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勇
教育本来是很朴素的事,朴素的教育最美,朴素的教育最持续,朴素的教育最有魅力。然而纵观当下教育,却多远离朴素之道,或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或行事浮夸令人反感,结果可想而知。
诚然,做教育有美好愿景无可厚非,但脱离实际的愿景只能是空中楼阁。我们主张学校要办出特色,与众不同,致力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但其前提是做好本色。教育的本色是什么?就是回归本位,教人求真、求善、求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特色是基于本色的提升,是源于本色的延伸,只有把本色做好了,方可言及特色。
然而,一些学校盲目跟风,为特色而特色,到处请人提炼、梳理、总结,搞文字游戏,弄花哨概念,便以为就有特色了。殊不知,特色不能速成,而需要时间,需要实践,需要坚守,需要积淀,需要付出。
如有的学校前任校长喜欢书画,就把学校特色定位为书画;后任校长喜欢打球,就将学校特色改为打球;继任校长喜欢下棋,于是又将学校特色改成下棋。如此花样折腾,徒添师生烦恼,浪费教育资源。
又如建设“书香校园”。概念一出,几乎是一夜之间,大江南北,各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书香校园”。事实上,其中并没有多少学校读书成风,至多是多安置了些開放式书架,增加了些班级图书角,或者新建了图书馆室而已,所谓的“书香”无从谈起,更遑论将阅读做成了特色,形成了课程,或浸入了学校文化。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都是教育失去朴素底蕴和色彩的表现,这样的教育,既让家长担忧,也让师生失去方向。因此,我们期待的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必然是抱朴守素,返璞归真,回归朴素的。
教育的回归朴素,就是用朴素的情感善待学生,用朴素的方法引领学生。唯有在朴素的细节中,爱才能传递给学生;同时唯有真诚地与学生做朋友,把学生当学生,把自己当学生,师德的朴素光辉才能照进孩子心田,并进而激发起其生命的绽放。
教育的回归朴素,就是顺其自然,不急于求成,不拔苗助长,让孩子朝着“明亮的那方”行走。我们传授知识,解答疑惑,但并不苛求奇迹发生,一切着眼于孩子的天性,一切为孩子的长远发展。
教育的回归朴素,就是用心面对教育的每一个平凡日子和教育中的平凡琐事。不苟且,不懈怠,用之以情,付之以行,坚守教育人的良知、责任和使命,让每一个平凡日子都过得熠熠生辉,趣致盎然,而又富有意义。
教育的回归朴素,就是做“真正的”教育,把教育从所谓的“理念”“模式”等概念里解救出来,从名、利的十字架上解放出来,从形式、作秀和花架子中解脱出来,办朴实的学校,做实在的教育,让学校多些平实的感觉,让教育多些本真的味道。
教育的回归朴素,就是要守住一颗宁静的教育心。袪除浮躁,宁静平和,沉稳地做教育,耐心地找规律。唯有如此,才能提升教育的高度,感知教育的温度。
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我以为,体现本色、宁静致远的朴素教育,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不二选择和路径。
(作者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原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