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在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学中的路径研究

2021-03-24 18:05李迎春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教学路径

摘要:当今在深入剖析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在不断把这理论思想更好的增加到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的教学路径中,得以融合与利用,突出传承与文明发展的双向培养,利用多种教学课堂和实践手段,将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在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发挥时代价值研究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生态思想;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学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必须高度重视,关系国家发展、人民生活延续、人与自然共存发展等建设,深入剖析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将其思想纳入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学中去,可以为当前生态文明的传承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价值研究。

一、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我国的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特别关注。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多次提到其思想的重要性,这也是顺应民意和时代发展的形势所迫,在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天人合一”的基本內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孟子提出了“仁民爱物”命题。“仁民”是对人的同情仁爱,“爱物”则是爱护人之外的动物植物,庄子说“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1],都是从万物生长的意义上来谈天地乾坤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这些生态智慧从历史、实践、根本、长远角度阐述了中国国传统生态思想内涵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理论结合实践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效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导意义,这一思想是在中国传统哲学生态智慧的观念出发,具有现实和理论借鉴意义。

二、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在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学中的意义

运用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在高校大学生教学中,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新的教育手段与价值展现,弘扬中国传统生态思想,传承中华民族生态文化,是大学生的责任体现,也是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品质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体系中,利用中国传统生态思想针对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丰富的人与自然情感沟通、优良的传承美德、创新的思政理论课堂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多角度弘扬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对构建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同时中国传统生态思想中孕育着崇高的价值理念和传承的文化观念,也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研究提供了天然的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支撑。高校大学生崇高的文明修养需要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资源的韵染,继而来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新时代锋芒,也是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实践性和理论性双重提升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思想文明的源泉和途径必须是实践,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形成和发展正是源于文明历史的实践过程中,是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彼此相互结合的产物,不断在实践中求发展,在理论中不断创新与结合,将中国国传统生态文明融进思政教育课堂,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传统生态故事”、“用活实践案例”创造了不可忽视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历史性和传承性的契合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时代印记。在此特殊的历史时期,要实现这些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必须具有强大的政治鼓动和说服力。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继承和发展,同时秉承那个时代的精髓,体现历史与传承的契合,成为了我国文化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恒星。正如习近平强调“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2]将中国国传统生态文明融进大学生生态文明课堂中,使学生其必然肩负着重要使命,为当代大学生培养责任意识、现代环境观、生态文明观具有历史和传承意义。

三、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在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学中的路径方法

第一,将中国传统生态思想运用到现代化网络教育课程平台上。尤其是工作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思政教师需要广开思路,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内涵,将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引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融入到生态建设教育,润物无声,化于无形。同时应与时俱进,积极改进教育方式方法,运用现代化网络课程平台的影响力,打破区域的限制,从而提升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文化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例如,打造线上+线下思政中国传统生态思想课堂,组织学生参赛,录制网络保护生态思想小视频,更生动新形象展现校园文明行为,或者是开展网络课堂“讲好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小故事”等渠道平台,积极组织课下学生拍摄微视频,发挥学生思政学习的主体性。

第二,将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资源在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课堂中建立互联模式。教育存在着明显的校际、校内差异。这些都使得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资源的教育存在着明显差异。各高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地域特色,进一步扎实推进将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资源教育在各地方高校呈现不同的时代、实践影响力。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资源各地特色不同,这些都可以在各地分享,例如,定期召开线上+线下学术研讨会、培训会、高校龙江讲堂,将这种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资源融入课堂建立互联模式,实现跨地域也可以资源共享。

第三,将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生态文明课堂中共同打造生态研学基地。例如,在高校课堂开展各具沉浸式、互动式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文明打卡活动,开展生态旅游出行、生态研学实践和生态主题教育的新方式。让师生穿越时光、追寻生态印记的研学实践之旅。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帐、算长远账、算整体帐、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3]也是增添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可操作性,提升学生主体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268.

[2]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30.

[3]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8.

作者简介:李迎春,女,汉族,1989年1月出生,黑龙江黑河人,黑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教学案例研究》(GBB1317077)。

猜你喜欢
教学路径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创新路径刍议
激发小学生语文教学主动提问的课堂教学路径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小学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路径
小学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路径
基于能力本位、探索汽车检测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
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形成的教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