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芬
(宜兴214221)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借景抒情、以物拟人是运用非常多的手法。 国人在长期的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低调内敛的性格特征,一般不习惯于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感情, 所以多是通过对于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出来。 这种含蓄之美和紫砂壶的结合可谓是恰到好处、相得益彰,由此衍生出许多经典的紫砂艺术作品。 在紫砂造型的历史上,以梅为题材的紫砂壶不在少数,通过“梅桩壶”、“报春壶”等等不同的形态和装饰,把梅花的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中就能够感受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和梅花的幽幽暗香。 宜兴紫砂艺人对于梅花还有着特别的偏爱, 他们通过梅花获取到艺术创作的灵感,折射出他们追求的高贵品格和精神内涵。
紫砂作品“一段香壶”(见图1)是一把仿生的梅桩器型,但是比较简约大气,清瘦的轮廓更加突出了整体的挺拔屹立和昂扬向上,给人一种勃勃的生机之感,充满了对于春天的向往和未来的美好期待。 此壶壶身呈现筒形设计,壶底平整,端庄稳重,也非常实用,上面的树节纹理非常粗糙和突出,把梅桩的老树虬枝的感觉很立体、逼真地塑造出来;壶身用不同的红泥、段泥点缀出来的梅花栩栩如生,花蕊纤丝毕现,并不是非常的引人注目但是特别贴切,正应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赞誉;壶嘴延续了壶身的风格特点,婉约修长,出水非常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圈卷自然,从上端到底部由细到粗自然变化,端握非常舒适;壶盖嵌入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的壶钮也是一截桥型的枝干设计,旁边还有一朵暗红色的梅花装饰,和壶身和谐地融为一体。
图1 一段香壶
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一段香壶”,在继承传统仿生器的基础之上, 并没有一味地拘泥于经典,而是融入了自己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和创新,使得整器在具有一定花器特征的同时, 还能够兼有非常良好的实用价值,在茶水的冲泡之下,紫泥和其它颜色的泥料共同呈现出立体感强、层次丰富、细节到位的仿生技巧, 充分地彰显了作者高超的技艺和良好的审美水准, 无论是实用还是陈列观赏都是非常适宜的。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是宋朝文人卢梅坡《雪梅》的诗句,其中的意思为: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 由此可见其中的高雅情趣,也是这件紫砂艺术作品主题的由来。 梅花位列“岁寒三友”和“四君子”之中,可见我们国人对于它的喜爱之情。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励志诗句, 也使得我们对于梅花有着更多的敬佩之情。 在紫砂艺术之中, 梅花的运用也是非常丰富的,除了传统的造型和装饰以外,现在的紫砂艺人把许多新的工艺技巧也运用起来, 使得梅花的形象更加具体和丰富, 也把紫砂泥料的五种天然色彩彰显出来,可谓是浑然天成、巧夺天工。 在演绎的过程之中, 紫砂艺人们又把自己对于梅花的喜爱和情感的追求注入其中, 使之焕发出更为打动人心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 这件紫砂作品“一段香壶”正是取材于梅花,主要突出其卓尔不凡的形态之美,在器型的设计之上也是取梅花的写意之美, 古朴的造型和树节的力道, 还有花朵的生动自然结合得恰如其分,“吟到梅花句亦香”,梅花在我们国人心中,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化身,在寒冷的冬天装饰萧瑟的环境,带给我们视觉的审美, 更主要的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追求,是我们国人风骨的象征,饱含着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如果说有一种最能够代表紫砂艺术和中国文人情怀结合紧密的事物,当属于梅花了。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代王安石的《梅花》诗句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关于梅花题材的诗歌, 其中的暗香把我们古代文人雅士的那种气场和人格魅力低调地凸显出来, 也成为了今天我们喜欢梅花的重要缘由之一, 当紫砂艺术和梅花巧妙地接合起来的时候, 我们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如此地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