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雪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中医是我国传统且广泛应用的治疗方式,应用效果理想且药物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因此得到广泛的认可[1]。中药是中医治疗的关键所在,在中医方剂中,药物按照发挥作用中药程度不同分为君臣佐使四个等级,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治疗去求,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和用量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2]。因此不同中药炮制和用法对中药治疗效果和作用具有直接的影响[3]。为了进一步明确药物炮制和用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将本院收治的95例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照研究进行论证分析。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95例研究对象,筛选于本院收治的利用中药治疗的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随机奇偶数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47)男女患者分别为22例、25例,年龄在20-68岁,平均年龄为(48.83±2.71)岁。观察组(n=48)男女患者分别为21例、27例,年龄在22-70岁,平均年龄为(49.13±3.37)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本次研究。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文件。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辩证开具处方后,选择经基本处理、未经炮制的中药药材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辩证开具处方后选择根据药性或是治疗需求炮制过的中药药材进行治疗。
1.2.2中药炮制方法包括:净制(将药物中不具有药用价值的部分去掉,如巴戟天的木心等[4];或是将同一药物中不同药性的部分分开);切制(将药材切为饮片状,切片应均匀确保溶出率相同)[5];加热(炒制药物可改变药性,减少毒性);辅料炮制(利用辅料炮制中药后可提升药效或是减少毒性,例如酒制、醋炙、盐炙、姜制、蒸制、煨制等)。
1.3指标观察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检查结果显示疾病情况明显好转,无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大部分消失,检查结果显示疾病情况有一定好转,存在不良反应但情况并不严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检查结果显示疾病无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显效率+有效率=治疗有效率。
不良反应包括:神经系统反应、皮肤反应、肠胃道反应。
2.1两组药物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n=48)显效25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本组治疗有效率为97.92%(47/48);观察组(n=47)显效19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本组治疗有效率为87.23%(41/47),经计算:x2=4.127 P=0.042,两组药物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别,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n=48)不良反应总计出现2例,不良反应发生几率6.25%(3/48),对照组(n=47)不良反应总计出现8例,不良反应发生几率17.02%(8/47),经计算x2=4.166 P=0.0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
在祖国传统中医中重要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医治疗的关键途径,药物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6]。中医采取辩证治疗,如配合合理利用合理炮制的重要,更加能够体现中医的价值[7]。中药经过炮制后,药性会产生一定变化,也因此会影响治疗效果,主要体现在:药物炮制后可提升药物作用,从而随之提升药物治疗效果[8];中药饮用后会对经络和脏器产生作用,药物炮制后机体归经可得到显著改善;中药进行合理炮制,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降低使用后的不良反应;且药物炮制后还可以有效去除药材异味,易于患者接受[9]。同时需要关注药物的使用方法,不同的给药途径、给药时间以及药物的浓度、服用次数等都会对影响最终治疗效果,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和药物接受能力合理选择[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药物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药炮制后药效更加确切,且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中药经过炮制后可改变药材特性、药效和归经,对治疗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临床使用时,需要根据治疗需求,合理选择经由不同方法炮制的重要,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疾病情,选择中药合理的使用方式,从而能够获得更加理想和安全的治疗效果,望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