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化解

2021-03-24 01:26:59余进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6期
关键词:高年级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余进

【摘要】学困生的形成不是因为学生学习方式偏差或者学习能力不强,而是因为其本身对学习丧失继续学习的兴趣,缺乏对知识的探索情感,进而造成学习成绩不佳,学习状态不好和学习兴趣低迷的结果。学生在课堂中或者在课后感觉学习吃力,较为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所以在成在学习中产生抵触心理。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是小升初的重要学习科目,也是学生在成长阶段应该掌握的科学技能。因此,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学生学习困难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原因找到化解问题的办法。以便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学生学困心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认识,不断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与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中应用最科学最有效的办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勇气和决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思维能力;成因及化解

引言:小学教师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来分析,应该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不应该成为教师口中的学困生。相对于学习刻苦的学生,也许在学习成绩的分数上来看并不是处于领先地位,这将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对我认知中,常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学困生会遭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冷落,自我灌输学习能力不强的沮丧心理,为此常会放弃继续努力学习的劲头。要想学困生保持斗志昂扬的学习状态,找回自信心,积极地参与到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科学学习中,就要求教师不断重视该类学生,多在课堂或者课后进行鼓励,从心理上让学困生得到关心和爱护。与此同时,数学教学在课堂中要将逻辑和实践不断融合,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效课堂,根据教学计划,将更多的数学思维和实践技能教授给学生。

一、用爱关怀,探寻学困原因

关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最原始的情感。学困生在感受到教师好家长的关爱时会产生满足心理,认为教师不会因为其学习状态不佳而放弃,在理解教师心意的同时,能够从心理和行为上接纳教师的意见和教诲,根据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更加有动力和兴趣去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对学困生时刻灌输爱的感化教育,破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与学习的抵抗情绪,让拥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与普通学生拥有共同的关注和爱护。在学习生活中要多与学困生进行交流,之间让其摒弃自卑的心理,达到乐观开放的健康心态。

二、指导学困生合理的学习方式

学困生的成因较为复杂,虽然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能够树立起自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跟随上学习进度,在学习态度上也非常的积极。但是在考试或者测验中成绩往往不够理想,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智力分配不协调,都是让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例如,在教授“简易方程”时,小学数学教师不要只是对同学进行单一知识的讲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要有目的性的培养同学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帮助小学阶段同学树立良好的,理性的思维方式,可以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更有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同学理解方程的含义,然后通过方程的含义为同学制定适当的题目,从而让不同阶段的同学都可以对方程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

三、将数学与生活融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的基础知识与教学实例都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个体化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思维能力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思维反应敏捷度。和传统教学手法相比,小学中高年级教学实践中,能够对生活进行探索,通过探索的过程积累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转换。例如,在教授“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一改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的授课形式,结合现代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尽量与生活结合起来,为同学形象有趣的展示什么是多边形以及如何求得多边形的面积。通过这样灵活有趣的授课形式,可以使得小学阶段的同学形象地感受到多边性的含义,并且通过教师丰富灵活的教学形式,也可以使得小学阶段同学有效地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通过丰富自己的授课形式和拓展自己的授课内容,可以有效地帮助改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学习问题。

四、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传统教学课堂和手法的观念下,学生多数处于被动学习,教师可以主导教学课堂的节奏与主题,从而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根据小学生年龄阶段较小的特点,不能够自主养成认真学习基础知识的正确认识,很难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的被动学习只能加深学习负担,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数学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根据新课程教学要求,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不仅局限于课堂中,也要体现在生活上,逐渐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不再抗拒教师的帮助。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能够获取学生急难愁盼的问题,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给予更多的帮助,从而让学生放弃负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根据教师引导,独立性和自发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来参与课堂实践,在潜移默化中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引导,摒除被动学习心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渴望。

结束语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思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运用上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平时的师生交流中,要增进互助沟通能力的培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确保教师能够获取学生学习状态和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良好的成长。解决学困生的问题是一项需要各科教师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的解决相应问题,把问题解决在源头才是最有效的办法。小学数学教师要来及学习和教育是双重责任,只有通过情感的转化和科学教学方式才能彻底改变学困生的复杂问题,让学困生在心理上接纳教师的建议,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 韦柳萍. 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  2021(2019-8):19-19.

[2] 冯剑. 農村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 儿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8, 000(012):186.

[3] 唐槟.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35):1.

猜你喜欢
高年级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