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当今,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结合不密切、过于依赖教师的个人能力以及缺乏科学完整的评价反馈机制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师修养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抓手,探析新时代高职院校实现课程思政持续稳定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 立德树人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和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结合不密切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在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过程中,育人内容浮于表面,脱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和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等问题屡见不鲜,难以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发展需求选取典型、生动的教学案例,导致实际教学效果难以到达预期。二是“为思政而思政”。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在于育人,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为应付日常的检查和教学指标,一些教育过程流于形式、走过场。课程思政应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反应社会主旋律的素材案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二)课程思政的开展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个人能力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和组织者,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直接决定着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作为一种新的育人模式,课程思政仍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需要运用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然而,由于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并未接受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难以深入挖掘适合学生思想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课程思政流于形式,缺乏生动形象地教学内容,未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缺乏科学完整的评价反馈机制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大环节,评价反馈对于教育者掌握教育效果、改进教育方式意义重大。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精准科学的评价反馈可以全面了解课程思政开展的实际效果,从而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然而,现阶段的评价反馈体系,多以量化性指标为主,突出对教师论文及科研成果的考核,对于相关教学效果以及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考核则明显不足。这也直接导致教师教学热情不高,难以认真挖掘相关课程思政元素。现阶段的高职教育更加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而也更多地关注这些领域的考核,但是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及价值引领与关怀的考察则是缺失的。因此,要想推动课程思政持续稳定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机制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二、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措施及路径
(一)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就是要打破仅仅依靠一两门思政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高职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理想信念教育与高职教育体系相结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真正发挥课程思政的良好教育效果,就必须深入挖掘各门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着力构建一体化、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将学生所需的思想观念、价值规范、政治观点等统一布局,全面规划,从而打破现阶段各门课程闭门造车、“各自独立”的状况。
此外,还要结合学生思想发展所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发掘各门课程中最适合、最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学生发展所需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指引的全覆盖。
(二)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建立专业团队
高职院校要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对教师进行专门的课程思政培训,提升教学能力。例如,可以定期举办课程思政培训讲座,邀请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交流讲学;各院系依据自身专业课建设情况,定期开展课程思政专题教研活动,分享总结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增强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实际教学效果。同时,各院系也可以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对相关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从而为扎实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引領学生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在“大思政”背景下,积极构建专业化的课程思政团队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不仅可以解决当今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领域单打独斗的局面,更可以推动课程思政的专业化发展。要着力构建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等组成的专业化教学团队,针对学生思想发展特点,共同设计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深入学生,收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专业课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反馈的问题,改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并积极与思政课教师沟通,完善专业知识与思政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共同发力。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奖励机制
首先,改善课程思政检查方式,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考察与考核方式,通过课堂听课、召开座谈会、走访学生等方式,对课程思政的开展效果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评估,建立常态化的教学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其次,改进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在评价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情况,注重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考察,避免使用单一指标和仅仅依靠教学结果作为评价标准。要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教学主管部门以及学生共同商讨制定评价标准,以评促教。第三,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奖励机制,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评价考核、评奖评优、职称评聘等直接挂钩,对学生反映强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给予奖励表彰,达到以奖促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雪慧.提升高职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路径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21(10);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3]高珊,黄河,高国举,杜扬.“大思政”格局下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0(10);
[4]孔德兰,王玉龙.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及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3);
[5]冯筱佳,邵二辉,谌夏.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8);
[6]王源.高职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方法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0)。
作者简介:
干冀春(1974.4- ),汉,籍贯:浙江平湖。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大思政”理念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GXDJ2021B44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