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乡土资源,促进初中生物生活化实践教学

2021-03-24 01:36高丽丽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乡土资源生活化教学

高丽丽

摘要: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还需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开展生物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因地制宜的深入挖掘乡土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乡土资源有机融入生物课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初中生物教材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开展生物第二课堂,提升课堂内涵,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乡土资源;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教学;

引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的现状还不能完全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加上农村学校因为环境、师资、教学设备等的制约,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加之教师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思维陈旧,已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瓶颈。但,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可以弥补以上的不足,丰富生物课堂。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资源观,不断探索、研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发挥乡土资源教学的优势,积极开展生活化的教学,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一、目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照本宣科是以往初中生物课的模式之一,不结合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投入的注意力导致效率的低下。对于创新思维的培育不够全面,往往进行刻板式“死读书、读死书”教育。相关专家团队不充分市场调研完善理论研究制定创新协调的知识体系,从而未能结合客观实际考量知识需求。不断积累相关知识掌握其中的技巧是关键,初中生物能力的提升帮助其积累知识才会满足学习需求提升教学内容。个体差异大使得笼统教学不具备针对性,因材施教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才是掌握技巧的关键,技巧的掌握能够快速掌握知识并提升知识长久力,理论完全消化吸收。创新指引的关键在于引导思维,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升华从而施教于学生。然而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创新指引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大而化之、机械式学习。

二、利用乡土之源构建初中生物生活化实践教学的策略探究

1、巧用乡土生物资源导入课外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乡土生物资源就是这样一份“刺激性”材料,它是學生身边的资源,学生对它有着与身俱来的亲切感,利用乡土生物资源导入课外实践,必然会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与生物课堂产生共鸣。

例如:以《光合作用》为例,在“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这一课时时,可以把学生带领导课外,引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叶制成的标本和学生自己采摘来的新鲜叶片进行课外实践的导入。

导入的设计:教师先展示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枫叶、银杏叶等制成的标本,让学生感受叶的自然之美,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采摘到的叶的形态和叶在枝条上着生的方式。最后教师提问“叶的形态各式各样,那么叶的基本结构相同吗?它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呢?”由此来导入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在农村学生的生活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的叶,平时学生都习以为常、见惯不怪,不太注意叶的形态之美,更不会把叶的着生方式和结果特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联系到一起。教师通过叶标本的展示和学生采摘叶时对叶形态和着生方式的观察,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叶结构的兴趣、明确这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身边的生物资源可以制成漂亮的标本,并感受叶的自然之美,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利用当地生物资源实现学生课外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当地校外的生物资源远比校内的丰富,教师在利用当地生物资源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发掘当地生物资源时,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利用当地生物资源与初中生物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采用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如参观、讲座以及访问等,增加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渠道,使得学生能够提高对生物和社会以及科学之间关系的理解、掌握,充分激发自身的学习动机,逐步增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例如:在讲解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章节时,教师可以开展户外调查,让学生能够从当地的河流中进行取水,并对河流水质进行科学的检验;可以让学生对当地垃圾的回收处理问题进行走访,写出科学的调查报告;在讲解古代生物进化章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动物园或者是博物馆进行参观,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古代生物的进化,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穿插乡土资源,化解课外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攻克教学难点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必经之路。在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设置了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生物学概念和知识点。若要想帮助学生吃透这些难点,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当地的乡土资源,从学生耳濡目染的乡土知识入手,带领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把那些抽象的生物知识和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这样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教学《生物多样性》这一知识点时,需要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一概念比较复杂,超出初中学生的理解水平。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教学中带领学生在捕鱼季节时候去河边观看各种各样的鱼和动植物种等。

设计思路: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课外实践,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生物多样性中的三个多样性。

设计意图:利用同学们身边比较喜爱的小鱼和植物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带领学生去观察比较熟悉的各种鱼类,让学生说出不同鱼的名称,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就把鱼分成不同的种类,教师稍加引导就能很直观的引入“物种多样性”这一概念。此时教师顺势展示金鱼,并提问:金鱼这个物种下面为什么还有不同的品种呢?这样就简单地、直观地过渡到“遗传多样性”这个概念上来,也让学生很容易的理解金鱼有不同的品种是因为体内的遗传物质不同引起的,把抽象的生物知识形象化,学生易接受,从而也顺理成章的引出了“生态系统多样性”。到这里教师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乡土资源把生物多样性内涵形象化了,也把这一难点给化解了。

4、利用乡土资源,积极开拓第二课堂

(1)、种植农作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在学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后,学生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是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不太理解,也不能系统的掌握各发育阶段的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在自己花园或田间选种一种或两种能开花结果的的农作物。种植的全过程由学生自己观察并如实记录,在到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种植成果。这样可以把生产实践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不但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通过采集制作标本,培养学生生物学技能

课外时间,教师可以带领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到野外采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捕捉蝴蝶、蜻蜓、蜘蛛等小动物。回到学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动手把这些材料制成动植物标本,充实课堂教具。这样,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技能。

结语:

在目前阶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积极对乡土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不断地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初中生物学习中,让学生可以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给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景喜林.浅析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21(29):125-126.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乡土资源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批准号:C-c/2020/02/86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教学乡土资源生活化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凸显和传递重要概念的实践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