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云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血透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糖尿病治疗是在常规生活干预基础上实施药物治疗,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配合良好护理干预。常规护理主要侧重于疾病的服务,重点关注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对患者认知度、心理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善等较为忽视[1]。临床护理路径是通过患者实际情况,制订标准护理计划,以便规范护理流程,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健康教育是护理服务中必要组成部分,但在常规护理中多为口头讲解,如患者无疑问,基本不进行沟通,导致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2-3]。而健康教育与患者的认知度、治疗依从性,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均密切相关,因此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分析结果,旨在为临床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80例糖尿病患者,时间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4];均对本研究内容已了解,且自愿参与;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中途退出者;合并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心、脑、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0~85岁,平均(75.36±3.61)岁,病程1~20年,平均(10.25±1.61)年;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0~88岁,平均(75.33±3.77)岁,病程1~25年,平均(10.29±1.6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做好服药观察,叮嘱注意事项,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耐心解答疑惑,给予常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为。①成立护理小组: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营养医师等组成,对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明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流程,划分责任,制定合理排班表,确保人员实施流程。②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根据患者需求以及临床实际,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横坐标依次为患者姓名、性别、时间、药物使用、治疗流程等;纵坐标标明日期,即上午、下午等。③第1天:患者入院时,积极与患者沟通,通过肢体动作以及微表情等,分析其心理状态,同时评估其认知程度,为制定有效健康教育措施打下基础。接受周围环境,消除陌生感,缓解其心理压力,针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治疗流程、药物服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同时发放宣传手册,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查阅宣传手册。同时主动询问患者及其家属是否存在疑惑,耐心解答,对不明白的部分再次进行讲解。④第2天:给予患者心理健康教育,讲解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告知该病是可控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提升控制效果,进而提高患者治疗信心。鼓励家属参与,充分尊重患者隐私,给予心理支持。⑤第3天:对患者进行并发症知识讲解,对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观察方法以及处理措施等进行描述,可采用图文结合、视频等方式,促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掌握,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监测方法,包括血糖监测、体质量及血压监测等。⑥入院1周后: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教育侧重点进行调整,给予强化教育,评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时纠正错误行为,提高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采用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C-DMSES)评分量表,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定,包含:自行监测血糖、自行调整血糖、维持健康饮食、足部检查与护理、遵医嘱服药,每项0~10分,评分越高说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好[5]。检测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情况,包含: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实施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C-DMSES评分量表的各项评分、血糖指标等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采用SPSS 21.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当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2.1 C-DMSES评分 观察组C-DMSES评分中自行监测血糖、自行调整血糖、维持健康饮食、足部检查与护理、遵医嘱服药评分分别为(8.44±2.61)分、(8.95±2.12)分、(9.15±2.36)分、(7.15±2.13)分、(9.15±2.12)分,均高于对照组(4.62±1.28)分、(5.23±1.07)分、(4.52±1.61)分、(3.33±1.01)分、(5.22±1.05)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311、9.907、10.250、10.249、10.506,均P<0.05)。
2.2 血糖控制情况 干预前两组FBG、2 h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FBG、2 hPG、HbA1c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糖尿病综合防治的经典策略为饮食调整、合理运动以及药物治疗等,其中糖尿病知识教育是核心[6]。有研究表明[7],通过强化患者健康教育,不仅可提升治疗依从性,还可改善疾病控制效果,预防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发生,提升生存质量,进而节约医疗资源及患者的医疗费用,降低经济压力。常规健康教育方法主要是护理人员多进行口头宣教,随机性较大,且缺乏系统以及持续性,导致效果较不理想。临床护理路径可通过根据患者需求以及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表,确保其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以及规范性,因此路径表虽是统一的,但又具有个体性。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使健康教育规范化、具体化以及目标化,有效提升教育效果,改善患者依从性,进而为护理服务方案的实施提供保障[8]。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一种治疗方法,并不是治疗辅助方法,这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且患者需终身服药,疾病的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而是更为系统的管理,因此患者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也是提高疾病控制效果的关键[9-10]。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实施系统性、专业性的健康教育及指导,促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治疗配合度。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助于护患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相关知识掌握度,进而提升饮食、运动以及遵医嘱用药的依从性。同时临床护理路径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医疗护理的信息过程,促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护理方案中,预先知道需要实施的护理措施,做好配合准备,缓解等待以及未知产生焦虑感,营造良好治疗氛围,提升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每日只需根据路径表上的相关问题,实施健康教育,促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并理解,因此,每日健康教育时间并不多但更为集中,且还能够增加沟通次数。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C-DMSES评分较高,且血糖改善更为显著,证实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新型护理模式,其中融入了成效管理概念,将尽早康复列为最佳护理内容,健康教育路径中,对护理内容采用何种方式均做出明确规定,确保护理内容的合理分配,护理人员每日按照路径表实施各项护理,并进行勾画,同时做好交接班工作,确保护理目标完成,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排查,降低不必要的医疗处置,进而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显著,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改善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