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彬
(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昆山 2153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QQ、微博、微信等软件开展的网络交际活动日益普遍,随之产生的语言和交际现象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学者分别从语言现象、语体、修辞、交际策略、多模态交际等多个角度对网络交际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针对汉语母语者,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语言群体,对于他们使用汉语进行网络交际的情况目前还较少涉及。
网络交际包括文本、网络表情符号、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具有典型的多模态特征。本文所说的“网络交际”即通过网络交际平台,使用汉语及与之配套的网络表情符号等进行的交际,“初级留学生”主要指汉语水平在HSK4级以下的留学生。他们的汉语水平与汉语母语者差别较大,其网络交际反映出的交际策略和习得情况,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有一定启发。目前,微信是来华留学生使用较多的网络通信软件之一。本文以微信为例,对初级汉语留学生使用汉语进行网络交际的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他们的交际策略及其特点,并对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提出建议。
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1]。多模态话语认为交际中的声音、图像、表情、动作等都对意义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交际已经从单一的文本交际,发展为融合多种交际方式的多模态交际。以微信为例,微信融合了文本、语音、视频、网络表情符号和文本+网络表情符号五种交际方式,从多模态的角度看,文本和网络表情符号都属于视觉模态,语音属于听觉模态,视频则是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的组合。
文本是通过文字符号来交际的。文本交际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双重特征。文本形式就是网络交际的书面语特征的直接体现,同时,文本交际有很强的现场性和即时性,并大量使用“啦”“嗯”“哒”“哈”等语气词来表现说话人的主观性,有鲜明的口语特征。本文所统计的文本仅指纯文本形式,不包括网络表情符号。
语音通过声音来传达信息,并通过音调、音强或重音等形式来表现说话人主观性,是典型的口语交际。微信通信中的语音形式包括语音通话和短时语音输入两种,前者不受时间和话轮的限制,后者则受到时间的限制,一般一个话轮不超过一分钟。本文统计的语音,包括语音通话和短时语音输入两种形式。
视频交际是基于声音和图像的,是声音符号与表情、身势语、手势语等多种符号系统的组合。微信中也存在两种视频形式,一是视频通话,二是录制的短视频。由于后者多用于分享,所以本文所统计的视频仅指视频通话形式。
网络表情符号包括动态图、表情图和一些用标点符号组成的表情等,余光武、秦云(2011)认为网络表情符号发挥的是现实交际中的态势语的功能,其本质是一种辅助的交际手段[2]。具体到微信而言,网络表情符号主要用于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具有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
戴炜栋、束定芳(1994)指出,语言学习者在交际中遇到困难,无法表达某些信息时,通常会采取借用、求助、手势语、回避等交际策略克服交流的障碍[3]。留学生在网络交际中也会运用一些交际策略来弥足汉语水平的不足。笔者以信息工程大学101教室的20位留学生为例,对他们使用微信交际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同汉语母语者对比。
笔者首先对这20位留学生的微信群交际情况进行了统计。从2019年9月16日到2020年7月9日,20位留学生共发布信息35497条,涵盖从零基础到HSK4级各个阶段。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初级汉语留学生微信群交际情况
其中,初级汉语留学生在微信群中使用语音和视频的情况为0,这说明他们对语音和视频都采取了回避策略,都采取文本或网络表情符号的交际形式。同时网络表情符号的使用占到了57.42%,这说明他们在交际中很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并借助网络表情符号表达个人的主观态度。
笔者也选择了一个成员均为汉语母语者的25人的微信群作为对比,统计了该微信群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的使用情况,共有信息39273条,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汉语母语者微信群交际情况
汉语母语者使用语音的情况占了11.58%,而视频则是0,文本或网络表情符号占了88.42%,这说明母语在微信群中回避视频形式而不回避语音形式,但同文本或网络表情符号相比,语音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1教室留学生2020年6月使用微信一对一交际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共有6620条信息,统计结果如下:
表3 初级留学生微信一对一交际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在一对一交际中,仍以文本或网络表情符号为主,在交际中也开始使用语音和视频,但仅占很小的比例,而且使用视频的比例要高于使用语音的比例。
笔者同样也选择了笔者同其他5个汉语母语者的微信聊天记录,对2020年6月的微信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共有489条信息记录,统计结果如下:
表4 汉语母语者微信一对一交际情况
表4中的汉语母语者在一对一交际中也开始使用视频交际,但相对而言,依旧以文本为主,网络表情符号也占了比较大的比例,语音和视频的情况依然比较低。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初级汉语留学生和汉语母语者在网络交际中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共同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语境是交际活动的构成要素之一,会对交际活动产生影响。在网络交际中,微信群和一对一交际属于不同的交际语境,初级汉语留学生和汉语母语者使用语音和视频的情况在微信群和一对一交际中都有明显的变化。交际手段的变化表明双方都注意不同语境下对于不同交际策略的使用。
第二,尽管网络交际已经从单一的文本交际发展为多种交际方式的综合,但目前文本和网络表情符号在交际中占了很高的比例。特别是初级汉语留学生,在微信群中使用文本和网络表情符号的情况达到100%,汉语母语者的使用情况也都在85%以上,这表明双方在网络交际中都以文本和网络表情符号为主,视觉模态仍是网络交际的主要模态。
第三,由于交际手段的限制,在使用文字进行交际时,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等无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因此需要借助网络表情符号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协调相互间的人际关系。卓天英、李冰芸(2017)认为网络表情符号是“面对面交际中除声音、行为外的非言语行为,是重要的辅助交际手段”[4]。网络表情符号在初级汉语留学生和汉语母语者的交际中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说明网络表情符号是构建意义和表达情感态度的重要手段,对于人际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双方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在语音的使用上,双方存在差异。一是汉语母语者使用听觉模态的比例远高于留学生,二是汉语母语者使用语音的比例始终高于使用视频的比例,初级汉语留学生使用视频的情况比语音多。笔者从多模态的角度对这一差异进行了解释。视频涉及听觉和视觉两部分,是多模态的交际形式,在视频通话中,不但可以通过语音,也可以借助表情、身势语、手势语、文字等构建意义,也就是说,视频交际的多模态特征能够降低交际对于语言水平的要求;语音交际仅涉及听觉,是单一模态的交际形式,在语音中仅能通过声音来构建意义,这要求初级汉语留学生有较高的听说技能,相对来说难度更大。因此他们更倾向选择难度较低的视频交际。
其次,在网络表情符号的使用上,留学生使用网络表情符号的比例一直比母语者要高。笔者认为,这与留学生的语言水平有关。网络表情符号具有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或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但这种功能并不是网络表情符号独有的,语言本身也有这一功能,词语是汉语的主观化的重要路径之一,网络语言中常见的语气词“啦”“哒”被广泛用来表达说话人高兴的情感,如“谢谢啦”“棒棒哒”“好哒”等。但对初级汉语留学生来说,他们的汉语水平还比较低,因此主要借助网络表情符号来表达情感态度。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初级汉语留学生在网络交际中的主要采取了两种交际策略:一是回避使用语音交际,二是大量借助网络表情符号。语言策略的使用受语言水平的影响,这也反映出学习者的习得特点,对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一是加强听说技能的训练。初级汉语留学生大量使用文字进行网络交际,说明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但是文本交际仅反映学习者的读写技能,语音交际反映听说技能,初级汉语留学生回避使用语音交际,或者需要通过视频借助其他的视觉模态才能进行语音交际的情况,说明他们的听说技能的发展滞后于读写技能,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听说技能的训练。
二是重视网络交际能力的培养。交际能力不但包括现实中的言语交际,也包括网络交际。目前,网络已经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重要的交际手段,但留学生网络交际能力存在不足,以网络交际中常见的拟声词“啦”“嘛”“哒”“呵呵”“哈哈”为例,在HSK4级词表中均未出现。留学生需要具备必要的网络交际能力,包括必要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交际策略等,以满足网络交际的需要。
三是注意使用多模态的交际方式开展教学。从教学方法上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日益成为主流。线上教学以其便捷、快速的特点逐渐受到欢迎,作为网络交际的一方面,线上教学也应该注意网络交际的多模态性,综合使用文字、网络表情符号、语音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交际已经成为重要的交际手段,目前的教学重点关注现实交际,网络交际是现实交际在网络空间的映射,现实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基础,但网络交际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在现实交际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网络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