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钦
摘要:现代教育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具有新时代的教育精神;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具有反思能力;懂得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样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与需要。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素养;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此文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上日程,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而教师专业素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全球化特征,是建设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的重要支撑。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适应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教师专业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
一、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以教育现代化总目标为参照的,是以技术技能为支撑的人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教育者、受教育者的现代化,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与思想,实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育手段与方法、课程体系、教育评价体系和教育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在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步伐加快,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型升级加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被赋予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要求。这要求职业教育打破传统观念束缚,以育人为根本,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先进技术为手段,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主导,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出更多适合中国制造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14年,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三次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着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策略
1.完善教师医疗和卫生保健体系
我们确保教师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除了专业运动员之外,对于大多数职业人员来说,生理、心理素质的专业特征似乎并不是很明显,但却是其他专业素质发展的必要基础,甚至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重要价值。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师医疗卫生和保健体系,从而消除教师职业的负面效应,确保教师身心健康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首先,积极完善教师职工医疗卫生和保健体系。目前,基本上每个职业院校都有校内医疗机构,然而各自的建设规模和接诊能力参差不齐,难以与社会上的专业医院或者知名高校附属医院的医疗水平相比,更没有建立专门针对教师职业病的治疗、预防和日常保健体系,这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极为不利。为此,必须在校内医疗机构的基础上,在区域内建立专门针对教师职工的基础医疗和卫生保健体系对干眼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肩周炎、咽喉炎等教师常见职业病提供预防、简单治疗以及转诊建议等,为教师提供舒缓精神压力、改善亚健康状况的饮食、作息和运动等建议和指导。
其次,积极健全教师职工的心理治疗和辅导机制。目前,职业学校均建有学生的心理辅导体系,但是基本上没有建立教师和职工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体系。为此,一是要在学生心理辅导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舒缓教师心理压力的机制,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教师心理问题的类型、因素和治疗方法,定期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帮助教师克服工作生活当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缓解其精神压力;二是要从管理制度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经验,将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进行分类,通过运用轮循机制实现专业化发展,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和职业高原期现象。
再次,要发挥工会的职能,在闲暇娱乐等方面给子教师指导和帮助。学校工会要积极发挥文化宣传职能,关心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组织和开展有益于教職工身心健康的文化和体育活动,促进教师的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教职工的健康保护工作;协调并发挥校内体育部门的特长,指导教师参加形式多样和丰富有趣的体育锻炼:协同行政部门的工作,办好教职工的集体福利事业,做好教职工疗养、休养和劳动安全等保护工作;积极关注女教职工的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女教职工的整体素质,依法维护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2.重构教师职业道德和规范,捍卫教师的专业操守和底线
社会的发展改变了职业领域中的伦理秩序,从而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职业规范和道德要求。对于职业教育教师而言,时代发展的现实性决定了其职业伦理的内涵和本质,而职业伦理则对其职业规范具有内在规定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内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操守和专业底线的保障体系。首先,重塑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伦理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改革,从而逐步释放生产力的发展潜能,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变化,以计划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社会关系逐渐被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体的社会关系所取代,法治和契约思维逐步深入人心,以行政命令和权威性为基础构建的职业关系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在教学领域,后现代主义思潮开始冲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体制,“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渐获得认同;在教育行政领域,依法治教的理念得到实施,教育法体系得以建立,办学行为开始依托法律体系和办学章程来进行约束和规范,教育管理当中“以教师为本”的提法也屡见纸端:全社会提倡的“尊师重教,尊师爱生”等理念开始被赋予新的内涵: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其他社会人员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以威杈和杈威为核心的伦理秩序逐渐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法律保障下的平等、民主和协商的伦理秩序。
三、总结语
总之,构建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养框架,已越来越引起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重视,并积累了一些经验成果。通过借鉴他国经验,结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要求,并基于本国国情,构建了我国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养体系模型,对于提高整体教师核心素养,培养专业化创新型的职业教师队伍,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增强我国的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陆俊杰.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研究现状与实践反思[J].职教论坛.2013,(10).18-22.
[2]周超.“新准则”实施下的高职院校会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0.46.
[3]张先淑.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0.1-65.
[4]朱前进,郑洪涛.说课--医学临床课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