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懿航
(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自从1995年5月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我国就把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作为重要任务。但农村部分贫困地区教育情况无人过问,处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状态。因此城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异越来越大。我国近90%的文盲集中在农村,88%的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仅有0.56%在大专及以上。为此,国务院在2019年6月提出了八项战略举措以鼓励教学资源向农村流动[1]。2019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来保障农村学生的教学水平。然而,由于农村教学设施落后,导致农村学生的教学进度与质量很难跟得上城市学生。例如在今年的疫情形势下,农村的网络条件差,学生学习工具严重短缺等问题充分暴露了出来。有些贫困家庭的学生因为没有看网课直播的电子设备只能自学,从而导致学习状态差,知识掌握不全。有些学生因购买不起昂贵的电子设备而退学。教育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应该由政府根据公民的需要提供帮助,而在农村,教育却成了一种奢侈品,反映了我国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的严重性。2006年,我国农村人口只享有国家全部教育投入的23%。全国小学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在农村的比例为47.49%,比城市低31%;初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农村教师所占比例为24.34%,低于城市的62%[2]。在教学设备方面,城乡差距更加明显。小学生均教学设备的城乡占有比例为2.9∶1,初中生均教学设备占有比例为1.4∶1。资源分配不均,也使农村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升学率低。
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子女在读书初始时期能力差异很小,但在义务教育阶段,来自富裕城市家庭的子女由于其家庭背景的支持,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速度显著快于来自贫困农村家庭的子女[3],以至于城市家庭子女的高等教育的参与率更高,造成了代际间的收入不平等,从而导致城乡教育质量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恶性循环[4]。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扶持虽然能够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但农村较保守的意识形态仍对促进城乡教育质量平等起到阻碍作用[5]。环境、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低下教育收益率或脑体收入相对倒挂,使部分农村家庭不认可教育的作用[6]。因此,我国需要采取措施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推行与覆盖。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需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投入战略、主体、方式三大转变,构造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投入新模式,以完成城乡教育均等化目标[7]。此外,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东、中、西部城乡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教育质量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贫困县数量占全国51.85%,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教育质量可想而知。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西部地区文盲和半文盲人数占从业人口数的比重为39.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比东部高12个百分点[8]。
中央在2001年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的教育支出负担。政府逐步成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主体。然而,即使国家负担了一部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农民对于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的积极性依然不高,有些反而撤出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而政府对教育资金投入的滞后性也导致了教育资金短缺问题[9]。此外,我国的初中小学体制具有高度的垄断性,教育投入也不足,一是初中小学招生按照户口所在地进行派位分配,学生没有自由和跨区选择学校的余地。高度行政和计划管理的中小学教育供给不适应市场条件下社会多样性的教育需求,不适应市场经济下职业变动、居住地变动、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等需要,也不适应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文化背景家庭对不同教育水平和特点的需要。国家教育体制的计划性妨碍了教育资源的流动,从而导致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而教育资金的短缺也使农村学生陷入可以上学、却由于支付不起学习用具的费用而不得不选择退学的尴尬局面。因此,我国应尽量降低义务教育的垄断性,让学生从个人兴趣出发,自主选择学校;同时增加教育投入,避免农村学生享受不到应得的教学资源。
本文借鉴 Thomas et al.(2001)[10]对收入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改进,得到教育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受教育年限借鉴姚先国、张海峰(2006)[11]根据各地分城乡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乘以相应的教育年限而得。具体地说,未上过学、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或中职、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定义为0、6、9、12、16年。
借鉴 Gregorio和 Lee(2002)和 Galor和Zeria(1993)的教育与收入不平等影响模型构建以下方程,并对各变量加以说明。程度。各指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9年。
表1 主要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通过观察各变量ACF图,发现变量滞后期为一期。选取4期滞后模型后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从模型看,当模型滞后四期时,拟合效果最好。教育不平等程度在过去的十年中与农村学校师生比率、农村学生入学比率都是反向的关系,即农村学生入学比率越高,越不利于城乡之间教育平等。而与中央教育投入、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与农村家庭教育支出占总支出比率为正向关系,即教育投入、农村家庭食品支出对促进教育平等起反向作用,其中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学生入学比率与教育不平等程度关系较小。影响系数为10%以内,其他指标对教育不平等程度的影响较大。
通过对城市、农村教育状况数据的收集,发现尽管教育投入在逐年增加,农村的教育质量与城市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因此,国家应提升农村办学条件,拓宽农村学生求学途径。处于现在的知识型社会,只有缩小城乡间的教育质量的差距,未来才能缩小城乡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表2 方程(4)OLS的线性回归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