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化语文活动的实践研究

2021-03-24 20:46吕国文
陕西教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生活化活动生活

语文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显著的变化,但应试教育的局面依然严峻。就目前语文教学而言,很多老师依然坚持灌输式的陈旧教学理念。今年,陕西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刘建林厅长提出打造“三个课堂”,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随着此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同时也促使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反思。如何从观念走向行动,将理论话语转化为语文教学的实践话语?如何探索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的实践路径?本期稿件以“生活化语文活动的实践研究”为主题,尝试构建生活化语文活动的课程体系,从“学科、文化、实践”三个方面入手,培育有“社会责任担当”之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期待和我省的小学语文老师一起践行和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栏目主持人  吕国文

一、生活化语文活动的研究背景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阐释了自然主义思想,就是要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的秩序来进行教育,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儿童,让儿童遵循自然规律率性发展;杜威在《教育论》中提出基于孩子的经验在活动中学习;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教学做合一”,都向传统的学习方式发出了挑战。

对于生活与语文的联系,叶圣陶、吕叔湘早已提出来了,但是并没有引起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观念上的大幅度改变。上世纪八十年代,“大语文教育”提出了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契合,一批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改革实践,形成了“综合教学法”“生活教学法”等教学论点。

温儒敏在《语文教学如何沟通课内外的阅读》一文中谈道:“学生有他们的‘语文生活’,有他们的语文‘圈子’与表达形式,包括课外‘闲书’的阅读交流、上网、博客、QQ,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他们语文能力成长的重要方面,又关系到语文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形成。”文章还指出:“语文课改一定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并能多少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

学生的语文生活是宽泛的,是宏观的,既有共性,更多的是个性,如何建构学生的语文生活,介入学生的语文生活,生活化语文活动作为与语文课堂教学并行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架起了从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学习的一座桥梁,搭建了一个介入学生语文生活的载体。

二、生活化语文活动的概念

生活化语文活动来源于社会生活,基于语文学科,最终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提升语文素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形成自己的语文生活,这是我们希望的一种理想状态的语文学习方式。它以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状态最终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

活动的本质是实践,生活化语文活动把实践活动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抓手。比如,阅读活动、研学活动、红领巾电视台活动、诵读活动、建设图书角活动等都是要学生动起來,手动起来做、写,脑动起来思、想,嘴动起来说、读。

语文活动首先具有语文性的特点,是以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的提升为目的的活动,落脚点在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比如,在“行走在小城的春天里”的研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让学生积累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古诗、名家散文,阅读一些关于小城的神话故事,然后走出校门,沿河滨路、月湖桥、清水广场、女娲文化广场进行游学。在游学活动中,学生在春天的小城里依景诵读古诗,赏景运用词语,观景聆听散文,最后通过手抄报、习作的形式进行表达的实践,有机地将读、做、用、听、写融合在一起。

生活化语文活动,就是要求学生从生活中逐步、渐进、熏陶、练习、实践,以一种愉悦的、自我的、主动的、多形式的方式学习语文。相对于课堂教学和其他组织严密的学习活动,生活化语文活动则是比较松散的,有共同体一致的同向度提高,更有基于学生自我的个性化发展。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的教学是要求学生统一于一定的要求、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内容、一定的顺序等规划之中的。虽然我们也常常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但四十分钟的课堂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展示自己的个性。比如阅读课文,只是尽可能地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把个性化的阅读展示出来,而不能让他们自由地进行学习。生活化语文活动则是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地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学习内容,并主动以自己喜爱的、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时间、空间也不拘于同一时段、同一地点,但目标是一致的。

总之,生活化语文活动带领学生在生活这个大空间里进行语文学习。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地点、学习的方式都有了极大的选择空间,学生也有了足够的个性发展的空间,但是又有共同一致的目标。

三、生活化语文活动研究框架

1.生活化语文活动的构想

生活化语文活动面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在自然界中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在文化交往中的理解中获取经验,通过实践、探究、体验、游学等活动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获取语文知识、能力、方法,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历练必备品格,在活动中、读写中凝聚学科素养,最终形成自己的语文生活,完善生命教育,提升生命成长的品质。

生活化语文活动形成了一种与课堂教学不相悖的新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最终又回到课堂,达到变革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我们主张的是学生主导、教师适当引领、家庭尽量支持的读说写结合的一种没有太多约束的语文学习形式。

生活化语文活动不是仅仅停留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某一个知识点的体验、内化,对某一种能力的提升上,它的核心是在活动中体验、实践,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多读和多写,有了活动的读和写,更易于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更易于调动学生写作的愿望,进而让读和写成为自主的、民主的、自发自为的行为。生活化语文活动坚持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多读多写,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语文能力,培养语文学习习惯,不再把语文学习完全界定在语文领域,而是着眼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例如,班级阅读活动中的小组阅读活动。首先,将班级成员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以自主选择的阅读形式看完一本书。但是,自主不等于放羊式开展,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指导阅读方法和形式,让学生的阅读活动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校园生活。其次,教师将书目提供给家长,让他们在空余时间与孩子一同阅读,让阅读活动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这种以教师主导介入、学生主体融入、家长辅助参入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在一种自然秩序的状态下促进了学生阅读生活的形成。

2.生活化语文活动的课程构建

生活化语文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走进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家课程三个层面进行了有效实践,形成了《魅力平利》《传统节日》《经典诵读》等语文活动课课程,并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学中进行了应用,探索了识字和说明文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其中,《魅力平利》校本课程从“文化平利”“人文平利”“行走平利”三个板块的设置中充分挖掘平利本土文化,围绕“热爱家乡”这一人文主题,开发了系列生活化语文课。在《女娲文化,平利之光》《人杰地灵平利川,天宝物华弦子腔》等课中带领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了解、认识、体验了本土的女娲文化、戏剧文化。在《相约龙头村》《探访秦楚关垭》《寻访百岁抗战老兵》《诵茶经 问茶道》活动课中,带领学生走进龙头村,观赏、阅读、感受农耕文化;走进茶园,采茶、制茶、诵茶,体验茶文化;走进关垭子,了解楚长城文化;走进抗战老兵纪念馆,感受革命者的丰功伟绩等,活动突出“实践”二字,突出“趣味”特点,突出“户外”因素,渗透语文元素和人文精神。

3.生活化语文活动的主题实践

生活化语文活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设置不同的主题,把主题思想辐射到每一节独立的活动课或者每一次实践活动中,并与德育进行有机融合,奠定学生品格形成的基础。目前,生活化语文活动已开展了“经典诵读”“大阅读”“本土文化”“传统节日”等主题实践活动。在《经典诵读》活动课程中,我们设置了“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红色经典”等主题,分年段进行诵读,以诵读课和诵读活动展示等形式让主题思想进入学生的体验中,浸润学生的心灵。在《大阅读》活动课程中,我们设置了不同作者的主题阅读,如对曹文轩系列作品的阅读;结合整本书阅读,我们设置了不同类型文本的主题阅读,如成长类小说的阅读、科普类文本的阅读、童话类文本的阅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汲取营养,提升阅读品质。在《传统节日》活动课程中,我们分别以十三个传统节日为主题,以课堂教学读写与课外活动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带领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体验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

4.生活化语文活动的样态特征

生活是生活化语文活动的桥梁,连接着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活动是生活化语文活动的学习形式,学生以活动的形式学习知识,习得能力,形成习惯,修炼品格。语文是生活化语文活动的核心,限定了活动的学科范围,限定了从生活中学习的内容。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活动涉及语文的方方面面,并在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活动课程等方面形成了不同的生活化语文活动的样态,但是又有相一致的特征。

(1)生命的成长。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的,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语文活动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在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生命为纽带的。而每个生命又是独立存在的,这个生命在活动的体验、感受中成长着。

(2)文化的传承。文化传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生活化语文活动贯穿始终的一个内容。本土文化是每一个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根,不仅要去了解它,更要去传承它。要在语文活动中将这种文化性作为重点和亮点凸显出来,把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喜愛变为具体的,使之成为生活经验的积累,变成生命里厚重的一份积淀和力量。

(3)生活的体验。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历史,构成了人类的生活圈子。语文活动将课堂学习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运用多种灵活有趣的形式,鼓励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参与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学生玩在其中,乐在其中,收获在其中,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语文气息。

(4)语文素养的落实。生活化语文活动的核心主张是多读多写多实践,具体操作就是在阅读中丰富,在实践中历练,在创写中内化,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在提升语文能力的同时,历练品格。

四、生活化语文活动的实践案例

生活化语文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分别融入了学生的第一课堂(教室)、第二课堂(学校)和第三课堂(校外),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以生活的不同层面为学习点,形成了许多的典型案例。

1.《乡音俗语连乡情》

《乡音俗语连乡情》是以生活中的事物作为学习对象,从中受到乡情熏陶、温暖的一节生活化语文活动课。本节课首先让学生从熟知的生活语段中发现歇后语,感受歇后语的趣味,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学习、探究歇后语的形式、特点,在歇后语中挖掘本土民风民俗;拓展一些我国其他地区的民间歇后语,让学生通过发现、想象生活画面、还原生活场景,在虚拟的生活场景中积累更多歇后语,为后面的小练笔积淀素材;在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体验之后进行练笔,落实对语言的实践和运用;向学生推荐本土作家研究民俗的书籍,激发学生学习本土文化的兴趣。

2.《人杰地灵平利川,天宝物华弦子腔》

生活化语文活动课以学习知识为起点,以提升综合能力和素养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为目的,以活动为载体,在多样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中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语文性是生活化语文活动课的学科特点,主要体现在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习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人文精神的熏陶,对生活中语文的发现、学习、挖掘。

《人杰地灵平利川,天宝物华弦子腔》是一节基于语文传统课堂教学与文化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元素,从中受到文化熏陶的活动课。这节活动课设计了五个活动,课前两个活动“熟悉中国戏曲”“搜集弦子腔相关资料”,课中也是两个活动“学习《藏戏》”“练习介绍弦子腔”,课后是推介、体验活动。把对《藏戏》的学习和对弦子腔的介绍结合起来,是对课堂知识学习的生活化;资料的搜集、对弦子腔的推介、体验是以多样的方式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对语文学习的生活化。挖掘本土文化是生活化语文活动课程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受到情感的滋养。

3.《诗情话“疫”》

《诗情话“疫”》是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一人类社会灾难性的事件为话题设计的一节线上生活化语文活动课。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设置语文活动、线上线下结合、联系生活事件、情感凝聚四个策略尝试解决网课互动性差、上网时间长、学生居家分散等影响网上学习效果的问题。

这节课设计了五个语文活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结合积累选一选”“借助诗情读一读”“联系生活说一说”“融合体验写一写”,其中有三次师生之间的互动、两次线下活动。五个活动既彰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增强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在活动中思考、体验、领悟,既学到了语文知识,提升了语文能力,又受到了诗中、故事中民族精神、人间真爱情感的熏陶,课堂的灵动性也得到体现。

这节课教学时,学生正处在这一事件当中,置身于真实的生活课堂中,通过课堂教学的引导,将语文元素与生活无缝衔接,并通过语文学习的形式参与到抗疫之中。比如,在“抗疫物资上写诗句”这一活动,用语言表达情意,在生活中体验语文知识的魅力。本节课通过对疫情这一事件的关注,拓展出与之相关的语文信息,生活化的语文与活动的融合让体验、实践在悄无声息中发生。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教研师训中心

猜你喜欢
生活化活动生活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