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槐
【摘要】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核心素养表现出思维意识与人文特点,应用数学知识,可使数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现阶段,我国正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数学应具备合格的教学质量,同时要求学生不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小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数学综合能力,将其视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制定合理的数学教学方案,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充分融合,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数学知识。同时,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数学;学生学科素养;常规教学融合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包含了10个核心素养:其分别为数感、空间观念以及符号意识,还包括几何直观、运算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观念,此外还有模型思想、推理能力以及应用、创新意识。所谓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数学,使自身的综合性能力得到提高,核心素养并非数学能力,或某种知识与技能。核心素养是以数学知识技能为前提基础,它可以反映数学的思想与本质,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以及持久性。
二、核心素养在数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
核心素养有着广泛的内涵,教师想要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必须将学生当成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教师除了要教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
三、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与常规教学融合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打开学生兴趣之门
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它关系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这也是提高核心素养的第一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需按照每个单元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课堂当中。例如,教师在讲授《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时,需考虑小学生目前主要为形象思维,教师在讲解复杂、抽象的乘法知识过程中,需尽可能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在《乘法》教学中巧妙地融入生活化元素,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教师应结合学生前面学过的加减法,所创设的情境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小明和爸爸在商场里买了2个笔记本,单价为5元/本,1个书包,价格为60元,5支铅笔,单价为1元/支,爸爸向营业员支付了100元,可找回多少钱?教师提出这些问题之后,需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分析题意,将其转化为生活化问题。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探讨时间,观察学生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生活化问题得到科学解决。
(二)创建合理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有基本的数学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时,可以结合学生的购物经历,以此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师可在课堂上模拟“商品买卖”,由学生充当售货员、顾客等角色,学生在人民币和商品的流通中,学会如何运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例如:顾客想要买5件单价为80元的毛衣,共需多少钱?买3套单价为28元的数学试卷需多少钱?学生通过扮演售货员,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此时,教师需利用学习氛围如此热烈的这一时机,将竖式运算穿插到教学当中,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豎式运算,要求学生在笔算过程中,必须按照乘法的顺序,同时遵循进位原则,这样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
(三)构建问题情境融入数学核心素养
从核心素养角度来看,问题情境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它将问题情境与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式的思考环境,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素养。从教学层面来讲,可通过划分教学流程,以此创设问题情境。首先是课前导入,其次是课堂讲解,接下来是课后练习,通过创设与课堂相符的问题情境,确保教学得以顺利开展,同时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
(四)多学科融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1.推动数学与美术融合教学,增强学生审美能力
数学教师在讲解图形知识过程中,通过渗透美术内容,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可利用七巧板将其拼接成老虎、大象以及金鱼等动物图片,这样就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图形感兴趣,且其美术审美能力也得到间接提升。
2.推动数学与体育课程融合,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由于体育学科不受课堂的限制,是真正的体验教学,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小学生必须懂得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例如,小学生刚开始接触圆时,教师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可在体育课堂上要求学生组成一个圆。教师也可绘制一个简单的圆形,用鲜艳的颜色将圆心、半径标记出来,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时应注重设计体验,使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圆的概念,学会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推动数学与语文课程融合,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许多数学家为了证明一个定理,花费了一生的时间,他们身上这种勇于追求真理、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值得所有人学习。因此,教师可通过讲解数学家的生平事迹,使小学生认同数学学科。例如,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对数学家们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其数学探究兴趣。就拿我国著名数学家的祖冲之来说,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研究圆周率,经历的失败不计其数。然而,正是那种坚定的信念,让他决定将毕生投入到研究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渗透人文素养,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数学、语文融合在一起,真正体现出融合教育的作用。
若要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需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及品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具备适应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调动其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不断探索。由此一来,学生既可以掌握知识,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何龙.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1(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