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莉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辽宁 沈阳 110003)
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便秘之一,我国有4%~6%的人群患有慢传输型便秘,其中女性及高龄人群居多,结肠动力障碍为该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1]。该疾病会使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减少,腹胀以及排便困难等症状,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无严重威胁,但复发率较高,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若长期无法治愈可能会提高肛周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慢传输型便秘的常用治疗方法为应用促胃肠动力药、促分泌型药物以及微生态调节类药物,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无法长期服用[2]。本研究旨在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热积秘证患者应用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的效果及可行性。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传输型便秘热积秘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有25例男性,35例女性;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为(63.22±10.67)岁;平均病程为(3.57±2.48)年;病情分级:重度、中度及轻度的患者分别为15例、32例以及13例。对照组患者有29例男性,31例女性;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为(63.05±10.41)岁;平均病程为(3.28±2.27)年;病情分级:重度、中度及轻度的患者分别为19例、30例以及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经检查及诊断患者疾病与心率校正ST间期(STC)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结果相符;患者年龄不超过70岁;患病时间超过1年;近期未应用其他方法治疗者;能够配合完成全部研究;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4]:疾病为混合型或口梗型;致病原因为服药或肠易激综合征;患有胃肠道功能障碍疾病;患有肝、肾功能障碍;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意识不清晰,无法参与研究;近期参与过类似医学研究的患者。
1.3 方经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慢传输型便秘热积秘证患者以大便干结为主要症状,口臭、小便短赤、口干及面赤为次要症状,脉滑且舌苔偏红及黄色。观察组患者应用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麻仁丸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枳实导滞丸方剂中含有30 g生地黄,20 g麸炒白术,15 g火麻仁打碎,15 g隔山消,5~10 g大黄,10 g黄岑、枳实、厚朴、甘草片、莱菔子以及槟榔,5 g黄连,其中大黄后下。若患者年龄较高精血不足,那么将以上方剂中的黄岑去除,同时加入20 g黄精及10 g肉苁蓉;若患者存在热郁化火的症状,那么应加入15 g栀子;若患者存在口干少津症状,那么应分别加入15 g玄参及天花粉;若患者存在大便干结症状,应在方剂中后下10 g芒硝。将以上方剂加水煎煮得到300 mL药液,均分为2份,早晚各服用1次[5]。对照组患者使用6 g麻仁丸(福州海王金象中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5020590)进行口服,每日服用2次,同时口服5 mg枸橼酸莫沙必利(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7),每日服用3次。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4周,即2个疗程[7]。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①治疗效果:若疾病相关症状有80%以上改善,同时具有通畅、无残存感的排便情况,排便时间间隔为1~2 d,视为痊愈;若疾病相关症状改善程度在50%~80%之间,排便时间间隔为3~4 d,视为显效;若疾病相关症状改善程度在30%~50%之间,视为有效;若症状改善程度在30%以下或病情无变化视为无效。本次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以《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为依据[7]。②主要症状评分:若排便顺畅,时间在10 min以下,无任何其他症状,1~2 d排便1次,粪便性状为Ⅳ及Ⅶ型,记为0分;偶尔排便费力,腹部坠胀,时间在10~15 min,间隔为3 d,性状为Ⅲ型,记为1分;时有排便费力,腹部坠胀,时间在16~25 min,间隔为4~5 d,性状为Ⅱ型,记为2分;经常排便费力,腹部坠胀,时间在25 min以上,间隔在5 d以上,性状为Ⅰ型,记为3分[8]。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各症状评分为(2.47±0.47)分,治疗后为(0.51±0.2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各症状评分为(2.38±0.44)分,治疗后为(0.89±0.24)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慢传输型便秘热积秘证目前尚无明确的致病原因。该疾病以较长的结肠传输时间及较少的进食后收缩活动为特点,常用治疗方法为服用刺激性泻药,虽然短期治疗效果明显,能够积极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但远期疗效欠佳,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8-9]。长期用药会损害患者大肠上皮组织及结肠传输功能,增加治疗难度,且会使患者身心及经济遭受极大的压力。
在慢性便秘的治疗中,祖国医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医上将该疾病归纳为“秘结”或“大便难”,以大肠传导失司及通降不利为基本发病机制。《素问》中指出,“火”与便秘存在直接的关系,故其主要致病原因为脾阴不足及胃热过盛,在治疗过程中应以润燥泻火及调畅气机为重点[10]。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枳实导滞丸进行加减治疗,其治疗有效率及症状评分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观察组患者所用方剂中存在攻下破气的枳实和厚朴,通腑泄热的大黄,泻火解毒的黄连及黄岑,消食除胀的莱菔子,健脾温胃运肠的麸炒白术等药物,调和其他不同功效的药材,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方剂加减,可起到升清降浊及清热润下的效果[11]。
综上所述,在慢传输型便秘热积秘证患者中使用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