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粤军
摘要:思维的其中一种媒介就是视觉,视觉思维不仅包括直接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包括心理意象,以及这些意象与实际生活产生的联系。美术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进行观察,发挥视觉思维中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解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创作,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讨论了中小学美术课堂视觉思维的培养途径,以求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美术课堂;视觉思维;培养研究
引言:
在国家“双减”政策下,深化课堂改革,如何实现减负提质增效?加大视觉感受能力的培养无疑将是中小学课堂提质增效的有力举措。因为几乎每个学科教学都离不开图片,视觉化的图形,可以跨越文化,跨越認知背景,课堂中视觉化的思维可让师生沟通变得更顺畅。美术是视觉艺术表达的主要语言方式,美术课堂理应是培养学生视觉思维的主阵地,视觉思维为学生提供了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的美术表现能力,这对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将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思维能力。
1. 视觉思维的概念
视觉思维是一种包含情感象征及视觉样式的想象,以直觉综合感受为基础的思维,与逻辑思维有同等价值,它本身可以独立存在,具有其他意识活动不可替代的价值。这种思维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在视觉上将看到的对象的结构综合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从而对视觉对象进行综合把握[1]。
视觉思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视觉感受能力、审美能力、解读能力、表达能力。视觉思维借助“人们看到的”意象,“用心灵之窗所想象的”,“人们的构绘,随意画成的东西或绘画作品”。在美术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视觉思维帮助人们直接感知和探索,运用视觉意象发挥想象能力的灵活性,使意会知识转变为言传知识,成为现实的表达方式。
2. 视觉思维培养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2.1有助于促进学生视觉思维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视觉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和鉴赏起到重要作用。美术课程中为学生展现了更多更丰富的视觉信息,学生在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的过程中,感受、观察和体验生活,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自己对不同事物的感知以视觉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加直观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促进对美术课程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视觉思维。
2.2有助于激发学生进行视觉思考
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性的通过视觉化的图形语言表达抽象的文字概念,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和联想找出相似之处,在互相转换的过程中把图形语言表达和抽象概念进行连接。利用视觉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打破传统的惯性思维。比如学生可以通过树叶联想到生命,因为树叶从萌芽到凋零的过程与生命的诞生到死亡过程相似。
2.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学生在视觉思维的四个方面能力的综合引导下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视觉美好体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生活中的不同事物,用耳朵去聆听,用双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最后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表现出自己感受到的,想象到的,能够表达“美”的一切事物[2]。
3.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视觉思维能力的措施
3.1引导学生进行视觉感知
日本教育家七田真研究发现越是早期开始教育的孩子,其才能递增率越高。反过来说,如果很晚才开始教育,那么,可以产生才能的萌芽就会枯萎。而0-6岁的孩子认知事物是通过图形记忆。因此,在低年级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视觉感知非常重要。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中,在感知和表现看到的事物的思维活动中,视觉起到重要的作用。视觉具有思维的一切本质,具有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其中包含着学生对一切具有特定特征事物的捕捉能力。
比如在岭南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壮观的大世界”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的直观性图片和视频的介绍,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等多种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庐山瀑布和西北大漠的视频,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说一说在看到和听到瀑布飞流,湍急而下的声音时的感受,引导学生观察流水和沙漠的形状、色彩和纹理。视觉思维其实是用可视化的方式让人产生“画面感”,让学生感同身受,能够全身心的投入。
3.2加强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当人们在观看一个物体时,眼睛总是主动地去探查它。视觉就像一只无形的手,触动它们,捕捉它们,抚摸它们的表面,寻找它们的形状,探究它们的材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大胆的视觉思维锻炼,让学生在视觉思维的解读和分析之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比如在岭南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泥玩具》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展示几张娃娃的可爱造型玩具,让学生猜一猜这些玩具的原材料是什么。学生在生活中见过泥巴,可能小时候也玩过泥巴,但是他们对这种用泥巴捏出来的惟妙惟肖的玩偶造型感到惊奇和不可思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下泥土的特性是什么,学生在了解泥人的制作过程中知道了泥土的可塑性强,但是泥土在塑形的过程中容易断裂,黏性不强。在了解了泥土的特性之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制作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这种以视觉思维激发实践创作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对泥塑技艺的了解,又提高了学生视觉表达的动手能力。
3.3激励学生视觉思维的应用训练
在远古时候文字出现之前,我们的祖先都是用图形来交流的,现存的那些石窟里、崖壁上的壁画描绘的都是图形。中国的甲骨文也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其实就是图形的简化版。同样,学生们的视觉表现能力一般会经过相关阶段,分别是图像提炼与实物提炼,老师们在围绕学生视觉思维应用培养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注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要打消学生不会画画的心理障碍,不会画画也没关系,一样可以学会运用视觉思维。如专门针对这类学生开设校本课程“视觉记录、涂鸦笔记、画信”等等。
比如在岭南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实与抽象的世界》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用线条、色彩画感觉时,可以让学生分析画面来表达感受,比如直线代表平静,折线代表激动或者跳跃,曲线代表柔和和舒适,线条的粗细和重复搭配下的感觉也不尽相同。教师让学生利用不同形状的线条进行绘画,用线条勾勒出简单的情绪或者动作变化。这种不要求形式只要求意象的绘画练习能够提高学生捕捉瞬间意象的能力,也是对线条等视觉思维表达符号的提升训练。学生在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表达符号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丰富思维语言[3]。
3.4涵养学生的视觉文化理解能力
视觉文化理解能力是视觉思维由表及里的展现思维过程,就象剥竹笋一样环环相扣。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们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感受美术创作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共享美的文化熏陶,因此需要借助图像识读来丰富学生的思维语言。
例如初中美术岭美版。第二单元,奇妙的水墨世界,其中分为了鸟语花香和水墨探索。以鸟语花香为例,鸟语花香的学习是水墨绘画与活动的综合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们通过欣赏,观察,了解花鸟外形的千姿百态,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技法通过墨色浓淡关系的变化来创作出相关的作品。借助这个实践过程学生们对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美学文化将得到进一步了解,如课后拓展让学生把中国画与西洋画进行比对,通过图像识读,找出其审美差异,增强文化理解,提升视觉思维,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突破。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对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基于中小学美术课堂培养视觉思维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元素,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为跨学科奠定视觉思维的培养,为新一轮课堂改革,减负提质增效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希. 视觉思维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
[2]曹伟.视觉思维角度下对小学美术课堂绘画教学的解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0(06):36.
[3]王轶媛.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视觉语言探究[J].散文百家,2019(1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