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华
【摘要】教师在选择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和题材时首先要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要综合参照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选择一些易于幼儿接触开展,同时能够激发幼儿兴趣与好奇,具备很好的教育实施价值的活动类型。这样才能够基于这些活动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外部世界,让学生的视野可以得到拓宽,丰富他们的各种生活常识。这才是在幼教时期设计各种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要达到的综合效果,也是帮助幼儿更加积极健康地成长,让他们获取更多有益的活动收获的过程。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游戏;教学策略
引言
当下很多幼儿园都在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园目前所构建的科学游戏活动虽然形式非常丰富,但游戏活动中缺乏融入游戏的科学探究。那么,如何在科学活动与游戏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结?如何在科学活动中找寻到"游戏趣味"的课程建设体系?这就需要幼儿教师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坚持游戏化的科学探究实施路径,在激发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过程中,从而最终培养并提高幼儿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在科学游戏中增强幼儿的合作能力
科学游戏没有边界,教师让幼儿随心所欲地玩。不仅能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还能增强他们自我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一个至少有两个幼儿参加的科学游戏"我的树"中,游戏会对幼儿假如视而不见,绕道而行。教师为幼儿挑选的一棵树前,让被蒙住眼睛的幼儿感受到树的不同。例如,一个闭着眼睛的幼儿抱着一棵树,认为它很细。幼儿帮助闭着眼睛的幼儿把他们的手放在一个长有疤痕和苔藓的地方。当幼儿完成搜索时,教师带着蒙着眼睛的幼儿到起点,然后幼儿把眼罩从眼睛上拿下来,睁开眼睛,去寻找他刚摸过的那棵树,每棵树都有自己的特征。幼儿认为科学游戏很有趣,因此,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游戏中的知识,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嗅觉和触觉,同时也有效地增加了幼儿之间的合作机会。
二、创新游戏过程,建立良好的科学内涵
创新是幼儿教育发展的推动力,所以在开展游戏化科学活动的教学创建过程中,应该关注幼儿的智力发展情况和明确教学目标,应该积极关注社会发展及新媒体等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将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人物或事物融入到游戏活动的场景中,如果无法以实物展现,可以用图片进行展示,在图片中用较为写实的风格引起幼儿的参与和认同,同时以动态的过程在游戏场景中复原幼儿的所见、所闻,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从而自主地发挥想象去开展学习。在幼儿游戏化教学中,应该用环境的创设最大化地将知识保留,并将他们的思想引向更广阔的空间。例如,在进行科学活动《纸的力量》实验中,可以预先让幼儿通过自己喜欢的折纸这种方式,进入活动的氛围,之后可以更多地用不同的纸构成相关的结构,形成让幼儿眼前一亮的科学应用,这样就会引起他们很大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多地将纸张应用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让它幻化为不同的"器皿"、"道具",这样就能把力学、物理学甚至化学的科学知识融入其中,给幼儿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实践的内涵。
三、规范游戏边界,明确科学活动认知内容
幼儿园是幼儿重要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在开展科学活动与游戏匹配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幼儿园的特点和幼儿的情况规范游戏及游戏边界的创设。在游戏道具的配色方面,要考虑到幼儿视觉特点,用简单的色调和游戏环境让他们从色彩中感受到游戏的情境。例如,在进行大自然相关的科学活动课程时,游戏的规划中应该用绿色、蓝色、白色为基础色调,构建草原、森林、蓝天、白云等布景,让幼儿从这些颜色的刻画中引起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特别是能够感受到这些色彩的来源。幼儿对于颜色的对比比较敏感,因此在创设对比比较强烈的游戏时,设计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整体效果,在强调局部的美感时,也要注重整体的协调性,并且用艺术性的抽象设计给幼儿增加更多的想象,规范统一幼儿园的设计配色原则,这样使得幼儿能够根据色彩的搭配,得到比较直观的游戏感受。要深刻認识到科学活动教学本身是一种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过程,必须重视边界划定,确保幼儿学习方向的正确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游戏是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科技教学的一个主要方法,通过科学游戏的合理设定,不但能够更有效的调动孩子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对孩子多种能力的训练,从而促使孩子更加全面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用游戏化教学赋能幼儿园科学活动,应该因地制宜,充分调动教育资源,将游戏与科学教学相辅相成,让游戏成为幼儿学习的原点,优化游戏环境,不断创新教育理念,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成长,增长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田娟.从儿童兴趣出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探究[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20,(10).90~91.
[2]吴晓明.创设“益玩趣学”的科学教育活动环境初探[J].幼儿教育研究,2020,(1).11~13.
[3]李向苹.幼儿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20,(1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