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在儿童偏头痛诊断中的应用

2021-03-24 11:56:54林雅男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说偏头痛头痛

林雅男 陶 哲

(大连市儿童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小儿偏头痛是指头部的痛觉感受器受到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刺激引起的一种症状,特点为额颞部疼痛,以跳痛、剧痛或阵发性加剧为主;发作时间短,一般持续2~3 h;多为双侧性头痛,多伴有头晕、恶心及腹痛。儿童偏头痛的发作无规律可循,一旦发作往往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或怕光、畏声等症状,给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1]。由于每年儿童偏头痛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俨然已经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以往对偏头痛的诊断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家族史。然而,儿童偏头痛不同于成人,其临床症状往往不够典型,再加上儿童的表达能力有限,给疾病的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经颅多普勒(TCD)作为一种观察脑血流动力学的技术方式,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使儿童偏头痛的诊断更加客观化[2-3]。本文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前来我院治疗偏头痛的76例患儿,采用TCD进行检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前来我院治疗的确诊为偏头痛的7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儿41例,女患儿35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10.37±1.76)岁。经初步诊断,所有患儿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的小儿偏头痛的诊断标准[4],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头CT及MRI、MRA正常;主要症状为反复的偏头痛,患儿的头痛次数和每次发作的时间均无规律性,部分患儿会出现1个月头痛1次或者头痛数次,也有1周内头痛数次的情况,差异较为明显。排除器质性头痛,如小儿癫痫性头痛、鼻窦炎症、屈光有不正情况、颅内出现病变等情况,所有的试验患儿都没有高血压症状以及贫血、甲亢等代谢疾病,1个月内未服用过血管活性药物。其中经典型15例,普通型50例,其他类型11例;头痛部位分布:单侧39例,双侧37例;头痛类型:跳痛28例,钝痛38例,针刺痛10例;并发症情况:恶心23例,头晕目眩39例;是否有征兆:有13例,无63例。患者头痛发作时间由数小时到数日不等,基本无一例发生意识丧失情况,TCD检查前均未服用任何药物。

1.2 操作方法 采用以色列Rimde公司的26046BA型TCD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记录患儿偏头痛发作的时间和发作间歇时间,并整理所得数据。检测部位包含颞窗与枕窗分别检测受试者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主要观察指标为收缩峰值速度(VS)、舒张末期速度(VD)、平均速度(VM)、脉搏指数(P)和血流方向。除颈压试验外,主要观察血流频谱变化及血管杂音的存在。采集的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进行频谱处理和分析,然后通过自动分析收缩和舒张速度得到平均血流速度[4]。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劳累、焦虑、紧张等因素,同时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在TCD检查结果出现异常的患儿可以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6、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服药周期为2周。

1.3 观察指标 以正常儿童TCD检测数据为标准,衡量患儿的检测结果。如患儿的收缩峰值速度较正常标准±2 s,则判定为检测结果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TCD检查,随着血管痉挛程度的不同,收缩峰速度加快,其中大脑中动脉占51.32%(39/76),大脑前动脉占28.95%(28/76),基底动脉占11.84%(9/76)。结合此次诊断结果,针对TCD检查结果异常的儿童,可每晚睡前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或服用正天丸6 g,疗程为2周,同时服用谷维素和维生素B6,2周后头痛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1周后(P<0.05)。见表1。76例患儿中32例复查TCD结果恢复正常,2个月内无复发。在进一步分析中,患儿TCD显示血流速度下降,其中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由最高时的156 cm/s降到了130 cm/s,颈内动脉中的血液流速由最高时的132 cm/s降到了112 cm/s,椎动脉中的血液流速由最高时的100 cm/s降到了82 cm/s。

表1 76例患儿治疗2周后病情缓解情况分析

3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临床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主要存在3种学说:血管学说、神经学说和三叉神经血管学说。查询文献资料[5],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总结如下:第一,血管释放致痛物质。颅内大动脉受三叉神经支配,激活三叉神经扩张脑血管,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局部释放血管活性致痛物质。第二,神经异常痉挛导致的偏头痛[6]。有学者认为[7],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主要受以下3个学说的影响:第1个学说为血管学说,一般是指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血管疾病。第2个学说为神经学说,指偏头痛是由神经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头痛现象。第3个学说为三叉神经血管学说,是指三叉神经血管复合体受到损害时可能会导致偏头痛的产生。

儿童偏头痛的发病特点:①发作时无明显的搏动。②单侧头痛或者双侧头痛情况的发生。③疼痛次数和疼痛时间不规律[8]。本次76例患儿TCD检查,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提示偏头痛有血管痉挛,为小儿血管性头痛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其中,MCA是引起脑血管痉挛最常见的原因,这主要是因为MCA是颅内动脉的直接延续,供应大脑半球80%的所需血量,其流速变化反映出脑动脉管腔大小及血流量[9]。其次是ACA和BA的血流速度增加,可能发生在头痛侧、两侧或对侧。血流速度的增加与头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无显著相关性[10]。偏头痛的治疗原则是早期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脑组织血供,缓解血管运动障碍[11]。本组患儿治疗2周后,76例患儿头痛完全缓解,32例复查后TCD恢复正常,2个月内无复发。由此可见,TCD可用于判断脑血管是否处于痉挛或扩张状态,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TCD误诊率、漏诊率、阴性率均较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在治疗儿童偏头痛的方案上起到积极作用和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TCD技术可直接检测颅底血管的血流速度、弹性等血流动力学参数,通过其各种参数来评价血管舒缩反应能力和脑血流的自动调节状态,来评估血管功能的状态情况,而这些是头颅CT、血管磁共振等检查技术无法做到的。总之,TCD方便、快捷、安全、无创,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鉴别诊断、药物选择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学说偏头痛头痛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科学(2022年4期)2022-10-25 02:43:14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9:04
头痛应该灸哪里?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28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基层中医药(2020年7期)2020-09-11 06:37:58
头痛与口疾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10
远离头痛的困扰
红土地(2016年11期)2017-01-15 13:46:38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6年2期)2016-01-23 02:14:01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41
会变身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