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女娲文化初探》案例分析

2021-03-24 20:46姜济靖
陕西教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女娲语文课程评价

姜济靖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学校应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在众多的课程资源中,本土文化是最具特点的组成部分。它源于生活,是语文教材外延的一部分。结合本土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学习从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不仅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而且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也能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基于此,紧扣本土文化,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形成别具特色的地方课程将会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平利县是女娲故里,建县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独特,有着丰厚的本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语文学习资源。

一、借用图片等资源,在画面想象中体验可爱的家乡文化

每一地区的文化都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渐渐呈现出既具有民族文化共性又独具地方风情的个性特色。女娲文化既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又在长期形成的过程中,具有了本地特色。地方文化部门将其内容通过文字、画册、建筑等形式展现在大众视野里,也成为了我们语文学习的生活化资源。

《平利女娲文化初探》教学时,这样导入:图片展示甲骨文中“女”字的形态和小篆中“娲”字的形态,教师提问:“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字吗?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同学A:“我想到了女娲广场。”同学B:“我想到了女娲山。”教师:“同学们想到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与之相关的生活场景,今天的学习将会走进这些生活场景,从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还把广场壁画《女娲造人》的图片和本地文人绘制的画册展现给学生,将学生带入到远古的生活画面中,并将读本《可爱的平利》中介绍人类始祖女娲的历史传说引入到课堂中,学生读这些文字时,带着想象的画面,没有了历史的陌生感,同时激发了阅读的好奇心。这正是生活化阅读的状态。教师的呵护与介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就这样,把本土文化融入到语文学习中,把生活资源的运用与语文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借用图片、文字,激发学生探索家乡文化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家乡自豪感,达到语文实践教学的目的。

二、创设生活场景,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本土文化能使人身临其境,有说服力,有亲切感,能够有效地克服当前语文教学中教育者无法亲身体验的困难,能够一下子把悠远的历史拉近到受教育者身边,使语文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利县女娲文化广场位于平利县县城中心,占地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6千平方米,突出了标志性、艺术性、生态性、开放性,反映了平利县厚重的女娲文化底蕴,也提高了城市品位。女娲文化广场上,建有4根女娲文化柱,上面雕刻着四幅反映女娲文化、以女娲传说为主要内容的巨型浮雕。

在教学《平利女娲文化初探》时,创设场景,播放有关女娲文化广场的小视频,让学生欣赏文化石柱,听女娲传说,如抟土造人、斩妖除魔、断鳌立极、炼石补天等,促进了学生对女娲文化更全面更立体的了解。

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有些知识学生接触少,会有一种距离感。适时引入本土文化,无疑会大大增强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他们认识到生活处处皆语文。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会以课堂为起点,到图书馆、阅览室、书店、户外等场所寻找更多的资料,以满足自己对本土文化和语文学习更深入了解的需求,真切感受“大语文”的魅力。

在《平利女娲文化初探》课堂上,教师抛出了一个疑问:“还有一种说法是女娲文化遗址不在平利,而在湖北。是不是这样呢?学校图书室有《女娲文化研究》一书,全书收录女娲遗迹在平利的论文28篇,大家可以借来读一读。”引导学生将学习活动从第一课堂转向第二课堂,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这一环节的教学,正如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在《打造“三个课堂”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文中指出的那样:“‘第二课堂’主要是深化学生在‘第一课堂’所获得的间接认知,立足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活动和课后服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教师还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参观女娲庙,让学生回归社会生活,去了解并搜集女娲文化的资料。学生兴致很高,在课余时间走进女娲山景区,听大人的介绍,拍照,查阅资料,自己观察,然后在课间向同学讲述女娲故事,制作手抄报。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彰显了“第三课堂”的理念——让学生在参观中学、体验中学,还将热爱家乡、关注社会的情怀也融入到了每个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提升了他们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提升了他们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有利于实现培养具有传统文化根基和健康人格的现代人的目标。

三、实施量化评价,在激励中培养探索家乡文化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重视态度,正确引导,充分发挥评价的检查、反馈和激励作用。端正的学习态度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点关注、着力培养的学习品质。生活化语文的学习具有项目式学习的特征,有知识的探究,更多的是在实践中探究,形成学习成果。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两项作业:(1)参观女娲庙,按评价表的要求完成作业单(如表1)。(2)阅读《女娲文化研究艺术》一书,说说有什么收获。两周后,反馈交流会上,教师用展台展示了优秀作业成果,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大加赞赏,并颁发了小奖状,鼓励全班学生向他们学习。

2.关注过程,激发兴趣,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肯定学生积极的发言,也要鼓励发表不同的见解,更要大加赞赏批注阅读的学习习惯。

3.生生互评,体现主体,注重评价的多元与互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激励功能。课堂中,教师时常追问学生:“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对于他的回答,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对实践作业参观女娲庙的效果如何评估?针对设置的作业单,教师设置了与之相对应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学生按照评价表的要求在家长的陪护下,开展实践活动(如表2)。

评价系统既有促学功能,也关注了学生在情感、观念、思维方面的表现,对过程进行了量化,整个评价结构化,激发了學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探究欲望。

语文教学必须关注本土文化,重视开发和利用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把语文教学和本土文化有机整合起来,拓展语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构建有地方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语文教学地方化、特色化,让本土文化成为语文教学实践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作者单位  陕西省平利县城关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女娲语文课程评价
女娲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女娲造人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女娲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