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下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

2021-03-24 01:26纪贵铭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6期
关键词:欣赏课美术初中

纪贵铭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迅速成长的重要时期,美术教育成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对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策略

美术欣赏课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美术作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完善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美术欣赏课,学生能够从审美的角度感受事物,通过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美术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者的了解,获得直观的感受和真实的情感,进而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明确美术欣赏课程的目标

首先,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初中美术欣赏课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这一目标,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是客体、教师是主角的形式,让学生成为欣赏的主动参与者。这就需要初中美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充分发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感知艺术形象,体验艺术情感,真正成为欣赏的主体。其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多元思维习惯,也是美術欣赏课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大胆地进行想象,从多个角度感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这样评价美术作品就不是以教师的审美角度、观点为唯一的标准,而是每位学生都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鉴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盲目判断,只要他们的评价有根据,教师就要及时对他们进行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审美自信,进而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高效课堂下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

1、注重学科整合,加深学生理解

每一种学科知识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应融入多种学科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如融入古诗词、音乐等。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尤为著名。古代强调诗、画一体,凸显出来的是诗情画意,古诗词与山水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时,领会古诗意境,从而加深理解。如陶渊明的《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首诗的意境与当时的山水画表现出来的意境是一致的。其实,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好画,欣赏课教学中融入古诗词,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音乐是最具震撼力、感染力的艺术形式,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融入音乐如“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可以起到陶冶学生情操,加深作品理解的目的。如《中国古代画作欣赏》教学中,可以用《雪景寒林图》、《早春图》等作品配上音乐《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切实加深学生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有效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美术欣赏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赏达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一体机、投影仪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画面有直观的认识。如,在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学生很难完整认识这幅作品,这时,教师就可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全部或局部的放大观赏,充分展示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征,这样更有利于展示作品的精华部分。所以,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从根本上打破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尊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也增加了学生对作品的直观认识,拉进了其与欣赏物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在观赏中提高审美能力。

3、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激趣导入

在美术欣赏课的导入环节,教师的语言表述应尽可能简洁、生动,要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运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诗歌、音乐、图片等形式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欣赏中国画《傲雪红梅》时,教师可以用歌曲《红梅赞》《梅花三弄》等导入,以角色置换的形式,使学生快速进入赏梅的课堂情境。教师在课堂中应尝试以赏梅—咏梅—赞梅—趣画梅花的环节,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完成教学过程,以诗、曲、画多角度体验中国画的魅力。在欣赏《清明上河图》时,教师可以直接展示图片长卷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在欣赏《向日葵》时,可以用名画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探索画家作品的特色和艺术表现技法。

4、妙讲内容,增强情感体验

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适当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如讲解理论知识、分析艺术画面等。讲解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生动、形象、精练的语言能使学生产生别样的感受,吸引他们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如运用生动的比喻、丰富的谚语等,都能有效提高语言的形象性。教师还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令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有趣。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运用语言,尽量做到简明扼要、生动有趣,结合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运用不同的语言。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理论知识还不够扎实,教师应多运用形象、通俗、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如欣赏作品《开国大典》,由于时代差异,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讲授作品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内涵。当然,教师在精讲中也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富有情感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体验作品时受到感染,从而促使学生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如欣赏《希阿岛的屠杀》这幅作品时,教师用低沉缓慢的语速再现作品中表现的悲剧场景,使学生感受到艺术家表达出的悲愤情感,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而言之,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方法,而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辨证的思维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触类而旁通”,这样,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赵荣.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学生的语言匮乏现象刍议[J]. 美术教育研究. 2015(20)

[2] 袁坤.  试论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32)

[3] 翟三.  中小学美术欣赏课应怎样教[J]. 中华少年. 2015(29)

[4] 韩玲.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运用[J]. 新校园(阅读). 2015(09)

猜你喜欢
欣赏课美术初中
美术篇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