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怡
这是一堂普通的练习课,我一排排地检查着每个学生的做题情况。走到一个小女生身边时,我看到她的书上满是空白,于是低声问:“你做的呢?”见她没有应答,我压低身子又问了一遍。她不耐烦地翻开本子,指着上面的答案恶狠狠地瞪着我说:“你眼睛是不是有问题?”我登时愣住了,不敢想象这是眼前这位文静的小女孩说出的话。看着她嚣张的表情,我的大脑顿时一片空白,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周围发出阵阵哄笑,一旁的陪读家长也看出了我的窘迫,同学们似乎都在等待着一场“好戏”上演。看看时间差不多了,而教学任务还没完成,我没有说话,径直走上讲台,接着讲课。
放学后我便把这事告诉了班主任。中午,班主任早早来到教室:“刚才我听到了一件令我非常震惊的事,我没想到我们班竟然有人敢对实习老师出言不逊!”同学们睁大眼睛环顾四周。班主任缓缓走到那位女同学面前,眼睛直盯着她问:“今天上数学课时是不是你说的老师眼睛有问题?”她表情无辜地摇摇头:“我没有。”一再追问之下,她终于默认了。在她承认的那一刻,我并没有“沉冤昭雪”的轻松,反而生出一股自责之感——她只是个不小心说错话的孩子,而我却是个记仇告状的老师。
“你们觉得这件事她做的对吗?”好几个学生纷纷举手说:“我觉得不对,因为她不尊重老師。”全班同学沉默了。班主任继续问:“你们觉得这件事只有她做错了吗?觉得自己也有错的请举手。”这时一大片学生哗哗举起了手。“她说出那样的话是不尊重老师,但你们在旁边哄笑就是默认她的所作所为是对的!是在包庇她犯错!”同学们再一次沉默了。“你们好好看看身后的两位实习老师,她们为你们付出了多少?她们不值得尊重吗?”“来到学校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做人!学会尊重同学,尊重老师!”好多双眼睛顿时齐刷刷地盯过来,我努力控制住表情,手里的红笔却早已被我捏得满是汗水。
“既然你们都觉得自己有错,我怎么没看到你们表现出来呢?”这时突然有同学起身,伴随着一阵椅子的拖拉声,所有人纷纷起身向我鞠躬道歉:“方老师,对不起!”我一时愣在那里,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是庆幸自己戴了口罩,没让他们看到口罩下惊慌的脸。他们的眼神仿佛在等着我的回答,我只好故作淡定地挥了挥手说“都坐下吧”,心里却是五味杂陈。我想,这明明只是一件小事,却让全班同学给我一个实习老师道歉,我真的担得起这一份歉意吗?
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子里不断重复着中午发生的一切。我既感叹于班主任的处事之决断,也佩服她的教育智慧——她很好地抓住了这一契机,引发全班同学思考,进而升华主题,告诉学生来学校求学之目的。我想,这不就是一堂很好的德育课吗?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觉得学校德育难做,实效性不强,是因为在很多老师的旧观念里,把德育等同于品德课本上的一段文字,或教室里的一堂主题班会,或多媒体上播放的一则人物故事,因为缺少情感体验,这些说教式的德育效果(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自然不佳。从身边出发,从小事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情感体验,促进德行养成,这样的德育才能真正入耳入心。
想到这里,我安心了许多,只是,这堂德育课,她真的听懂了吗?
后来的几天里,我都不敢直视她,直到有一天上课时,她破天荒地举起了手。那一刻,我既欣喜又担心——令我欣喜的是,她没有因为这件事记恨我,并且还能勇敢地举手答题;但我更担心她回答错误伤了自尊,因为她的数学成绩并不好。出乎意料的是,她回答得很好,甚至是超过我预期的好。那一刻,我的心中仿佛有一块大石落地。
再后来,在走廊上碰到我时,她总是以近乎90度弯腰的鞠躬微笑问好。看着她蹦蹦跳跳离开的背影,我心中的问题也有了答案。
(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