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CT、MRI放射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比较

2021-03-24 11:57王利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期
关键词:股骨头病程影像学

王利峰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放射科,辽宁 阜新 123000)

股骨头坏死属于临床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同时,也是骨科较为难治的一种疾病,以中年人为主要的发病人群,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各种因素所导致的股骨供血中断受损[1]。股骨头坏死患者发病后会出现难忍性疼痛以及关节受累等症状,还可能引起股骨头变形,各种关节炎症以及行走障碍[2]。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发展会对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均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3]。股骨头坏死这一疾病在发病早期并没有较为明显的症状,病情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如果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疼痛感即表示病情比较严重,一般已经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给予股骨头坏死患者及时、有效的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4]。本次试验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接受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试验对象,针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CT与MRI的放射诊断,比较二者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接受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试验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活检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根据患者影像学放射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比组。试验组中有26例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最大的为76岁,年龄最小的为31岁,平均年龄为(54.61±3.22)岁,患者病程最长的有18个月,病程最短的为2个月,平均病程为(7.38±1.23)个月,单侧发病的患者有28例,双侧发病的患者有15例;对照组中有28例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最大的为75岁,年龄最小的为33岁,平均年龄为(53.81±2.92)岁,患者病程最长的有15个月,病程最短的为2个月,平均病程为(7.16±1.22)个月,单侧发病的患者有29例,双侧发病的患者有14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研究,并与家属共同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知晓本次试验研究的基本内容、方法以及目的,排除诊断依从性不佳以及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通过试验统计与分析发现,试验组与对比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试验研究经过了相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诊断方法

1.2.1 CT诊断方法 选择多层螺旋CT扫描机为患者实施扫描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仰卧体位,电压参数应该设定在120~140 kV,电流参数应该设定在220~300 mA,层厚设定为5 mm,层间距也设定为5 mm,相关参数设定成功后应该先为患者提供平扫,之后从患者的肘颈位置静脉注射优维显,其剂量为2 mL/kg,同时为患者提供增强扫描检查。

1.2.2 MRI诊断方法 选择磁共振扫描机为患者实施镇墩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应该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仰卧体位,运用8通道线圈,在检查的过程中首先让患者将脚放入,通过这一体位队患者的双侧髋关节实施检查,检查的序列分别包括T1WI、T2WI以及DWI横断位等,可以设定300 s/mm2作为其敏感系数。

1.3 诊断标准

1.3.1 CT诊断标准(各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具体CT影像学表现)0期患者在CT检查下并未发现任何异常;Ⅰ期患者在CT下可以观察到关节囊肿胀以及关节的间隙出现稍微增宽的情况;Ⅱ期患者在CT下有骨小梁密度增高的表现,且呈现出星芒状;Ⅲ期患者在CT下有明显的“半月征”表现;Ⅳ期患者在CT下可以观察到股骨头出现塌陷变形,并可以看到骨碎片以及关节游离体,关节间隙出现狭窄变化,且关节呈现半脱位状态,关节软骨严重破坏。

1.3.2 MRI诊断标准(各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具体MRI影像学表现)0期患者在接受MRI动态扫描时可以观察到示踪剂缺血性冷点;Ⅰ期患者在接受MRI动态扫描时可以显示出比CT影像更为明显的骨质病变;Ⅱ期患者在接受MRI动态扫描时T1加权出现了不均匀信号,呈现新月形,且边界清晰。Ⅲ期患者在接受MRI动态扫描时出现了股骨头变形、塌陷以及骨折等情况,且形成了新月体;Ⅳ期患者在接受MRI动态扫描时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股骨头塌陷变形和脱臼硬化等情况。

1.4 观察指标 本次试验研究中两组患者观察指标为诊断有效率,为试验统计与分析提供数据基础以及保证。诊断有效率判定标准:MRI或者是CT放射诊断结果与其病理活检结果相一致认定为确诊;MRI或者是CT诊断结果并不明确,不能判定患者的病情是否为股骨头坏死,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才能得到最后的诊断结果为疑似;MRI或者是CT放射诊断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不一致为误诊,诊断有效率=(确诊例数+疑似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学分析 收集本次试验研究中有关于试验组与对比组患者的所有相关数据资料,并将统计学软件SPSS 19.0作为本次试验研究中所有数据的处理工具,借助其完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气筒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和独立样本t实现数据检验,试验数据结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诊断有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试验组与对比组患者诊断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具有病因多,发病缓慢,发病初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以及致残率高等特点[5]。在为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有效诊断方法的选择可以帮助医师更好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从而制订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X线诊断、CT诊断、MRI诊断等,其中X线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假阳性率较高,无法满足更高的诊断需求,而CT、MRI的准确率和检出率均相对较高,因此,CT、MRI为目前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常用诊断方法[6]。

针对股骨头患者CT可以更好的对股骨头内骨质结构的改变进行清楚的显示,评估股骨头塌陷情况[7],但是这一诊断方法对于早期患者来说往往无异常征象,在出现明显征象时已经到了晚期,患者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不利于患者的及时、有效治疗。MRI对患者身体的伤害较小,分辨率相对来说较高,可以通过不同信号的检查结果更好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同时其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也具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其在骨髓水肿、坏死以及肉芽浸润等早期病变的诊断是CT所无法实现的[8-10]。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诊断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比组的79.07%,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与CT诊断相比,MRI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为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影像学诊断的过程中,CT与MRI这两种放射诊断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MRI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CT,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可将其作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理想放射诊断方法。

猜你喜欢
股骨头病程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