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国霜 于晓丽(通信作者) 陈君豪 邵丽军 李万伟 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山东,潍坊,261053)祁 军 天津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天津,300451)
近年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逐渐形成,我国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日益频繁,国际间的人员往来也不断增加,国际间传染病的跨境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 天津是我国北方和环渤海区域重要经济中心、“三北” 地区主要出海口、欧亚大陆桥头堡和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 在此口岸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既是国境卫生检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预防控制传染病国际间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有效开展天津口岸传染病监测和国际旅行健康指导工作,本研究对2016-2020 年天津口岸出入境体检人员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2016-2020 年在天津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接受传染病监测体检的68 742 名出入境人员,其中入境监测人数为20 453 人,出境监测人数为48 289 人。
1.2.1 实验室检测方法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采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测定试剂盒,运用ELISA 法中的双抗体夹心法,体外定性测定受检者血清中的HBsAg。
(2)丙型肝炎病毒(HCV):采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运用间接ELISA 法,体外定性检测受检者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IgG)。
(3)梅毒抗体:采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剂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盒,初筛运用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体外定性检测受检者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 确证运用凝集法体外定性检测受检者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及测定其抗体效价。
(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采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诊断试剂盒,运用双抗原夹心法和双抗体夹心法体外定性检测受检者血清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型和/或2 型抗体和1 型P24 抗原[1],先用ELISA 法做初筛, 可疑阳性再用ELISA 法复检,仍阳性则需送确认实验室进一步检查[2]。
(5)疟疾:采用疟原虫抗原检测试剂盒,运用薄膜免疫层析技术,检测静脉血或末梢血中的疟原虫抗原,若阳性还需做进一步的检查[3]。
1.2.2 分析方法
(1)统计分析法:对68 742 名出入境人员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统计学推断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卡方检验, 检验水准α=0.01, 若P<0.01 则表明该统计推断具有统计学意义。
(2)流行病学研究:根据天津口岸监测的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检出情况及对其检出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1.1 监测对象基本情况及构成比
2016-2020 年在天津口岸接受传染病监测体检的出入境人员共计68 742 人。 其中,入境体检人员20 453 人,主要以外籍人员为主;男性12 647 人,占61.83%;女性7 806 人,占38.17%;外籍商务11 364人, 占55.56%, 比例最高; 其次为外籍留学(34.83%)、外籍定居者(7.53%);年龄分布中,主要集中在20~49 岁, 占69.75%。 出境体检人员48 289 人,主要以中国籍人员为主;男性36 294 人,占75.16%;女性11 995 人,占24.84%;劳务人员18 294 人, 占37.88%, 比例最高; 其次为留学人员(29.06%)、船员(23.98%);年龄分布中,主要集中在20~49 岁,占84.92%。 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2016-2020 年天津口岸出入境体检人员构成
2.1.2 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结果分析
2016-2020 年, 出入境体检人员中共检出5 种传染病,共756 例,检出率为1.10%。 5 种传染病在出入境人员中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09.764,P<0.001), 即5 种传染病在出入境人员中检出率存在差异, 梅毒抗体阳性检出最多,299 例,检出率为0.43%, 占病例总数的39.55%; 其次为HBsAg 阳性,282 例,检出率为0.41%,占病例总数的37.30%;其他依次为HCV-IgG 阳性、HIV 抗体阳性和疟疾快速检测阳性;5 年未检出甲肝、戊肝和活动性肺结核。 传染病在出入境人员中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401,P<0.001),入境人员传染病检出率高于出境人员传染病检出率。 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2016-2020 年天津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检出结果
2.2.1 各年份间传染病检出情况分析
传染病在不同年份间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8.723,P<0.001),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HBsAg 阳性(χ2=270.284,P<0.001)、梅毒抗体阳性(χ2=21.008,P<0.001)和HCV-IgG 阳性(χ2=13.960,P=0.007)检出率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2016-2020 年天津口岸各年份间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检出情况
2.2.2 不同人员类别间传染病检出情况分析
5 年间, 传染病在不同人员类别间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 007.311, P<0.001),即传染病在不同人员类别间检出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其他人员的检出率最高 (17.78%), 其次为外籍商务(1.30%)、外籍定居(1.23%)、劳务人员(1.21%)等。 HBsAg 阳性(χ2=4 376.254,P<0.001)、HCV-IgG 阳性 (χ2=97.774, P<0.001) 及疟疾快速检测阳性 (χ2=46.899, P<0.001) 以其他人员类别人员检出率最高, 梅毒抗体阳性 (χ2=120.061,P<0.001) 以外籍商务检出率最高。 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2016-2020 年天津口岸不同类别的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检出情况
2.2.3 不同性别及年龄段的传染病检出情况分析
5 年间, 传染病在不同性别间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447,P<0.001),即男性中传染病检出率高于女性。 其中HBsAg 阳性(χ2=70.160,P<0.001)和梅毒抗体阳性(χ2=23.810,P<0.001)在男性中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 传染病在不同年龄段的检出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281.317,P<0.001), 即传染病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在50~59 岁年龄段的检出率最高(2.48%)。其中HBsAg 阳性(χ2=103.824,P<0.001)、梅毒抗体阳性(χ2=219.353,P<0.001)和HCV-IgG 阳性(χ2=42.824,P=0.007) 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HBsAg 阳性在40~49岁年龄段的检出率最高(0.82%),梅毒抗体阳性在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检出率最高(1.35%),HCV-IgG 阳性在50~59 岁年龄段的检出率最高(0.54%)。 具体结果见表5。
表5 2016-2020 年天津口岸不同年龄段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检出情况
国际间人员的流动是未来10~25 年影响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4],而出入境人员作为流动性较大的人群,其传染病感染现状受到各口岸的重点关注。 2016-2020 年天津口岸传染病监测中, 入境人员中检出的传染病明显高于出境人员,提示入境人员可作为天津口岸传染病防控中的重点监测对象,应增加对其的传染病监测关注度。 其中,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其次为HBsAg 阳性率,表明梅毒和乙肝是天津口岸出入境人员的主要健康问题。2016-2020 年期间,梅毒在我国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已成为报告发病数最多的性病,且在我国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中位居第三[5-9]。有关研究报道指出,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前,入境的外籍人员是我国性病感染者的主要组成部分; 进入20 世纪90年代后,我国国内感染性病的人数逐渐增多,感染人数不断攀升[10],由此可见我国梅毒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同样,病毒性肝炎在我国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中位居第一,其中乙肝作为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数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报告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5-9],符合我国乙肝大国的国情,可见我国乙肝疾病负担严重,乙肝防治任务极其艰巨。 为有效防止传染病随流动人群传入我国或从我国传出,筑牢我国国境口岸卫生检疫的第一道防线[11],天津口岸应将梅毒和乙肝列为口岸重点监测传染病。
有关资料显示,2000-2018 年,全球传染病发病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12]。 近5 年,天津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人数、阳性检出例数及其检出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此现象符合全球传染病的发展走向。 原因可能是随着我国全方位的快速发展,国民就业及教育观念逐步发生转变,故以中国籍为主的出境人员人数逐年下降。 其中,2020 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国人员往来均受其影响,我国全年出入境人员总数大幅度下降。 同时,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传染病防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国家也在逐步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及控制机制,日臻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故传染病检出数及其检出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的分析结果符合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现状。其中HBsAg 阳性检出率虽较高,但不同年份间呈现较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这与我国重点加强对乙肝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我国儿童免疫规划当中, 极大提升了我国适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国民抵抗乙肝病毒侵害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染病在其他人员中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外籍商务、外籍定居、劳务人员、旅游探亲及外籍留学等。 原因可能是其他人员来源复杂,具体职业不明,存在受监测人员知晓本身患有传染性疾病,故不方便透露自己的职业的现象,提示口岸应将人员类别不明人员列为传染病监测重点关注人群,提高前台登记人员沟通交流能力,在保证受监测人员个人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做好对其他类别人群详细信息的登记工作。 外籍的商务、定居和留学人员传染病检出率较高, 其中梅毒抗体阳性、HCV-IgG 阳性和HIV 抗体阳性的检出率也均居前列,这与外国人思想理念普遍比我国国民开放,生活社交圈子较为广泛, 对传染性疾病的认知和关注度比我国国民薄弱,易发生高危性行为,个人防护意识较为淡薄有着很大的关系[13],提示口岸应将外籍人员列为传染病监测重点关注人群,着重关注外籍的商务、定居和留学人员这三类人群, 防止传染病跨国境传播。此外,劳务人员长期在外工作,多为群体生活,个人文化素养普遍较公务人员、商务人员偏低,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自我防范意识不足均可作为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影响因素; 而旅游探亲者异地居住,可能存在生活方式不适应导致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增加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提示口岸应增加对劳务人员和旅游探亲者的传染病监测关注度。
传染病在男性中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 以HBsAg 和梅毒抗体较为明显, 原因可能是男性在社会活动中比女性更为活跃,社交圈子较女性而言更为广泛,更易接触到病原体,感染上传染性疾病的机会随之增大[14],也可能存在男性对传染病的自我防范意识比女性薄弱的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 随年龄的增长,传染病检出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机体免疫能力呈下降趋势,机体自我保护能力随之逐渐变弱,更易受到传染性疾病的侵害。 其中以梅毒最为突出,这与国内相关报道表明老年人性病的发病数呈不断上升、梅毒居首位、性传播疾病有老龄化增多趋势的国情相吻合[15]。 随着人们性观念的不断改变,老年人对性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而此年龄段的人群因接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匮乏、自我防范意识薄弱等问题。 以上存在的问题均增加了此类人群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提示口岸应将40 岁以上男性人群列为传染病监测中的重点关注人群,对其可增加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的工作力度,向其提供相应的卫生保健知识,增强其自我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