取消原有的乡镇为主狩猎队,新建专业化队伍,严控猎枪数量,狩猎人数规模压缩了三分之二;以省级疫病监测站和各个自然保护地为重点,以2000余名护林员和野生动物保护队队员为骨干,建立网格化监测体系,强化对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集聚区的巡护检查,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自2020年1月22日开始,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加强对市场、饭店、养殖企业的巡查执法;与海关、交通等部门建立协查联系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面落實守护责任。

争做全省禁食“领头羊”。省政府禁食处置视频会后,市、县两级立即成立禁食处置工作专班,层层落实责任,以县市为单位建立工作群,确保信息畅通、矛盾及时化解;自全国人大禁食决定发布后,金华市第一时间开展实地调研,邀请省局领导专家参与禁食处置方案制定,形成统一工作范本,供各地参考;在全省率先召开禁食处置工作方案专家论证会,明确补偿范围、标准及处置方式,提前完成4.45万只(条)野生动物处置工作,并在全省最早落实补偿资金,有效推动处置工作完成。

做好野保工作“宣传员”。第一时间与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发布远离疫情、禁食野生动物等公告,实现市场、饭店和村庄张贴全覆盖;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主题活动日,举办形式多样性宣传活动,让野保宣传深入人心;积极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全面强化与新媒体联系,注重以案释法,曝光典型案例,引导全社会提高守法意识,不断增强保护野生动物自觉,坚决摒弃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守住“舌尖上的文明”。

天目山自然禀赋独特、人文历史丰厚,“十大名山公园”建设的提出翻开了天目山保护与发展的新篇章。一年多来,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立足保护区职责,围绕“保护提升、管理规范、科研深化、项目推进”的工作要求,提出了《天目山名山公园建设行动纲要》,力争将天目山打造成“展示绿色发展的窗口、推动融合发展的平台、辐射区域发展的引擎”的示范型名山公园,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规划引领,科学编制一张蓝图。坚持高起点策划、高标准规划,按照“空间延展度、地缘关联度、边界清晰度、资源丰富度”的原则,明确了天目山及周边镇,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确定“一心一廊一核两翼”的空间布局。同时,编制土地利用、交通游线等五方面专项规划,形成规划“一张图”“全覆盖”,以高水平的规划引领高质量建设。

保护优先,正确把握两对关系。名山公园建设不仅是为生态保护“赋值”,也是为美丽经济“赋能”。天目山切实把握和处理好“区内”和“区外”、保护和发展两对关系。“区内”,突出保护第一,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与省航空护林管理站签订《地空联防合作协议》;启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立法工作;健全临安、宁国、安吉三地森林消防联防机制,创建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党建共建”示范点,开启保护区党建引领生态共保、发展共谋、项目共推、资源共享、服务共促新模式。“区外”,做好适度发展文章,充分发挥保护区生态核的吸附辐射效应,完善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加大产业导育、提升基础配套、推动项目落地,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带动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绿色发展。

因地制宜,精心制订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分门别类、分类实施、动态增补”的原则,制订了《天目山名山公园建设三年提升行动计划》,谋定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区域交通道路建设、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农业与文化休闲观光五大类30余个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

唱响品牌,合力搭建四大载体。圆满完成省林业局下达的“建设浙江大花园——十大名山公园走进天目山暨‘满贯跑首发活动”,举办了“文化新融合天目山论坛”“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目山论坛”两大高端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跃进等名人名家共话天目山保护与发展;结合“2020杭州院士家乡行”活动,邀请潘云鹤等10余位院士走进天目山为名山公园建设建言献策;邀请杭州市科普全媒体联盟开展名山公园建设研讨,20余家媒体共话名山品牌宣传;与中国摄影报联合举办“影像的力量·全国摄影拉力赛——天目山站”摄影比赛,通过摄影作品展示天目山宜居、宜业的魅力风采。

真抓实干,切实推进八大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额12.3亿元左右,完成计划投资的40%。其中,天目山人文体验酒店于2020年4月顺利开工,酒店主体结构已全部结顶;滨江天目山小镇建设已完成商业街区建设,旅游酒店顺利开工;天目月乡已完成村落景区建设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美丽乡村初具形象;区域交通道路建设主要实施高后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已完成工程量80%,区域交通网络进一步顺畅;天目山珍稀植物园和保护区移民下山工程,珍稀植物園有序开展前期审批程序,保护区移民下山工程已完成农户搬迁和安置房建设,生态逐步修复;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南大门环境改造,保护站卡项目启动前期审批程序,整体环境面貌进一步提升;太湖源“省级现代农业园”成功创成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力争创成国家级示范园。

近年来,临海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立足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措施、严格落实责任,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8.43%,乔木林亩均蓄积量达4.59立方米,“十三五”期间森林覆盖率增长4.33个百分点,乔木林亩均蓄积量增加13.3%。近3年,临海市成功创建“全国十佳林场”、浙江括苍山国家森林公园、浙江省现代国有林场、临海红杉林省级湿地公园,获评全省“森林浙江”建设、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森林生态保护等突出贡献集体,并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森林督查工作中被评定为优秀。

优化服务,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近年来,临海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围绕强管控、保供应、促发展、利民生,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以《临海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为引领,严格落实林地资源管控,规范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局部调整,夯实林地规范管理基础。以集约节约为导向,通过主动提前介入、参与项目预审等方法,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和民生项目使用林地的服务保障。2020年,临海市共办理各类使用林地许可62件,有力保障了杭绍台高铁、余姚至温岭公路临海段、大田平原排涝等项目顺利开展。组建林地监察巡查大队,实施林地审批项目常态化全覆盖检查,规定每个项目正常检查不少于两次,并建立督查检查档案资料,确保及时发现违规使用林地行为。2020年,临海市累计开展巡查检查70余次,发现制止超面积、超范围使用林地问题5个,切实规范用地单位使用林地行为。

科学经营,推进森林质量持续提升。按照放活商品林、管严公益林、保护天然林的整体要求,严格落实森林分类经营政策,推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围绕林木采伐“最多跑一次”改革,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审批效率,将集体人工商品林一次采伐蓄积200立方米以下的采伐审批权委托下放到镇街,10立方米以下的林木采伐申请做到随到随批,200立方米以上的经过现场踏勘后,由镇街帮助开展采伐作业设计,减轻林农负担。围绕公益林生态质量提升,每年实施公益林抚育1.5万亩,通过现场作业培训、智能化软件验收等方式,加强全程质量管理,确保抚育作业严格规范。经过多年抚育经营,全市生态公益林优质林分占比达89.5%,实现了从“柴山”到“树山”的转变。全面落实天然林休养生息制度,大力实施珍贵化彩叶化补植、营林改造等生态修复工程,全市天然林面积稳定在139.6万亩,天然乔木林蓄积量达586万立方米,“十三五”期间增长了20%。2020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天然商品林区划落界调查摸底工作,为后续区划落界打下坚实基础,现已区划落界天然商品林24.22万亩。

数字赋能,增强森林资源管护能力。临海市积极运用“一张图”、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健全森林资源管护机制,强化森林资源监测监管,提升资源管护能力现代化水平。把好“一道关”,保障审查环节早发现。坚持“以图管林”,以项目红线叠加“一张图”,精准校验使用林地位置及范围,提前审查发现用地、采伐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特别是对涉林垦造耕地项目实行提前审查,发现涉及林地的一律要求退出。做实“一张图”,认真开展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抽调市、镇两级林技人员,应用“一张图”平台、辅以无人机开展野外调查,确保数据采集真实准确。2020年高质量完成外业自查,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上海专员办和浙江省林业局的高度肯定。对发现的147个违法违规案件,均按照“三个到位”“一案一销”要求做好查处整改,目前已完成128个。织好“一张网”,在全省率先使用护林员巡查考勤系统,配备专业技术装备,提升护林员综合素质。先后开展非法使用林地专项整治、“绿卫”“绿剑”等专项行动,机构改革后,组建了自然资源行政执法队,全面整合执法力量,开展涉林案件联合执法,重点整治了林区道路乱采滥挖、毁林改造等行为。2020年,共查处涉林违法案件229起,有效遏制了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

近年来,庆元县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之路,通过政策推动、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市场导向等组合拳,不断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良性发展,成为浙南闽北竹加工产业区域中心,先后被授予“中国特色竹乡”“浙江省竹筷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和“中国竹制品产业基地”称号。2020年竹业产值26.4亿元,在疫情影响下仍比上年增长4.2%,占林业总产值近三分之一。

坚持高站位引领,政策推动力度强劲。建立以“经营主体投入为主、争取上级资金和地方配套奖补为辅”的政策模式,围绕竹林资源培育、竹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园区开发、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与品牌文化打造等关键环节与领域,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十多年来先后投入财政补助资金近3亿元。高度重视生产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加大毛竹资源培育投入,通过丰产稳产、绿色生态、高效经营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控等举措,不断提高笋、竹原材料的产量和质量,并以示范推广带动基地建设,笋竹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全县竹林面积41.8万亩,占林地面积的16.6%,毛竹立竹量6000多万株。自2002年开始,先后投入1.3亿元扶持资金,建成2500多公里林道网络(其中主干道硬化300公里),覆盖全县30万亩竹林,竹农年均采伐竹材1300万株,年加工竹材3000多万株,竹材自给率45%,每年直接为林农节省笋竹采运成本5820万元。

坚持高标准融合,产业链条广度提升。以屏都综合新区为主要载体,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全速推进小微企业孵化园和隆宫毛竹特色园建设。其中小微孵化园可容纳60家企业,目前已进驻竹类企业31家;毛竹特色园规划面积139亩,建设14个厂房及50亩“隆宫双枪”小微园。为解决环境整治后竹材加工“断链”问题,采取“政府扶持+村集体自筹”模式,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业主,在重点乡镇建设毛竹初级加工点15个。用地按设施农用地审批、备案管理,做好耕作层保护,不改变土地用途。适度控制规模进行简易建设,单层檐高限6.5米以下,不添锅炉设备,不用浸泡杀菌。建成后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出租收入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有效解决了环保问题,降低了毛竹运输成本,又为加工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竹制半成品。持续着力于竹林培育、林下经济、笋竹加工、产品研发、设备研制、数控智能、彩印包装、电商物流、旅游康養等各领域,逐步推进竹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广“互联网+”强营销,发展竹制品销售网店超1200家,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连续五年入围“全国电商百佳县”。2015年,庆元竹产业全产业链被认定为全省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

坚持高质量发展,各类要素深度融合。强化政企合作,成立浙江首家竹材重点企业研究院。通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等措施,提升龙头企业自主开发、设计、制造能力。全县拥有竹制品专利超2000项,参与制定国家竹制产品有关标准7项。如竹展开产品生产、竹砧板无胶生产、集装箱和建筑模板生产等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积极落实竹制品行业“机器换人”试点升级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截至目前,共有三箭工贸、欧雅竹木、天竹工贸等9家企业11个关键环节“机器换人”项目以及三禾竹木、双枪竹木、可信竹木等3家企业“机器换人”自动化流水线符合标准,获得专项资金补助。全县拥有竹制品加工企业357家,规上企业18家,亿元以上企业5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浙江著名商标5个,省名牌产品6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主要竹产品1000余种。品种类型全、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规模优势强、品牌影响大的现代竹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缙云县有松林面积110万亩,占全县森林面积的62.2%。自2003年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创新防治方法,将原来的区域性防治转向森林经营最小单位,实施“小班化”精细防治;在发生区积极实施除治性林相改造,及时补植珍贵、彩色、阔叶树种,营造阻隔松材线虫病的天然屏障。2018年以来,疫情逐步减轻,枯死松木逐年下降27%以上。

精确细致,全面开展“小班化”防治。组建240人的疫情监测队伍,长年对疫情变化进行实时监控、严密监测。对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进行两次全面普查,查清发生枯死松木的小班数量,为疫源清理、药物防治、资金物资保障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县主要领导于2020年3月份开始3次带领林业技术人员深入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域进行调研,6月份制定下发《松材线虫病“小班化”防治方案》,明确“小班化”防治的方法、任务与具体要求。全县组建32支401人的专业采伐队和36名政策协调员,实行“我点你伐,限期清理”的疫木清理制度,对重点、难点区域,县指挥部办公室在微信、钉钉群里公布山场照片及小班号,责令辖区乡镇(街道)限期进行清理。乡镇(街道)负责逐个小班验收,县指挥部抽查50%以上的小班,保证清理质量。成立县级控面、乡镇(街道)控片、行政村控点、林业部门负责技术指导的组织领导机构。乡镇(街道)以小班为单位制定防治工作责任清单,保证每个小班有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责任人、一个林业技术指导员。严格落实疫木管理责任,采伐的疫木由各小班责任人全程监督运输到定点企业进行削片、粉碎处理,严防疫木外流。

精心统筹,全面推进美丽林相建设。经过充分的调查认证,制定《松材线虫病除治性林相改造方案》,计划在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及周边的松林补植珍贵彩色林6万亩;遵循自然演变原则,采用彩色树种与常绿树种混交补植;特殊景区节点种植景观木本花卉;立地条件好的种植香榧、油茶等经济林。形成林相景观好、林分质量高、群落结构稳定的混交林。重型疫情区,采取点状重造:针对枯死松木较多、针阔演替多年、阔叶林占比较高的地块进行人工清理,保留阔叶树,补植珍贵树种;中型疫情区,采取带状改造:在完成松材线虫病除治后,每隔30米,配置10米宽的珍贵、彩色树种林带;针对重点保护区,采取片状抚育:结合公益林森林抚育,适当提高松林抚育采伐比例(采伐比例15%—40%),对林分内的枯死松木、濒死松木进行全面清理,补植阔叶树种。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超500万元,建成美丽林相5.5万亩。及时做好无公害药物防治,每年对重点防治区和外围的松林进行无公害药物防治,毒杀松褐天牛成虫,降低松褐天牛密度,阻止疫情传播。每两年一轮,对具有景观价值的古松树和防护林松木进行“注干”防治,保护好优美的松木林相。

精准施策,全面推进防治工作落实。护林网格员、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员、专业采伐队员、专业造林队员由林业部门组织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专业防治能力,确保疫情处置科学准确。乡镇(街道)分管领导,行政村负责人由县指挥部组织培训,提高组织领导能力。防治经费由县财政足额保障,实行疫木枝丫清理奖励,清理枝丫比例占20%以上的,每吨奖励400元;专门设立枯死松木清理政策处理资金,保证清理速度与质量。2020年,缙云县财政投入资金1400万元,确保资金使用最大效益,保障防治工作顺利开展。指挥部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研判形势,解决问题。对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实行“一天一统计、一周一通报”,缙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进行专门点评,以最强硬措施,最有效方法,确保松材线虫病防治与美丽林相建设工作同步到位。

近年来,德清县紧抓“全域数字化治理试验区”建设契机,根据省委书记袁家军关于“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整體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争当省域治理现代化排头兵”的具体指示,创新科技引领,强化数字赋能,积极推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通道,有力促进了德清县森林资源总量稳定、质量全面提升、生态持续改善、监管不断优化。

天地巡查,构建森林资源监测一张图。明确职责、创新机制,“以图管林”开创森林资源监测新局面。基于省林业资源“一张图”框架,搭建协同平台将二类调查、生态公益林和古树名木信息等多源数据集合。目前,全县61.75万亩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28.5万亩公益林小班和643株古树名木等数据全部落界上图。通过高清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拍与森林资源“一张图”进行季度分析对比,构建“天上看、地下查”的森林资源监管全覆盖体系。建立常态化的监督管理机制,疑似图斑由电脑端定期下达任务,移动APP现场定位核查,核查结果一键上报处理,实现全覆盖监管、环节监管和精细监管。“一张图”与审批系统的数据互通协同管理,建立可查询、可分析、可统计的资源服务体系。将上报项目审批内容与“一张图”进行审核校验,即时发现不符事项,提高工作时效,实现精准管理。

人机共防,织密林区智慧防火一张网。建设森林防火智能化体系,打造森林防火智慧新模式。选定203个林区主要道路、卡口位置作为监控布置点位,安装高清视频监控161个,卡口抓拍视频31个,制高点热成像双光谱云台摄像机11台,IP广播193个,同步配套林火智能预警指挥平台,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依托智能预警平台,构建“人为火”管控体系,在林区出入口部署智能卡口包,捕获人脸、人体、机动车、非机动车信息,即时统计、管控人流、车流,实时通过IP广播进行远程喊话,实现远程交流,确保火情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理。建立职责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四级林长”“三员合一”森林消防管理体系,建立护林员巡查考勤系统,平均上线率全省第二。通过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远程统一指挥调度各防火队伍,完成发现火情、发出指令、人员集结、火情处置全流程信息化管控,实现“平战结合、战时集结、人机互动、形成合力”的防护实效。

数据融合,制定项目评价落地一张表。围绕涉林建设项目引进和推进,加速部门“内部跑”,一键生成项目体检报表。通过采用项目预评价机制,以“以图管地”“以图管林”森林资源管理方式严格林地用途管制。招商引资项目在落地前可以通过协同平台查询初选地块林地、湿地、公益林、古树名木情况,科学判断项目落地可能性。镇(街道)可通过平台对涉林地块和林地“一张图”中相关管控数据进行叠加分析,自动体检生成报告。符合要求的采伐项目由镇(街道)报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再到在线3.0中申请许可。通过预评价模式,技术人员能够将造林、采伐地块落到图上,变化数据实时更新,实时反应,林地数据变化进行全过程留痕管理,让造林、采伐、抚育等森林资源管理变得更透明、更简单,也有效地严控林地征占用等行为。

全程可溯,管好林产品安全一个码。数字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平台化营销,实现“品质”与“品牌”双提升。与托普云农、京东合作建立德清县山伢儿早园笋经营智能化示范点,建成集标准化生产、质量检测、无界零售等十余项功能于一体的早园笋全产业链信息化平台。利用产品二维码、合格证等物联网技术应用,全方位展示生产、加工、物流等环节,实现早园笋质量安全追溯。制定农事生产标准,指导生产者进行标准化生产。同时,借助视频监控、土壤剖面水分仪、远程智能虫情测报等搭建的智慧生产辅助管理与服务软件,实现数字化生产、网络化全程动态监测。通过全流程数字化溯源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线上线下同步推动产销。春节前后是传统产销旺季,早园笋因疫情影响出现滞销情况,德清县借助该平台打通京东、云客赞、煮夫等线上销售,并加强线下销售,直配供货给盒马鲜生、三江超市、平湖供销社批发市场等,挽回了农民损失。

林业现代化改革发展是大花园建设中的重要一支。“十三五”期间,常山林业积极对标省、市林业部门工作要求和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开篇布局,以集成的理念添“绿本”,用改革的做法谱“绿曲”,圆满完成“十三五”任务。“十四五”开篇,常山县持续发挥林业部门主动性,向上看齐,以单项冠军、领跑前列的担当,努力开启林业事业发展新征程,争做国土绿化、资源保护、特色产业“重要窗口”建设的引领者,不断提升林业影响力。

化“号令”为“动能”,变“单手接”为“众人推”。常山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森林覆盖率达71.57%,但森林质量不高。省委、省政府发出“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号令,常山县抬高站位,抓住契机,提出“让绿色成为常山最美本底”,出台《“绿美常山”六大行动方案》和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提出“五年任务三年完成”,并以2020年“上图1万亩”表决心。全县上下集成集力,把握造林时节,以“3·12万人植树”为开端,工作如火如荼推进,2020年落地上图超1万亩,完成率158%,4次名列全省榜首,新华社《高管信息》专题报道点赞常山经验做法。

化“条抓”为“块统”,变“多节点”为“精品区”。常山县树立“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念,推动林业事业建设长足发展。如在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方面,从2017年开始,每年选定“1个林区,2个行政村”,开启生态公益林“一区两村,建管一体”管理模式,创新建设项目集成、管理内容集成、惠民效益集成“三个集成”机制,有重点、有计划地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至目前,已实施“一区两村”4个林区8个行政村,项目建设覆盖公益林面积5.9万亩。其中公益林低效林改造5200亩、林区道路建设维修40.77公里,实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百千万工程”三年行动,安装森林防火蓄水桶637只。

化“生态”为“产业”,变“保障林”为“增收园”。常山县享有“中国油茶之乡”“浙西绿色油库”之誉,但产业提质增效不理想。2016年,常山县委、县政府提出“一区两园四中心”总体布局,几年来,通过建示范区、抓产业园、开市场端等强化顶层设计,厚植产业基础,走出了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28万亩,油茶籽年产量6000吨,种植总面积和产量均居浙江省首位。其中,建成智慧育苗中心,二年生新品油茶苗出圃数达100万株;培育优质基地10个,常山县官池油茶专业合作社基地2019年亩产茶油达50公斤;2017年在全省率先开展油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工作,4年来累计理赔223.6万元;成立东海常山木本油料运营中心,率先实现山茶油现货交易;启动首个全国油茶产品“新华·中國油茶产品”价格指数;连续4届成功举办全国油茶文化节和中国·常山油茶博览会;先后荣获全国油茶交易中心等6个“国字号”牌子。

化“远景”为“实图”,变“憧憬梦”为“样板画”。“十四五”期间,常山将持续争当林业改革的探路者,努力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绿美常山”六大行动,计划到2022年新增国土绿化造林2.5万亩以上,提前完成省里下达的任务,争取碳汇项目,推进国土绿化效能转化;到2022年,全县11个乡和镇全部创成省级森林城镇,创成率100%;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开展“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宋诗之河”森林生态廊道(带)建设,打造一批森林质量提升点、线、面精品工程。创新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433”工作法,全年、全面、全域开展枯死松树除治和综合执法检查,其中枯死松树3个“重点发生”乡镇(街道)全面“拔桩”,变“一般发生”;6个“一般发生”乡镇(街道)“拔钉”,变“零星发生”,到“十四五”末,全县14个乡镇(街道)实现松材线虫病害数量、面积、乡镇“三下降”,力争成为省级防疫治理标兵。高质量发展油茶产业,围绕油茶产业“一区两园四中心”发展战略,建设5个油茶高产示范基地并配套智能化管理设施,改造低产油茶1.5万亩,培育良种苗木500万株以上,统一“常山山茶油”品牌,争取全国山茶油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落户,组建1家山油茶集团企业,发挥“两山银行”撬动作用,构建新的三产融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模式,油茶产业产值超100亿元。

猜你喜欢
森林
哈Q森林
森林里的超市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迷失在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