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雁飞 李华丽 王芙蓉
青岛市市北区四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03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老年人群最为常见,该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肝肾亏虚、风寒湿热邪侵袭、劳损是常见病因[1]。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如何有效地延缓疾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成为临床治疗的重点。其治疗方法多样,中医药治疗占有重要地位,而针灸疗法因其简便、效果明显、毒副作用小[2],目前是保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临床观察有效率差异大等问题,对此,笔者尝试客观地开展临床研究,观察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
2.1治疗组
2.1.1取穴 参照石学敏主编《针灸学》(第五版),选择犊鼻、内膝眼、阳陵泉、足三里。
2.1.2辨证加减 风盛者加膈俞、血海;湿盛者加阴陵泉;寒盛者加肾俞、关元。
2.1.3操作方法 针具选用华佗牌28号40mm毫针。各穴位常规消毒后,犊鼻、内膝眼穴针尖朝向膝关节方向,阳陵泉、足三里穴直刺25mm,针刺达到规定深度后以得气为度。留针期间取2cm左右艾柱,分别套在针柄上,艾卷底部距皮肤2~3cm,在穴位皮肤上隔块厚纸板,防火灼伤皮肤。艾柱燃尽后拔针。一般需时30分钟,每周3次,隔日一次,每次施灸2壮。以1周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观察4个疗程。
2.2对照组 取穴、针刺方法、疗程同治疗组,留针30分钟,不予艾灸。
3.1观察指标
3.1.1疼痛强度 使用McGill简化疼痛量表中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给患者一条长10cm 的线段,其中0分为无痛,1O分为极痛即无法忍受的疼痛。让其指任自己疼痛的程度,从而得出疼痛评分。
3.1.2Lysholm膝关节评分 该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条件特异性评分[5]。
3.2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痊愈为疗效指数≥90%;显效为60%≤疗效指数<90%;好转为20%≤疗效指数<60;无效为疗效指数<20。
3.3数据处理 所有研究结果均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
4.12组患者VAS评分结果
表1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评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2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
表2 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2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32组临床疗效结果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痹病” 范畴,常为风寒湿邪痹阻经络等因素引起。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而不伸,在于肉则不仁。” 可见,该病总的病机外感风寒湿邪或劳损外伤致局部气滞血瘀。
故治疗上当以活血化瘀、散寒祛湿为原则。古人早就有采用温热的方法治疗膝痹的临床经验,如《医宗金鉴》中就有相关记载:“膝眼风在鬼眼生,疼痛如锥胖肿形,下虚风湿寒侵袭,屈伸不遂温散灵。”温针灸是将针法与灸法结合起来使用的一种传统的针灸治疗方法,同时具有方法简单、疗效肯定、费用低廉、无副作用等优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温针灸、普通针刺均可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使局部疼痛减轻,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温针灸组效果更好。
本研究在普通针刺治疗时,仅以得气为度,未实施辨证补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针刺疗效;而且,纳入标准中仅采用风寒湿型的患者,普通针刺对于热型患者同样适用,缩小了对照组的使用范围。在本项研究中,均未行上述因素控制,至于施加上述影响因素后的临床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