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玲玲 王建楠 裴莹权
摘 要:记忆资源能够揭示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传承的基石与载体。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承德城市及资源发展概况,阐述了收集承德记忆资源及构建资源体系的意义。重点分析了承德记忆资源现状与内容,提出了其呈现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记忆;承德;记忆资源
城市记忆资源能够直接见证一座城市的历史发展与真实面貌,是城市文化传承的基石与载体。通过记忆来揭示、传承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能够为今后城市发展提供思路与方向,从而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承德记忆资源进行调研、分析,充分掌握当前承德记忆资源的现状与问题,有助于深入挖掘承德历史文化资源,构建承德记忆资源体系,对于承德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深远影响。
一、承德城市及资源概况
1.承德发展简介
河北承德是一座底蕴深厚、极具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民族发展上,承德是民族交往的接合部。在清代时期,承德分担了北京的部分政治任务,是清朝处理民族事务的陪都,当时也是内外蒙古、东北、新疆、青海、西域等各地区少数民族的朝会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修建避暑山庄,随着山庄的建立与发展,承德迅速发展成了一个小城镇,清政府也在此设立了一系列的处理朝政的政治机构。康熙、乾隆、嘉庆时期,承德一直发挥着北京政治分中心的作用。这在《承德府志》中也有记载:“府志志府也,承德则府而都会矣”。雍正元年(1723年)始设热河厅,十一年(1733年) 取“承受先祖恩泽”,改名为承德州,承德名字自此始定。作为近代史上200余年的陪都,驻跸承德的皇帝、大臣留下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与文化典籍。承德是一座集皇家文化、古建筑文化、佛教文化、红山文化等多民族交融的文明福地。目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及地上地下文物文化遗存1300多处。文化遗产资源内容丰富、种类齐全。
当前承德城市发展迅速,承德市政府做出了长远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与建设。无论是在城市街区还是文化服务领域,都融入了深厚的承德历史文化底蕴的涵义。比如近年来打造的“避暑山庄 和合承德”的城市文化品牌、“承传文明 德行天下”的承德精神名片都是有力的见证。
2.承德记忆资源概况
承德地区少数民族较多,有丰宁、宽城、围场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河北省少数民族分布最广,占比最大的地级市。承德地区有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涵盖了民间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 9 大类别。其中丰宁满族剪纸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55 项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承德古城因避暑山庄而生,避暑山庄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避暑山庄的建筑、设计保留着中国历史发展的遗迹,蕴含着悠久的清朝皇家文化。因此有“一座山庄 半部清史”的称谓。它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给承德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避暑山庄已经成为宣传承德的一个重要的名片。目前学者关于避暑山庄、外八庙、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文化等的研究已经产生了大批系统性的成果,但是对于承德城市记忆的研究还较为匮乏。笔者通过中国知网知识资源总库以“承德记忆”为主题词,仅检索到4篇相关文献,其中符合主题的有2篇。目前人们对于承德历史的了解大多数是通过“避暑山庄”及其相关文献得知,所以就留下了“只见山庄不见城”的遗憾与印象。
二、收集承德记忆资源的意义
收集承德记忆资源,并构建记忆数据库,能够留存承德历史资料、揭示承德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记录承德时代变迁与发展、传承民族记忆、传衍承德文化,从而起到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传承民族精神、提高公众文化自信的作用。以此提高承德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度,对于推动承德城市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阐述承德记忆资源现状、内容,分析其呈现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为下一步承德记忆资源数据平台的构建提供基础。
三、承德记忆资源内容与分析
承德城市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留下了许多记忆资源。比如历史街区、清朝皇家建筑、寺庙群落、老字号、民间艺术、满族风俗、音乐、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还有大量的文献资源。这些都见证着承德这座城市的发展。笔者以承德城市发展为线索,对承德城市记忆资源开展了系统调查。一是实地走访承德市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避暑山庄博物馆、八县三区图书馆等单位、机构;二是访谈非遗传承人、承德本地专家、退休教授等一些知名学者;三是到民间个人收藏机构、私立民俗民族博物馆等调查。通过访谈、调研、研究、比较,掌握了承德记忆资源的基本内容与现状。
1.文献资源
承德记忆文献资源主要有图书、档案、报纸、画作、照片、光盘、音视频多媒体等,主要分布在承德市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避暑山庄博物馆等机构,部分收藏于高校图书馆,还有少量收藏于部分单位和个人。
避暑山庄博物馆珍藏有承德及避暑山庄历史典籍、图书资料28400余部册。每年定期举办一些承德历史展、图片展、清帝历史文物展等大型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業界人士参观、学习。 比如2020年9月由故宫博物院与承德市人民政府联办的庆祝紫禁城建成600年“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避暑山庄”文物展在承德市博物馆举行。展览围绕六世班禅在承德觐见乾隆皇帝及在承德的活动等重点内容,展出了100多件珍贵历史文物。展览的一大亮点即通过文物、史料、影像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了非同一般的立体感受,让参观者们穿越时空、想象,感受到了当时承德的历史文化地位,品读了民族团结的伟大盛事。
承德市图书馆历史悠久,馆史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建立的文津阁和尊经阁,其前身为热河省立图书馆。整编收藏了承德地方文献1000余种,2000多册,形成了清代文史及地方文献为特色的藏书体系。这些文献资源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承德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发展、沿革、现状等,对承德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代表性的有《承德风物传说》、《热河旧景》、《承德民族开发史》、《避暑山庄与外八庙》、《木兰围场与塞外行宫》等。2008年举办了承德地方文献接受赠书展开幕仪式,受到了承德市文化部门的关注与重视。2009年举办了“承德本土作家作品展”、2015-2016年举办了“承德地方文献成果展”等特色展览活动,大力宣传与推广,对承德历史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建有承德地方文献数据库,收藏有承德及周边区县关于历史、地理、人文、经济、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2000余种,4300多册。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由学校老教师校点的《钦定热河志》和《承德府志》。《钦定热河志》原书由和珅、梁国治主编,成书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是承德自避暑山庄建造以来第一部志书,也是研究承德乃至清朝前期的重要文献。《承德府志》则是道光九年(1829年)承德府知府海忠主持修编的一部热河地方志,该书填补了乾隆四十六年至道光初年近半个世纪有关承德的史地资料。该馆收藏的承德地区县志、年鉴、热河历史、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满族文献、承德作家、塞罕坝等相关资源相对齐全,基本形成了特色文献藏书体系。
2.实物资源
关于承德记忆的实物资源主要分布在避暑山庄博物馆、承德市博物馆、承德民族民俗博物馆内。一些民间个人、机构也有收藏。
承德市博物馆于2019年正式开放,地址位于避暑山庄与外八庙中心,收藏有国家一级、二级、三级以上的文物1万件,还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博物馆分为《文明·交流·融合·发展——从热河到承德》通史展等6个展览馆。展览深度解读了承德在清代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承德历史、人物、文化、自然、建设、成就等多方位发展的历程,将承德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兼收并蓄的城市文明进行了深刻展现。
避暑山庄博物馆馆内珍藏、陈列文物3万件,重要碑刻21通。收藏有承德历代历史、民族、民俗文物和革命文物,早在1994年就被评为全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一,连同避暑山庄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分8个史迹复原陈列,另外又开辟了《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由来》、《山庄概况》、《八旗制度》 、《秋 武备》 、《承德碑刻》 、《宫廷戏曲艺术》 等专题,展览了清帝在承德的塞外生活画面。
承德民族民俗博物馆收藏与展览的实物作品有《半坡收藏捐献作品》、《齐敬之先生收藏作品》、《承德——昨天、今天、明天》之城市新老照片、承德市远景规划、《满族风情画作》、《丰宁剪纸作品》等。其中《满族风情画展》中有许多老承德的真实写照。其他还有诸如承德县博物馆、宽城县博物馆、承德市规划展览馆、承德市红山文化博物馆、承德热河地质博物馆等都有收藏见证承德地区历史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
3.街道、建筑类资源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建筑群。避暑山庄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竣工,也称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的夏宫。清代的一些政治、军事、外交、民族等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外八庙是避暑山庄外围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以避暑山庄为中心建立的外八庙象征中国各少数民族对清政府的向心力,也象征着“康、乾盛世”的强大和统一。避暑山庄与外八庙是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早在1994年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德部分街道建筑还保留着历史原貌。广仁大街是清代皇家御路,当时是承德通往帝都的必经之路,是曾经繁华一时的“热河府”主街。一些老承德人说起这条街的故事能够谈上三天三夜。广仁大街上的三道牌楼修建于道光六年之前,宏伟壮观、庄严肃穆,诉说着承德的辉煌与沧桑。三道牌楼上的“光天化日”、“九功惟叙”、“八表同风”涵义深刻,象征着皇帝的威武,蕴含着治国之道。城隍庙是广仁大街上的一座代表性老建筑,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内有乾隆御制《热河初建城惶庙拈香瞻礼八韵》有序石碑,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火神庙位于避暑山庄丽正门西街口与广仁大街的交汇处,建于康熙五十年,是为了祈求火神保护不发生火灾而建。
这些街区、名胜古迹为承德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是研究承德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性资源。
四、承德记忆资源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承德记忆资源现状分析,得出存在以下特点与问题。
1.资源富有特色,具有浓厚的皇家文化特点
承德因避暑山庄而生,多数资源内容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承德与避暑山庄的由来与发展。无论是清代的热河还是现代化的承德城市发展都带有浓厚的皇家文化特点。因此研究承德城市发展、构建承德城市记忆资源体系平台都与避暑山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2.资源内容丰富、类型多样
承德记忆资源种类较多,有图书、照片、画作、档案、期刊等,还有光盘、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还有较多的实物,比如碑刻、石墩、物件,还有街道、建筑、遗址等。内容上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承德城市发展、变化与演进。
3.分布广泛,主题相对集中
图书馆、档案馆收藏的文献类资源较多,比如承德市图书馆开始着手收藏地方文献工作较早,征集范围广,收藏的承德地方文献种类多、内容丰富。承德市档案馆也有部分文件、档案等资料。其他如高校图书馆也有部分收藏,比如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图书馆。笔者所在的图书馆除了收藏地方文献资料外,还有大量的研究承德旅游、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图书百余种。避暑山庄博物馆、承德市博物馆等以收藏、展览文物为主。承德民族民俗博物馆以收藏承德民族、风俗实物为主,比如满族剪纸、风俗人情等。
4.数字化水平不高,共享程度低
首先不同类型、主题的资源分别分布在承德市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由于行政设置、管理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了资源的共享程度较低。其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资源管理机构及数字平台。虽然部分资源做了数字化,但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承德地区仅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构建了承德特色资源数据库,供校内外读者利用。再次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够,部分资源还散落在民间,比如在非遗传承人、退休老学者手中。
基于承德城市记忆资源的现状,积极探索一种有效开发利用的途径是当务之急。首先,由承德市相关部门发起,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对承德记忆资源的统一管理、整合、利用等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制定由多部门协作的详细实施方案。其次,加大对记忆资源的调研、采集、组织与开发,建立承德城市记忆资源数字化平台,提高资源的数字化水平与共享程度。最后,建立基于数字人文技术的承德记忆资源体系及服务模式,助力承德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 玲.承德的历史发展与北京的政治社会渊源[J].河北学刊,1986
[2](清)海忠,纂.承德府志:卷十·公署[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
[3]孙艳丽. 浅谈承德市图书馆的特色文献资源——地方文献建设[A]. 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研讨会论文集[C]. 2014
[4]中国新闻网.承德首个综合性博物馆开馆 大部分文物系首次展出[EB/OL].http://www.heb.chinanews.com/ylxc/20191119402193.shtml ,2019
[5]百度百科.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馆[EB/OL].https://baike.so.com/doc/9615162-9960767.html.
(作者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