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康复运动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21-03-23 10:09李海燕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心肺有氧内皮

李海燕

(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济南 271126)

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多表现为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心排血量不足、运动能力降低等,病死率较高[1]。 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也被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患者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肺部淤血,难以满足机体组织正常氧供,易引发呼吸困难,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3]。 目前,临床多采用限制体力活动的方式以减轻心脏负荷,但长时间活动量较少会影响机体循环代谢,不利于心功能的恢复。近年来,随着有氧运动的快速发展,合适强度的有氧康复运动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降低心脏疾病患者住院率及病死率的意义重大[4]。鉴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 年5 月—2020年10 月收治的82 例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有氧康复运动对患者心肺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2 例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心血管病诊疗手册》[5]中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病情稳定时间>1 个月;(3)可正常沟通交流。 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肺部疾病、心肌梗死等运动禁忌者;(2)不稳定性心绞痛者。 该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1 例。 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6 例;年龄46~73 岁,平均年龄(58.29±5.13)岁;病程2~8 年,平均病程(4.17±1.08)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8 例,Ⅲ级13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8 例;年龄44~72 岁,平均年龄(58.17±5.04)岁;病程2~9 年,平均病程(4.25±1.11)年;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26 例,Ⅲ级15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利尿、控制血压、吸氧、降糖、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 叮嘱患者多卧床休息,根据其病情恢复情况逐渐对其展开腹式呼吸、 散步、上下楼梯等简单运动训练,每日训练20~25 min,训练强度不可过大。 共干预3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有氧康复运动。首先指导患者每日散步1 000 m 和攀爬2 层楼梯30 min,随后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对其展开踏车、弹力带等有氧运动。 具体方法如下:(1)踏车运动:训练开始前2 周根据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结果,设置运动强度为50% 峰 值 氧 耗 量 (peak oxygen consumption,peak VO2), 之后逐渐将运动强度提升至70%~80% peak VO2;踏车运动开始前患者需先进行肌肉拉伸等热身运动,时间为5 min,对于NYHA 心功能Ⅱ级患者,热身运动结束5 min 内逐渐增加运动功率至目标功率时,维持目标功率30 min,之后再逐渐将运动功率降至为0,结束前空踩2 min,全程40 min;对于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在热身运动结束后维持初始运动目标功率15 min, 每周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及心功能恢复情况酌情增加5 min,直至维持运动目标功率达30 min,再逐渐将运动功率降至为0,结束前空踩2 min;每周进行3 次。 (2)弹力带运动:利用弹力带展开锻炼,每次训练8~16 组肌群,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弹力带的松紧度,时间为20 min/次,每周3 次。(3)监测:运动全程采用无创血压监测系统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当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血压异常、头晕、胸闷、大汗等症状时,需立即停止训练,并予以相应的干预措施。 持续干预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心肺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采用心肺运动测试系统测定患者的peak VO2、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 (anaerobic threshold oxygen consumption,VO2AT);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2)血管内皮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采集患者5 mL 静脉血, 以3 000 r/min 的速度离心10 min,获取血清后,采用硝酸盐还原酶还原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endothelin-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肺功能

干预前, 两组peak VO2、VO2AT、LAD、LVEDD、LVEF 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peak VO2、VO2AT、LVEF 均高于对照组,LAD、LVEDD 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心肺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心肺功能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 值P 值peak VO2[mL/(kg·min)]干预前 干预后17.21±2.38 17.36±2.19 0.297 0.767 17.94±2.12 19.85±2.74 3.530 0.001 VO2 AT[mL/(kg·min)]干预前 干预后LAD(mm)干预前 干预后9.30±2.01 9.44±2.05 0.312 0.756 10.13±1.75 11.68±2.14 3.590 0.001 40.62±4.37 40.19±4.28 0.450 0.654 38.24±3.05 35.17±2.73 4.802 0.000 LVEDD(mm)干预前 干预后65.25±8.13 65.73±8.20 0.266 0.791 61.30±5.47 56.32±5.01 4.299 0.000 LVEF(%)干预前 干预后35.21±3.08 35.17±3.02 0.059 0.953 38.67±3.54 42.81±4.33 4.740 0.000

2.2 血管内皮功能

干预前,两组NO、ET-1、CGRP 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O、CGRP 均高于对照组,ET-1 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 值P 值NO(μmol/L)干预前 干预后34.62±5.73 34.82±5.79 0.157 0.876 77.51±6.28 91.17±6.54 9.647 0.000 ET-1(ng/L)干预前 干预后23.48±4.36 24.15±4.07 0.719 0.474 21.25±5.29 18.13±4.03 3.004 0.004 CGRP(mg/L)干预前 干预后21.42±6.10 20.79±5.23 0.502 0.617 42.38±8.20 57.76±9.14 8.020 0.000

3 讨 论

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多表现为心脏功能异常、心室充盈及射血功能受损,与心肌细胞有氧代谢、炎症反应、交感神经紊乱等相关[6-7]。 运动康复是临床降低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方式,但以往常规运动方法较为简单,且缺乏系统性,不利于患者远期预后,临床应用效果受限[8]。

该研究采用有氧康复运动,以心肺运动试验结果为依据设置训练强度,再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展开踏车运动, 能够循序渐进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循环,减轻心肌损伤,改善peak VO2、VO2AT、LVEF,进而增强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有利于心功能平稳恢复。弹力带运动能够增强患者的骨骼肌功能, 提高运动耐力,预防病情反复。 另外,该研究在患者进行有氧康复运动过程中采用无创血压监测系统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并据此调整运动强度及运动量,可提高运动安全性,确保训练方案长期稳定实施。 同时,长期、规律性的有氧康复运动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增加心肌灌注,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有效激活神经内分泌功能,进而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有利于预后。有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9]。 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多器官缺血、缺氧,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进而导致病情加重,形成恶心循环, 而NO、ET-1、CGRP 是临床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指标。 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peak VO2、VO2AT、LVEF、NO、CGRP 均高于对照组,LAD、LVEDD均短于对照组,ET-1 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有氧康复运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原因在于心肺运动试验可以判断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最大运动耐力等,并以peak VO2、VO2AT 作为常用评估指标[10]。 然而该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试验结果可能出现一定偏差, 临床仍需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此进一步证实有氧康复运动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综上所述,有氧康复运动在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心肺功能恢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心肺有氧内皮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