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秋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骨一科,黑龙江 双鸭山 155811
下肢深静脉血栓[1]作为骨科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其中发生概率为30%左右,对于恶性肿瘤的患者中的治疗来说其发生概率为25%左右[2]。通过手术室中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将患者进行分组,随后通过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比对,对于患者的不良事件,例如延迟苏醒概率进行比对。在此之上还要进行患者静脉血栓发生概率的关注。
1.1一般资料 通过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通过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其中患者数量为60例,这些患者是在知情同意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参加。通过将患者分为普通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值为67.8±3.2岁。对于这60名患者来说,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生病症主体为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患者。对于普通组来说,其中由三种病症造成患者血栓风险的比例为10:8:12,对于观察组来说患者三种病症造成患者血栓风险的比率为14:6:10。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参数没有较大差异。
1.2方法
1.2.1普通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下肢护理。第一,进行防血栓功能锻炼。(1)进行踝泵运动。对于踝泵运动来说,主要进行踝背伸跖曲运动,将脚掌往上抬,屏住5秒钟,再将脚掌往下踩,屏住5秒钟,重复10次。(2)进行股四头肌训练。腿伸直将膝盖压向床面,收紧大腿前面的肌肉,屏住5秒钟,放松再重复10次。第三,给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进行运动及相关活动的指导,并采用功能锻炼[3]的形式在此基础上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物理措施主要是通过进行弹力袜等相关加压装置的制定,其中通过1天2次进行治疗。第四,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来说,其早期症状及疼痛主要发生部位为大腿、腹股沟以及臀部。如果不进行及时干预治疗,一般情况下将会发展为慢性疼痛。在进行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受疼痛影响不愿意配合功能训练,从而使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受到一定影响。通过在术后进行患者疼痛原因及性质的判断,在关注切口假体以及提问的情况的同时,能够有效保持患者保持舒适以及正确的体位[5],在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受伤部位的基础上避免由于肿胀引发患肢疼痛。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中的相关手术状况进行分析,还包含血栓的术中术后发生情况。
2.1通过对普通组和观察组血栓发生情况对比 其中普通组在术中发生血栓的人数为3例,其术中血栓发生率为6.00%。对于观察组在术中发生血栓的人数为1例,其血栓发生率为2.00%。普通组在术后发生血栓的人数为3例,其术后血栓发生率为6.00%。对于观察组在术后发生血栓的人数为1例,其血栓发生率为2.00%。通过对比,普通组的血栓发生率为12.00%,观察组的血栓发生率为4.00%。普通组的血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
表1 普通组和观察组血栓发生情况对比[n(%)]
人体髋关节置换术作为目前的常用治疗方法,其主要是将人工假体胶骨水泥螺钉固定在正常骨质上,以起到取代病变髋关节病的用。在术后通过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效果并降低整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临床特征为患者下肢水肿同时发生色素沉着现象,严重时还可能导致郁滞性溃疡[4]等后遗症。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由于血液出现异常凝结,治疗不及时将会导致下肢回流受阻从而发生肿胀现象,在血液进入机体的修复过程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临床表现为肿胀甚至还会出现行走不便的现象。通过研究表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形成原因是,机体的静脉壁受损伤同时还出现血流缓慢现象。对于患者长期活动受限来说,其经常会导致血流淤滞,出现血流缓慢的现象。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临床危害为引发肺栓塞,主要原因是有血栓脱落引起的血回流现象,在血回流为肺动脉时引发肺栓塞。肺栓塞作为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经常会导致患者猝死。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常会出现血栓脱落,术后的两周是血栓脱落的高发期,因此,应对其进行及时护理,由于血栓发作引起的肢体肿胀,从而导致皮肤增厚,在皮肤变黑的情况下形成慢性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
经相关研究证实,下肢护理作为现阶段一种新型护理理念,通过进行临床实践,能够明确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增加了整体护理方式的科学性,同时整体护理效果更为优良。
综上所述,采用下肢护理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