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纯刚
湿地是“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金华市湿地面积约3.2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92%,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2.88%。近年来,金华市通过加强业务培训、编制保护规划、强化工作考核、推进生态修复等方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省级以上湿地公园数量位居全省首位,率先全省实现县域全覆盖,以仅占全省2.88%的湿地资源创建了占全省17.91%的湿地公园;磐安七仙湖和永康杨溪源入选“全省十大最具特色湿地”等。
苦练内功增强湿地保护“软实力”
加强培训,提升水平。金华市湿地工作起步较晚,为尽快提升业务管理能力,从2015年起连续5年组织全市林业系统分管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和经办人,并邀请建设、水利、生态环境和乡镇等部门参加统一培训,邀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省林业局权威专家和领导来金华授课,讲解湿地专业知识、保护动态和最新政策;组织县(市、区)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学,先后赴嘉兴、湖州、丽水、宁波以及江苏盐城等地考察,到一线学习好经验、好方法,努力提升保护建设水平。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联合《金华日报》开展“湿地·爱鸟”主题摄影比赛,活动期间每周在日报头版刊登湿地美图,并配发宣传介绍,整个活动吸引300多位摄影爱好者参与。与金华广播电视传媒集团、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关系,为全市湿地保护宣传工作搭建平台;以县为单位,制作9集湿地公园保护宣传片;另外,在有效利用纸媒、声媒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两大媒体的网络和微信功能,提高宣传的覆盖度和受众面。制作湿地保护宣传画册,充分挖掘湿地保护成效,积极营造湿地保护良好氛围。
加强调研,强化保护。主动邀请金华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一起开展湿地保护调研,实地走访各县(市、区)27处湿地,并与政府分管领导以及水利、生态环境、建设等部门召开座谈会,在听取各地工作汇报后,调研组都强调湿地保护工作是新时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在金华政研上刊发湿地保护专题文章,供市、县四套班子领导参阅。另外,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做好调研基础上,以提案、议案的方式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提升各地保护湿地重视程度。
强化举措提升湿地保护“真功夫”
加强考核,提升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五水共治”工作为平台,在省对市考核的基础上,主动将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湿地公园创建纳入市对县工作绩效考核内容,并且采用赋分制方式考核,以实绩论英雄。为促进各地进一步重视湿地保护工作,考核办法中新增一项加分内容,即成功创建省级或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可获得单独加分,以此鼓励县(市、区)多创多建,强化保护。另外,积极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浙中生态廊道、美丽金华、浙中生态廊道建设等政府中心工作考核。
科学规划,开创湿地保护宏伟蓝图。结合地方实际,在做好基础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编制规划,并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湿地保护规划评审和公布,将全市123处湿地列入县级重要湿地保护名录,18处湿地申请纳入省级重要湿地名录,92%以上的湿地资源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成功创建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2个,率先全省实现县域全覆盖。
加大投入,大力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充分利用湿地的深度净化功能,大力推进“一厂一湿地”“一库一湿地”“一村一湿地”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投入8.16亿元,建设修复人工湿地9725亩,其中在大型污水处理厂下游和饮用水源上游配套建设人工湿地20余处,建设湿地面积3865亩;在1500多个农村建成生活污水尾水净化湿地5000余亩,日处理污水超过30万吨,有效提升流域水质。
制定政策,建立库塘湿地生態补偿制度。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强化库塘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金华市政府研究制定了饮用水源型库塘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将库区和上游流域纳入集雨区,对区域内在册人口、居家养老中心、生态公益林和卫生保洁实施生态补偿,每年投入1.2亿元,重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河道、村庄保洁,严控工农业和畜禽养殖业发展,拆除或搬迁污染企业;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鼓励开展人工造林和森林抚育,强化森林消防和病虫害防控,大力建设隔离网和视频监控系统,强化对破坏、侵占、污染湿地行为的管理和打击。通过实施生态补偿制度,湿地水质连续5年保持二类以上,生态环境逐年优化,森林覆盖率超88%。
立足长远开创湿地保护“新常态”
完善考核,有效推进生态修复。将湿地保护纳入“大花园”“美丽金华”“健康金华”等政府中心工作考核,重点突出湿地原生态保护,鼓励县(市、区)加强精品湿地公园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让湿地景色更美,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积极推进数字赋能建设,探索推进湿地管理信息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更好推进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
推进立法,全面纳入水环境保护。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遏制自然湿地减少势头,与九三学社共同开展调研,以政协提案形式建议将湿地保护纳入金华首部地方法规《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之中。法规最终明确湿地被列为保护对象,而且要求划定湿地保护红线,加强湿地监测评估和管理。下一步,根据国家《湿地保护法》和省条例的规定,提交政府修订地方保护条例,突出金华保护特色。
探索先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为强化对湿地的日常管理和保护,杜绝侵占、破坏、污染等危害湿地安全行为发生,金华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东阳先行先试,成立了由水利和公安部门联合组成的水上执法中队,严厉打击破坏水体和侵占湿地资源行为,取得较好成效;婺城区成立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并且整合护林员、保洁员等力量,加强对湿地的日常巡查管理,强化湿地资源保护。下一步,将参照库塘湿地管理手段,以湿地公园为依托,以生态补偿政策为保障,推进湿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湿地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