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化 互爱 共管

2021-03-24 10:01王木兰
师道 2021年2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学困生习惯

王木兰

由于适龄儿童人数众多,在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生态中,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往往多达四五十人。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其个性也各不相同,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节奏再正常不过了。有些孩子学习优异,行为习惯良好,有的孩子则与此相反,学习能力滞后且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对于这些学困生,班主任要诚挚相待,创造各种契机,引导他们回归正常的成长轨道。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笔者认为,不妨尝试感化、互爱、共管的多元化教育途径。

感 化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作为班级学生生命成长的“直接引导者”,与学生可说是朝夕相处,最为熟悉,因而班主任在生活、学习中必须高标准要求自己,在一言一行中努力成为学生的表率。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对各类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同时,以情待人,构建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困生,班主任必须主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视角与他们接触、谈心,了解其實际状况,进而循循善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拨动学生的心弦,达到转化的目的。

我班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城镇居民家庭,平时劳动意识匮乏,劳动技能薄弱,劳动态度也不太好,怕苦怕脏。在学期初的一次锄地种花劳动中,班里四五个体型壮实、平时惯于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是躲躲闪闪,或是装模作样,敷衍了事,影响全班劳动课堂的秩序。我发现了这些现象,没有出声,只是脱了外衣亲自拿起锄头来除草种花。过了五分钟左右,那几位同学或是不好意思,或是有所感触,争着干了起来。在课堂小结阶段,我把这几位学生先前的糟糕表现当作劳动课的热身阶段,并给予他们足够的赞赏和表扬。从此之后,每次劳动课,他们几个总是抢着完成艰难的任务。

互 爱

儿童的判断力尚未成熟,尚未形成独立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的情感、意志往往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后进生,较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学生甚至结交社会人员,被他们带离了正常的成长轨道。儿童喜欢与同龄人相处,因为他们往往有相近的爱好,有共同的语言。他们经常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更容易成为亲密朋友。为此,我们重新调整学生座位,让优秀生搭配后进生,效果显著。以我班余同学的进步事迹为例,开学前两周,我了解到他常跟社会青年在一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于是,我安排他与班干部冯同学成为同桌。冯同学品学兼优,在他的周围聚集起一个勤奋学习、品质优良的群体。我给冯同学布置了帮扶任务,请他引导余同学加入自己的圈子,帮助余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他们很快成了好朋友,空余时间时常一起学习、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慢慢地,余同学不再与社会青年来往,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可见,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互助互爱的学生圈子文化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这也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经常忽略的。

共 管

家庭教育能否与学校教育形成联动、合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状况。然而,教育毕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少家长只懂得宏观把控孩子的人生走向,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则缺乏细致的指导。为此,班主任必须密切联系家长,分享教育经验和方法,形成家校合力。尤其是对于个别学生某时期学习或行为习惯上的落后,班主任必须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同寻找问题的根源和教育的方法。

接手这个班时,我发现廖同学学习成绩很差,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在学期的第一个周末,我对他进行家访,了解到他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就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节目,一坐便是几个小时。而他的爸妈由于工作繁忙,对他疏于引导教育。我及时与廖同学的家长沟通,他们非常重视,很快分出部分精力用于陪伴廖同学的成长。我们一起制定了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表,由家长严格监督廖同学执行,引导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息规律。我还和廖同学谈心,从正面肯定他喜欢看电视的习惯,告诉他这是一种求知欲强的表现,但更重要的是把时间与精力用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慢慢地,廖同学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他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还要懂得爱的艺术、科学的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以期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阳西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学困生习惯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好习惯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