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瓷上花鸟画之立意
——从“中国画,画的是思想”说起

2021-03-22 09:17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题画王冕扇面

刘 静

中国画,画的是思想。

画思想,使中国画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写意(画中有思想)。中国画有三科:人物、山水、花鸟。人物画产生最早,旨在“教化”人类,引导人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山水画借景抒怀,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志趣抱负;花鸟画以物寓意,给人以思想启迪和情感联想。

画思想,使中国画家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唐代张彦远有“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宋代仲仁有“画梅有诀,立意为先”;明代王履有“画虽状形,主乎意,意不足,谓之非形可也”;清代方薰有“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

画思想,引领我对中国画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悟。本文仅从花鸟画的角度切入,谈谈我对花鸟画之立意的个人见解和感悟。

一、写意,使中国画有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

请大家跟我一起欣赏几首题画诗——

宋代郑思肖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元代王冕的《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清代郑板桥的《竹石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题画兰》:“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为什么我不以画为例进行剖析,而要列举先辈的题画诗要解析呢?其一,梅、兰、竹、菊在中国人眼里有着崇高的精神品格,尊其为“四君子”,并常常借之表达自己的情志,引导世人培养优秀的精神品格,画者以“四君子”入画,目的也是如此。本节不析画技,只析画意。其二,画意未尽,以跋发之,这是中国画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题画诗是透过画面读懂画之本质和了解画外之人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这些题画诗曾经帮助我在研读先辈画作时,准确地捕捉到了画面背后深刻的思想内涵,真切体会到了先辈为何要选择这些物象入画的作画意图——郑思肖画菊,只为表达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王冤画梅,只为表达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郑板桥画竹和兰,只为表达不畏挫败的坚强意志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骨质瓷双层杯《相依》规格 9.9×7.6cm

二、立意为先,可以明确主题、定位画品、引导用笔。

1、上述列举的先辈专以梅、兰、竹、菊入画表达思想的实例告诉我们,作画先立意,主题就会非常明确,明确的主题会指引我们挖掘到最贴切的素材。

2、立意为先对画品的影响,方薰之教导——“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阐述得非常明了。

3、对于立意与用笔的关系,王履有“画虽状形,主乎意,意不足,谓之非形可也”,张彦远有“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郑绩有“作画须先立意,若先不能立意而遽然下笔,则胸无主宰,手心相错,断无足取。夫意者,笔之意也,先立其意而后落笔,所谓意在笔先也”的谆谆教导。

大梅瓶《太平繁华》规格 49×26cm

立意为先,对明确主题、定位画品、引导用笔的益处,我还想以例举证:

例1、王冕(号煮石山农)的梅画。

清代朱方蔼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

王冕的梅花之所以别开生面,是因为王冕画梅,为的是借梅花不争春、不要人夸、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尚品格自喻,表达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和人生态度。

我们一起来欣赏王冕题有诗跋“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墨梅图卷》。此画横幅,枝疏花茂,“〉”型构图。梅枝从画幅的右边沿中端向画里伸展,枝头的梅花,疏密有致,正、侧、偃、仰各呈其姿,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绽瓣盛开,有的残英点点。诗跋题于“〉”型构图的两枝叉口。画幅中留有大量的留白。

这幅画给我的感受是:画中之梅呈现了灿烂的精神面貌,画中之诗表述了崇高的精神世界,大量的留白营造出了博大的胸怀。

例2、郑板桥的竹画。

郑板桥一生只画竹、石、兰,作画只为画自己,喻自己,他曾将自己与竹、石、兰并称为四美:“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四美也。”我们很清楚,其美在喻自己的品格。

人们对郑板桥画作有这样的评价:“不讲师承,作品皆富有思想性、创造性、战斗性,把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我们一起来欣赏郑板桥题有诗跋“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的《竹石图》。此画立轴,巨石立于画幅中央,四竿修竹于石前,各自独立生长。石以中锋白描,略加皴擦;竹粗细有别,长短有殊;竹叶有聚有散,错落有致;题跋书于右上端的留白处。画中巨石有不可撼动之感,竹有蓬勃向上之生机,直喻了郑板桥倔强不驯、豪气凌云的高尚气节。

三、作画先立意,让我在创作瓷上花鸟画的过程中,有清晰的艺术构思和明确的创作意图。

我以新彩在瓷上画花鸟画,受先辈影响,养成了作画先立意的习惯。先立意后创作的习惯,让我能在现实生活中敏锐地捕捉到重要信息,让我在选择素材是能有的放矢,让我在进行瓷画创作时能有清晰的艺术构思和明确的创作意图。为了能准确地表达所立之意,我常常会打破常规图新求变。

2018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践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发表,明确批出“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全国上下齐响应,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努力奋斗。

为了记录这一大好形势,为了祝福我国贫困人口到2020年能如期脱贫,祝福我们的国家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以中国画最传统的素材“柿子”为主角,创作了扇面瓷板画《心想事成》。

选择以“柿子”为主角,一是因为在中华文化中“柿子”被赋予了“世世如意”的吉祥寓意,二是因为在传统的中国画里,“柿子”是表达对朋友、对事业、对祖国、对未来的殷切期盼和祝福之情的必用素材之一。

选择以扇面瓷板为作画的载体,是因为扇面画是中国画最传统的艺术表面形式之一。为了将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热烈的祝福呈现于画中,我突破师承,选择了以新彩模拟油画效果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新彩模拟油画,是我突破师承的创新,经过反复实验才有了《心想事成》的艺术效果。

我选择了折扇形制(传统扇面画有两种形制:一为“团扇”亦称“纨扇”,一为“折扇”)的瓷板。折扇形制的扇面,上宽下窄,画者在命笔时,须仔细经营如何在其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布局,化有限为无限,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形象,完成意境的表达。

我的新彩扇面花鸟瓷画《心想事成》,采用了左密右疏的构图方式,柿枝从扇面左上角蓬勃伸展入画,四颗硕大的柿子挂于枝头,枝稍驻立了两只眼神炯炯的鸟儿,整个画面色彩浓烈,生机勃勃。画中硕果为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伟大,炯炯有神的眼睛为表中华儿女有实现目标的坚定信念。

法国小说家奥诺雷·德 · 巴尔扎克说:“思想是艺术的结晶。”意大利画家达 · 芬奇说:“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最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中国画家赵建成说:“画画,是画思想,不仅仅于画形象。”表达思想是艺术品的主旨,“立意为先”是中国画的要点。先立意,后作画,创作时便有清晰的艺术构思和明确的创作意图,精准的思想表达便会自然流露于笔端,倾注于画里。

20寸月光盘《荣华富贵》

猜你喜欢
题画王冕扇面
扇面山水
王冕学画
王冕画荷花
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元代民族诗人题画诗刍议
《扬州八怪题画诗考释》——直抒胸臆,寄情于画
有趣的羽扇
舒强扇面作品选登
《明 徐枋题画诗》
沈鹏《题画人物》
扇面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