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手段解决研究生学习《统计学》困难的思路与实践

2021-03-22 04:49邰秀军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研究生论文

邰秀军 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过近20 多年的发展,使用统计实证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已成为国内社会科学学术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因其便于操作和模仿,许多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也常将统计实证方法作为论文研究的首选方法。然而,在辅导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中仍发现许多研究生在选择统计方法、统计结果解读以及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譬如未能根据论文主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部分指标计算方法错误、对统计和计量模型的结果理解不正确或不准确等。由于许多论文并不需要答辩,或者是答辩时,答辩教师将质询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理论模型建构或是否有创新点等高层次的论文问题上,并没有特別关注这些看起来是“细枝末节”的统计问题,很多问题被掩盖了起来,致使一些论文结论建立在了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统计方法之上。

近几年来,部分学者已经关注到这类统计分析方法滥用所造成的危害,并将其称之为“伪科学研究”。然而,受学术研究中统计实证潮流的影响,许多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也喜欢模仿学者已发表的论文进行自己的创作。但是,有很多研究生在模仿时,在方法的选择上存在着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对已发表的论文单纯机械模仿。在统计方法上食古不化,食洋不化的例子很多。笔者在近几年研究生论文评审、学术会议点评上见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当问学生为什么在论文中选用这样的方法或者同他们探讨一些细节的统计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都茫然无措,或者简单回答说“已有文献都是这样处理的等等”搪塞之语。究其原因是因为尽管目前部分期刊论文篇幅已经较长了,但在交待论文中的统计设计与计算过程时,仍然略去了很多细节,学生在模仿学者们发表的论文时,有些被省略的步骤就不能重复,又不能见到本人去问,只能自己想当然的理解,久而久之,一些细节问题在学术界长期积累了下来,反而成为大家认为“正确”的东西。另外,一些期刊注重观点和理论,在统计方法上审稿不严,论文中的统计方法虽有问题,但被视为无伤大雅,或者由于统计方法复杂,审稿人或编辑也没能清晰等原因,致使错误的统计方法以讹传讹。

本教学研究尝试使用CSSCI 期刊论文作为统计方法案例,要求研究生在CSSCI 期刊中选择论文案例、对论文中涉及到的方法进行分析、解读,并用实际调查数据进行仿写。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有效解决了研究生在学习统计学时只注重理论不懂操作或只注重操作不注重理论形成的理论和实践脱节问题,使研究生学习统计学理论与统计软件操作相结合的应用水平大幅提高。另外,研究试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对每篇CSSCI 论文的选择,分析和结果解读,并将研读该案例论文的统计方法应用启示写成文字。任课教师指导学生不断修改其对CSSCI 论文中方法应用的理解,在修改过程中完善学生自己对研究方法的理解,极大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写作表达水平。

一、硕士研究生在学习《统计学》中遇到的困难

(一)实际操作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

目前,大多数统计课教学方式仍是以教材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在课下自己上机实习的教学模式。虽然学生最终也能掌握,但一是时间较长,二是有些问题在课上没有解决,学生似懂非懂,会把问题搁置下,有些原理性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以后一直不能彻底明白。例如,论文写作对于数据处理等操作有着较高的要求,未经历过整理数据的学生,在量化模型中的变量、整理数据等方面将会遇到困难。另外,大部分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时,也是只看理论创新,不看数据分析,即便看数据分析也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就很容易使学生的错误做法固定了下来,以讹传讹。

(二)理论知识抽象,难以与现实问题相结合

课堂授课内容以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为主,与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结合较少,使学生将统计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过程中遇到难题。陈丹等(2012)指出学生缺乏自主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统计学理论知识具有抽象性,如不与实践相联系,学生难以理解。李群霞(2019)也指出在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存在学生参与度、实践度不高的现状。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学专业开设的统计学课程以统计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专业知识为载体,涉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则是统计学理论本身具有概念和原理抽象、公式复杂、逻辑性较强等特点。此外,统计学中每一种统计指标分析的问题不同,每一种统计模型的具体应用范围也不同。由于缺乏统计学理论与经济学、管理学相关理论的结合,学生在结合实际经济问题难以选取恰当的统计模型、或者是在结合实际情况处理数据等方面遇到很多困难。

(三)课堂前后疏于总结,未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学生课堂下缺乏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未能做到从整体上掌握统计学的知识框架。统计学中的大量内容需要在课下经常性的练习,虽然在每节课前进行前一章节的复习回顾,但学生在课堂下疏于知识点的整理和理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仍具有碎片化的特点,未能对整体知识框架形成清晰的脉络。

(四)缺乏写作训练,语言表述不够严谨

目前大部分学生除了在中小学阶段有作文训练外,进行写作方面训练的时间很少。而且,初高中的写作训练养成了煽情和夸张的写作风格。因此,大部分学生未经过大量的论文阅读和写作训练,在完成课堂作业时存在语言表述不准确的问题。统计学的理论是严谨的,对于统计结果的描述同样应保持严谨性。当学生进入研究阶段后,导师对学生这方面的批评也很多。一方面,学生对统计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足,例如在出现伪相关情形时,学生不知该如何分辨。另一方面,由于论文的阅读量和写作练习不足,学生在对统计结果描述时存在主观猜测、夸大结论等问题。

二、研究对象和改革设计

(一)研究对象

山西师范大学2019 级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共29 人,本科阶段修过统计学课程的学生23 人,没有修统计学课程的6 人。

(二)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由于学生在学习统计学中遇到的困难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课程改革采取综合手段教学模式。课前,利用微信平台发布相关领域前沿知识和分析技术,有助于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自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课堂中,授课主体以主讲教师为主、外聘教师和学生自主学习为辅,授课内容将统计学原理、软件操作、文献学习相结合,同时采用参考用书、PPT 和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采用教师讲解、文献分析、案例分析、视频辅助、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多维模式;课后,利用实际调查数据完成作业和综合小练习,加深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巩固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具体见图1:

图1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1.通过微信、学习通等平台发布相关领域前沿知识和分析技术

原有的传统统计学方法教学具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对方法应用的内在动力。我们建立了以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学习通为核心的信息平台,用一分享统计学学习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性。首先,在课前,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将相关资料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总体上对所学内容先有一个把握和了解,不至于上课时一头雾水;其次,在课堂上,针对中国学生总是比较害羞的特点,我们建立了匿名的微信群,学生对上课时老师所讲内容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留言提问,老师根据情况决定是立即回答还是延后回答;最后,在课后,老师和助教在网上搜集大量其他与课程学习紧密相关的资源,同时也有引起学员注意和提高学习积极行动的各类文章和资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性,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加之平台教学内容可以重复阅读,方便学生针对自己没能掌握的知识点反复学习。

2.不同授课主体相结合

在课堂讲授中,我们也改变了单一由任课教师讲授到底的做法,转为由任课教师主讲,外聘教师、学生讲授相结合,实现不同授课主体的多维度教学。首先,任课主讲教师对课程大纲、教学重难点、知识体系,以及学生学习进度等具有全局性把握,可在宏观上控制教学进度,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时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其次,我们外聘了几名其他著名高校的统计学教师前来讲学,一方面,可以对主讲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接受多方面的开阔思路,另一方面,学生固有的名校情节也容易让学生更爱学肯学。最后,在课堂上,我们也让学生自己互相讲解,一方面,通过讲解加深学生对该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较早暴露出学生的问题,通过任课教师的点评可以及时给予纠正。

3.统计原理、案例论文、教师讲解、学生实践多重辅助手段相结合

任课教师在研究生的课程中,要求研究生将统计学原理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具体操作是课前将所要讲授的统计方法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在CSSCI 期刊上找到一篇有该方法的论文。在教师讲完该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实践后,指定学生在课堂上讲解自己选择的论文,并进行讨论,看看期刊是如何使用这一方法的。

其次,任课教师将以前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大样本原始数据发给研究生,让学生自己模仿CSSCI 期刊中的统计方法,自己设计研究方法,设计测量指标,设计表格,并通过软件进行计算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最后,在期末,任课老师设计了“大作业”用于考核学生对各种统计方法的掌握程度。主要是要求学生将自己对CSSCI 期刊中的统计方法理解写出来,要求每名同学精选一篇CSSCI 期刊论文,并精读其方法,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出来论文作者的研究问题、方法选择、使用技巧及启示。

4.用实际调查数据完成课后作业

在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中,所用到的案例主要是来自参考教材上的例题以及课后习题等,学生按照课程的要求将习题做完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实际上,只有出现了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这一方法。我们将十几年来课题组多次调研的数据、问卷发给学生,这些数据由于是我们亲自调研获得的,一方面,我们比较熟悉当时的情况,另一方面,这些数据又不是像教科书习题中的数据那么完美,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做不出根据理论应该的结果,就会倒查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印象,也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学期结束后,我们还让学生做一个自己设计、自己获取数据的大作业,学生在这一系列的练习中,通过对实际问题的了解,对统计软件的操作,消化吸收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将知识具体化、操作化,从而克服了学生因阅历和经验不足或对实际问题了解不够而产生的理论实际脱节问题。

三、改革效果分析

实行综合手段的课程改革后,我们发现,学生在对统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具体体现3个方面。

(一)科学严谨的态度

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选取适当的统计方法,如何用准确且严谨的语言对统计结果进行解释存在一定问题。研究生借助文献学习统计学原理,不仅对统计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培养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学习借鉴他人对统计结果的解释和对论述要点的精准表达。

(二)求真务实的能力

统计学理论知识具有抽象的特点,难以建立现实问题与统计学知识的桥梁。研究生经过课堂案例分析、文献学习、课后作业的完成,体会到统计学可以用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三)综合分析的能力

通过完成课后作业,有更多机会亲自动手整理数据,作分析、绘制图表,也遇到了理论学习之外的情况,比如数据偏差、缺失、明显反常、模型选取不恰当的情况等,更考验了对理论知识的把握。研究生在自我反思、与同学讨论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研究生论文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