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博彦
2020年12月24日至26日,新时代全国特色学校建设研讨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成功举办。会议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共同指导,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深入探讨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效机制,探索如何通过特色学校建设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创生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推进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开幕式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田慧生充分肯定了南海以特色学校建设推进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南海区副区长冼富兰表示,南海通过强化资源统筹配置,凝聚改革创新力量,积极推动学校品牌特色发展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会邀请了全国著名专家学者为特色學校建设指引方向:教育部学校建设规划发展中心主任陈锋指出,新时代特色学校创建需围绕正确理解和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着力培养创新人才、实现学习者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创新教育模式、构建有利于特色发展的平台和政策体系五方面进行思考。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颖民强调,要在发展学校特色基础上推动特色学校建设,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重点在于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关键是培养胜任特色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师。西南大学教授宋乃庆认为,南海是新时代特色学校发展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发展的示范和榜样。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南海连续六年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区第二名,三次荣获“幸福之城”称号,其中优质教育供给功不可没,教育质量多年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近年来,南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坚持把教育当作头等大事,凝聚全社会力量和智慧支持教育发展,紧扣“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这一核心主线,立足“办好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的教育”,以推进特色学校创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价值维度:立足现实,着力解决发展核心问题
特色学校创建是南海重要的教育发展策略,南海以特色学校创建为抓手,聚焦解决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育人模式改革、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等方面的教育发展核心问题。
打破“千校一面”,促学校内涵发展
“千校一面”是基础教育领域同质化现象的体现,其制约着学校发展的动力和创造力,导致学校办学缺乏主体意识,学生培养缺少个性化。为此,南海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充分挖掘学校潜在优势,以特色突破同质化发展瓶颈,在办学理念、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方面形成独特、稳定、优质的学校个性,促进“一校一特色”新格局的形成。
提升职业素养,促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特色学校创建中最活跃的因素,特色学校的创建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在参与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教师也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实现专业发展。南海强调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中教师的参与,鼓励以科研项目的形式推进创建工作,促进教师在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培养教育科学思维、提高课程开发能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从而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改革育人方式,促人才培养多样化
特色学校的创建,必须落实到育人方式的变革上,通过变革育人方式、优化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南海以特色学校创建为抓手,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创建,着力促成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同时,通过普通高中辐射带动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发展,以特色深化育人关键环节,为学生构建个性发展的路径。
创生资源,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南海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地区,促进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实现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是南海创建特色学校的应有之义。南海通过特色学校创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内生发展、特色化发展,化被动为主动,创生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校级均衡,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整体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思维角度:系统规划,高效推动特色学校创建
历时19年,南海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经历了试点探索期、全面推进期、内涵深化期和成果提炼期四个发展时期,系统、持续地推进了特色学校的创建。
顶层设计,稳步推进
南海出台《南海区特色学校创建指导意见》指导文件,制订“品牌教育创新行动计划”及其任务分解表,严格把控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的计划、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提供持续政策保障。
同时,全力打造“有为党建”“优质学位”“教育善治”“大城名校”“大城良师”“大城英才”“正心立德”“课堂革命”“身心健美”“智慧教育”十大教育品牌,确保区域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得以优质高效系统推进。
科研引领,科学发展
南海坚持将科研作为特色学校创建的重要工具,大力开展各级各类特色课题,鼓励以科学研究的思维解决特色发展问题,促进各校科学有效地探究学校特色发展路径。依托南海区较为完善的课题管理制度,有效推动特色学校创建研究发展和成果推广。
2016年,南海设立78项“特色品牌学校创建”专项课题研究;2019年,设置推广应用项目研究,将优质项目辐射推广;2016-2019年,南海连续三次参加广东省特色学校建设项目成果评比,97项获奖;2019年,举办粤港澳首届课程与教学改革研讨会暨南海区第五届教科研周,优秀特色学校创建成果获得推广。
竞争激活,资金扶持
为充分激励学校加入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南海推行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鼓励学校开发本校在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管理、设施、课程、教学、队伍发展等方面的资源,结合教育发展中的难点、重点、痛点问题,形成学校特色建设方案并参与资金竞争,效益强、效能高的特色项目才能获得资助。
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为不同层次的学校提供发展机遇,激发学校发展动力和办学积极性,有效带动全区学校投入区域特色学校创建工作。2011-2018年,连续三次的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南海共投入6200万,扶持高中14所、初中22所、小学26所、幼儿园5所。
统筹资源,集群共进
在“一校一特色”格局的基础上,南海通过构建特色学校协同发展网络,打破校际壁垒,融通资源,促进各个特色学校在共享资源、共研课题、共生成果中共同发展。
一方面,南海创新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模式,统筹开展高中分类创建,形成了学术、艺术、体育、科技、传媒等各种类型的高中特色学校集群,同时辐射带动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发展,形成“小—初—高”特色发展集群。例如,石门中学是南海学术型特色高中的典型代表,学校办学成绩闻名全省。石门中学与石门高级中学、石门实验学校、石门实验中学、石门中英文实验学校、南海双语实验学校、石门实验小学、石门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等学校组成特色发展集群,通过石门中学优质的教育资源,辐射带动集群内各学段学校在学生培养、师资培训等方面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南海通过鼓励各学校以特色主题为联结,形成不同主题的特色学校联盟,联盟内部通过师资、课程等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学校追求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如以“生涯教育”为特色主题,形成“生涯教育联盟”,联盟内部学校资源融通,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
营造生态,特色共育
南海区内有着丰富的中小型企业资源,崇文重教蔚然成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教育发展。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南海以教育生态营造为途径,融通政府、学校、家庭和社区等资源,通过特色项目为耦合器,打造了“政—校—家—社”四位一体的特色学校建设资源网络,以育人联盟推动特色学校创建,增强特色学校建设在南海社会的影响力。
例如,大沥中心小学立足学生生涯发展指导,着力打造学校、社区、企业、家庭育人联盟,通过引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打造校企育人项目,动员家长资源等推动生涯教育发展。在开展“七彩生涯”校本课程中,学校定期邀请校外导师到校内或带领学生到校外开展生涯教育活动,每学期开展全校性的社会生涯实践活动和年级实践活动。学校将校内课程与校外资源有机结合,分实践参与型、志愿服务型和共建合作型,建立6个校外生涯教育基地,如依托“全球创客产业孵化中心”和“中南机械创新中心”建立创新科技体验的实践基地,依托“沥雄社区71社工活动空间”建立社会服务体验的实践基地等。
实践向度:以校为本,科学探索分类创建路径
在稳步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中,结合区内教育发展现状,南海以校为本,逐步探索、总结了不同层次学校的特色创建经验。
优质学校特色强校
南海在区域教育发展历程中,已形成了一批生源优、师资优、教学成绩好、社会声誉高、强政策扶持的优质学校。此类学校发展处于高原期,要实现更优发展,必须自我突破。
理念牵引,系统打造
通过梳理现有办学经验,凝练核心理念,耦合学校各特色发展元素,形成特色理念体系。在特色理念体系的引领下,系统规划,打造学校特色项目群,推动学校再发展。
石门中学在办学发展中提炼出“朴素教育”,系统打造了新时代立人课程体系、导师制、学生发展指导、特优生培养等特色项目群;石门实验中学基于“有为教育”理念,建设有为教师团队,打造“疑展评”有为教学模式,培养有为素质少年,引领学生幸福成长;南海实验小学基于多年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宽教育”,对学校教育进行了系统性、开放性、生成性的整体建构,形成了宽容管理、宽仁德育、宽通教学、宽广课程、宽柔评价和宽和文化的宽教育品牌。
项目驱动,以点带面
由特色项目或学科纵深发展,形成项目优势,梳理提炼该项目的文化、方法、路径,辐射并带动其他项目的发展,形成具有同化效应的整体,继而进一步提炼特色内涵,统领学校更优质发展。
2004年起,九江镇初级中学便开始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以科技教育特色项目为锚,发展课程、课堂、活动等特色要素,构建体系框架,通过创设科技文化氛围、创建品质管理模式、创新多远育人途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本课程改革、强化课堂自主学习,使科技教育特色融入学校内部各子系统中,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16年来,学校深入研究科技教育的各个维度,注重学生的“跨学科、勇创新、真实干”,成立了“人工智能”“编程初探”“Arduino”等二十多个科创项目,共计获得世界级金牌 16 枚,国家级奖项 612 项,师生获得国家专利作品 72 项……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不仅带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思维、技术,也沉淀了学校科技教育厚实的品质与底气。
薄弱学校特色兴校
南海的村域薄弱学校大多存在办学设施落后、生源条件差、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在薄弱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上,南海提煉了两条路径。
阐发文化,创生特色
南海的乡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挖掘乡村地域、民俗历史和文化传统,利用乡村文化种子和文化基因,从而创生学校特色项目,以点带面,带动学校整体系统性突破。
西樵镇民乐小学曾是一所典型的村域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极为简陋,2004年被定为“待撤并”的薄弱学校。然而,学校充分发掘龙狮文化与飞鸿武术文化等本土人文资源,提炼出“飞鸿教育·育人成人”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75%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源结构,把飞鸿人文精神与鸿雁的精神相融合,凝练了“怀梦想、习智慧、持坚毅、行仁爱”的飞鸿精神。在此引领下,学校将体育艺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构建了包括南狮武术、全员篮球、国画书法、民乐演奏等在内的“2+2+N”体育艺术校本课程体系。近10年,学生参加国内外体艺比赛获金奖360余人次,学校狮艺武术节目18次登上中央电视台,3次登上央视春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赞誉其特色教育并题词“全面发展”,外交部亚洲司原司长张九桓题词“鸿鹄凌云”。学校的“飞鸿教育”,赋予了乡村学生昂扬向上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乡村教育中焕发出生机活力,走出了一条由自强到自信再到自觉的传统文化兴校之路。
因地制宜,逆势而上
科学分析内部环境和社区环境,辨证看待发展劣势,从劣势中挖掘发展机遇,打造优质资源和特色项目,驱动学校内生长,完成自身的“造血式”发展。
九江镇海寿小学地理位置偏僻,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规模小,全校师生仅有100余人。偏僻的位置造就海寿岛独有的生态和自然资源,学校因地制宜,从一颗“太空种子”开始探索“绿色教育”,打造出新的教育优质资源。
丹灶镇联安小学是一所典型的村域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见效低,家庭教育不到位,家校合作不显效,不少学生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与品德。学校在学生德育的不足上看到发展点,构建了序列叙事课程体系,运用叙事教育方式,对学生确定个性化教育主题序列,让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新建学校特色立校
南海新建学校在特色建设中往往具有较高的起点,此类学校充分借鉴南海先发学校特色创建的经验和成果,凭借新建校的后发优势再创造,实现学校的高位跃迁发展。
靶向设计,统筹发展
以区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和社会、家庭、企业等对教育资源的内在需要为靶向,由多元力量参与顶层设计,制定建校方案,引导学校高位发展。
绿欣小学作为南海区首间楼盘交办学校,由地产商建校,交由区镇教育局进行管理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学校课程、课堂、校园文化等特色项目建设,借力区内优质教师资源、专家指导,形成独具一格的“绿品教育”,从创意(Invention)、运动(Sport)、生活(Target)、艺术(Art)、阅读(Read)五个模块构建I-STAR校本特色课程体系,实现学校高位发展。教育部原副部长朱之文称赞它创新的办学模式具有典型辐射引领作用,对城市发展和教育配套具有深远的意义。
嫁接迁移,创新发展
依托学校间的合作共生,借力校际间的成功经验,以特色文化、办学理念、先进管理方式的输出,实现高位嫁接,快速推动新建学校内涵发展。
南海外国语学校在新建校之初,秉承“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推行“六个一”工程,即:人人都有一颗仁孝之心,人人能写一手好字好文章,人人都有一项健体专长,人人都会一门乐器,人人参与一项科学探究活动,人人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构建面向人人、面向基础的素质教育实践样态,并基于学校发展需要,注入新思想和新资源,在继承、创新传统“六艺”的基础上,形成“新六艺”教育体系,构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新六艺”课程体系,以品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艺术与审美、科学与创新、生活与实践六大领域,统整各学科和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打破泾渭分明的学科界限。
三重内涵:透视“南海范式”
“南海范式”引领下的南海教育:
学校特色鲜明,建成了理念、学术、德育、心理、科技、体育、艺术等类型特色学校,形成了“一校一特色”格局;
师生发展瞩目,校长队伍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水平、科研、课程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潜能得到开发,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区域教育稳步实现优质均衡,南海2010年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试点,2012年成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2014年成为广东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2016年成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2018年成为首个全国規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2019年成为全国未来学校实验区,2020年成为国家级新型教与学改革实验区。
范式,是指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同拥有的研究传统、理论框架、研究方式、话语体系等。从特色学校创建的“南海范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三重内涵:一是其哲学范式,这是南海教育人所秉持的共同信念——以特色学校的创建,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实现师生的专业发展和全面发展,促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二是其教育范式,这是南海特色学校创建的理论框架,涵盖了特色学校创建的概念系统、基本范畴、核心理论与方法;三是其构造范式,这是南海特色学校的典型范例,包括了南海各层次学校创建学校特色的实践操作。这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构成了完整、统一的“南海范式”,也让我们看到了“南海范式”的最终指向——面向每一位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本文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