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整形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效果及对乳房外形的影响

2021-03-22 03:32秦兴昌谷元庭卢昭辉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2期
关键词:乳头乳房切口

秦兴昌,谷元庭,卢昭辉

(1.安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 安阳,4550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河南 郑州,450003)

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患者临床主要以乳房皮肤异常、肿块、腋窝淋巴结肿大、出血等为常见症状表现[1]。乳腺癌早期患者的病情较轻,临床上多采用外科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既可有效切除肿瘤,又可保留乳房,但其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一般,如何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基础上提升乳房美容效果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之一[2]。近年来,随着女性对人体美学的重视,肿瘤整形技术已逐渐被应用于乳房手术中,但目前关于肿瘤整形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效果尚存在一定的争议[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肿瘤整形技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美容效果,现进行如下分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早期乳腺癌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病理学等检查证实为乳腺癌;②年龄18-75岁、无精神病病史;③单侧原发性发病、肿瘤直径<30mm且边缘至乳晕边缘距离≥30mm;④TNM分期I-Ⅱ期;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②腋窝淋巴结与腋静脉严重黏连或其深部浸润乳头、乳晕;③有心、肝、肾等严重病;④术前有远处转移、放化疗等。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整形组和常保组,每组50例,常保组年龄36-55岁,平均为(44.22±6.27)岁;肿瘤直径8-18mm,平均(14.77±3.50)mm;患病部位:左侧24例,右侧26例;TNM分期:I期30例,Ⅱ期20例;腋窝淋巴结转移8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36例,其他14例。整形组年龄33-56岁,平均为(44.77±6.53)岁;肿瘤直径9-19mm,平均(14.25±3.43)mm;患病部位:左侧28例,右侧22例;TNM分期:I期26例,Ⅱ期24例;腋窝淋巴结转移10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40例,其他10例。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整形组和常保组年龄、肿瘤直径、患侧、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常保组给予常规保乳术治疗,仰卧位下进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消毒、铺巾、结合影像学检查确定病灶部位,依据肿瘤位置选择切口方式(乳头平面或平面下侧时作放射状切口,乳头平面以上时沿Langer线于肿瘤表面作弧形切口),游离皮瓣、肌肉以显露肿瘤并切除肿瘤及其周围半径1cm范围内的乳腺组织,并对位于乳腺深部的胸大肌筋膜进行切除,切除完成后对残腔无需进行缝合,注意保护胸长、胸背等神经,自腋静脉至背阔肌、自内下象限开始至外上象限依据《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4]清扫所有BergI、Ⅱ的淋巴结,术后常规冲洗、缝合、抗感染、置引流管、切口局部加压包扎等处理。

整形组给予整形保乳术治疗,术前准备同常保组,依据肿瘤位置选择切口方式(乳头垂直下方时采取倒“T”形切口,乳头非垂直下方时局部带蒂皮瓣或“V”形切口,乳头上方>1cm时采取圆形或球拍形切口,乳头上方1cm内时采取“Ω”形切口),依据无瘤原则切除肿瘤时同时将其周围范围1-2cm的正常组织切除,切除的标本依据其在原乳房的位置,以缝线方式对其基底、内、外、上、下等切缘进行标记后,进行病理检查,如结果呈现阳性则继续扩大切缘范围,直至结果阴性,后行淋巴结清扫同常保组,缝合腺体后根据患者乳房实际缺损程度和病情进行肿瘤整形修复,包括:悬吊固定乳房,以旋转、提拉、乳腺或非乳腺组织填充、塑形等方式对乳腺进行重新整形,对偏移乳头乳晕复合体者移至中央位置,对有缺损者行皮瓣修复,术后处理同常保组。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并发症、美容效果及患者满意度。(1)围术期情况,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距切缘最近距离、切除标本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2)并发症,记录皮下积液、上肢水肿、皮下血肿、切口感染等;(3)美容效果,采用自制的乳腺癌手术患者乳房美容问卷进行评估,包括乳头乳晕复合体、乳头移位和皮肤颜色、对称性、手术瘢痕、质地与弹性、乳房顺应性6项,采用5级评分法(1-5分),合计30分,分数越高,美容效果越理想;(4)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及转移率;(5)患者主观满意度:依据我院自制的美容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估,其内包含20个项目,每项采用1-5分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其中非常满意为>90分,满意为80-90分,一般为60-79分,不满意为<60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术后3月发放调查量表并进行评估,发放100分,回收100分,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患病部位、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计数资料以(%)表示,结果采用χ2检验,肿瘤直径、年龄、肿瘤距切缘最近距离、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标本量手术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结果通过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

整形组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均较常保组患者水平低,整形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距切缘最近距离、切除标本量明显高于常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整形组出现血清肿2例,血肿1例,皮瓣坏死1例,切口不愈合2例,总发生率12.00%(6/50),常保组出现血肿3例,切口不愈合4例,血清肿5例,皮瓣坏死3例,总发生率30.00%(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3,P=0.027<0.05)。

2.3 两组美容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美容效果比较显示,整形组患者乳头乳晕复合体、乳头移位和皮肤颜色、对称性、质地与弹性、乳房顺应性评分均较保乳组患者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瘢痕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患者主观满意度比较

常保组患者非常满意29例,满意16例,一般4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90.00%,整形组患者非常满意21例,满意15例,一般3例,不满意11例,总满意率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22)。

2.5 复发率及转移率比较

随访3 年后,常保组患者复发5 例,复发率10.00%,整形组患者复发2例,复发率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4,P=0.433>0.05);常保组转移4例,转移率8.00%,整形组患者转移1例,转移率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2,P=0.359)。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女性恶性肿瘤总发病率中,乳腺癌发病率可占到24%左右,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占比52%左右[5],生活方式、肥胖、创伤、精神刺激等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联。患者早期主要以乳房肿块、皮肤异常等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表现为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6]。近年来,随着社会人群健康意识的提高及医院检测技术的提升,早期乳腺癌检出率逐年提升,给予早期乳腺癌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7]。

目前,保乳手术是早期乳腺癌常用的术式,其中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最为常用,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保留乳房、术后恢复快等特点,通过切除肿瘤清扫淋巴结等操作,可有效控制病情,且可保留乳房,有助于满足现代女性的需求[8]。但有研究显示,传统保乳手术易受肿瘤位置及腺体切除量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安全切缘距离>1cm,肿瘤直径较大而乳房体积较小,需大范围切除乳房内组织的患者,不仅易导致术后多种乳房相关创伤性并发症发生,还易导致乳房美容效果欠佳[9]。肿瘤整形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术式[10],其在传统保乳术基础上结合整形外科技术进行处理,在保证病灶组织切除的同时,完成对乳房的整形及修复重建,不仅可达良好的手术效果,还可有效提高乳房美容效果[11]。

图1 常保组:女,54 岁,I期浸润性导管乳腺癌,接受常规保乳手术,A 为术前,B 为术后

图2 整形组:女,57 岁,I期浸润性导管乳腺癌,接受常规保乳手术,A 为术前,B 为术后

表1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s )

表1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s )

表2 两组患者乳房美容问卷评分比较(±s )

表2 两组患者乳房美容问卷评分比较(±s )

本研究结果显示,整形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常保组患者水平高,主要是由于整形组在手术过程中不仅需要切除病灶,同时还需要对乳房进行修复,连续进行两个步骤增加手术时长,整形组患者术中手术范围较常保组患者更大,进而提升术中出血量;整形组切除标本量及肿瘤距切缘最近距离均较常保组高,主要是由于整形组术中可进行乳房腺瓣重排及非乳房组织转移进行填充,可切除乳房组织较常规手术更多,故能够获得更多的标本量及更宽的切缘[12];该研究中,整形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引流量及住院时间较常保组患者水平低,主要是由于整形组手术中切除范围更大,避免破坏乳腺形体,通过及时修复手术残腔,有效降低血肿、皮瓣坏死、切口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而常保组患者术中切除病灶时距离乳腺病灶距离较近,易损伤乳腺形体,且术后需要填充纤维蛋白及血清,易造成皮瓣坏死及切口不愈合,提升引流量,延长住院时间[13]。两组患者术后主观满意度及美容效果比较显示,整形组患者乳头移位和皮肤颜色、乳房顺应性、质地与弹性、乳头乳晕复合体、对称性评分及患者主观满意度均较常保组患者高,提示整形组能够达到更佳的乳房美容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分析认为,整形组术中通过对患者自身腺体进行重排修补,或转移其他部位组织进行重建,同时,其还能够根据肿瘤位置、大小、乳房特点、患者意愿等因素选取更适合患者的缺口,在保证保留乳房、完整切除肿瘤的基础上,能够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乳房原有外形,提升患者满意度[14]。两组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及转移率比较显示无统计学意义,但整形组呈现低于常保组患者的趋势,分析认为,可能与整形组术中切除量更大,尽可能地避免患者因手术残留肿瘤组织所致复发转移的发生,能够达到更佳的肿瘤局部控制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15],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病例较少,随访时间较短有关,后期仍需进行大样本研究,延长随访时间,以观察对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肿瘤整形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乳房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乳头乳房切口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乳头有很多冷门知识
乳房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乳房不对称 少女莫惊慌
准妈妈 请小心呵护乳房
乳头凹陷还是早矫正的好
长着乳房的大树
答女青年读者问:没有乳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