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兴国
[摘 要] 为了推进课程改革,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师需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践行“三个理解”. 文章以“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设计为例,说明构建高效课堂需要“合理设计,践行理解教学”“准确定位,践行理解学生”“整体把控,践行理解数学”.
[关键词] 三个理解;理解教学;理解学生;理解数学
问题的提出
构建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同样也是每个一线数学教师不懈的追求.当然,高效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教育界有关高效课堂的论述和研究也是数不胜数. 章建跃老师曾提出“三个理解”,并将其视为提升课堂教学的保障.在“三个理解”的指导下,笔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深刻反思,生成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结合一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设计,谈谈对构建高效课堂的思考.
简单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师:早在古印度时就已经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由于这一盛举,发明者西萨得到了国王的大力赞赏,并许诺可以满足他的一个要求. 西萨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想了想对国王说:“那就请国王在棋盘的64个方格内都放入小麦,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后一格均为前一格的2倍,直至放满64格.”国王大手一挥应允了,事后让大臣进行了计算,结果却让国王大吃一惊,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入趣味情境,激发学习欲望,自然导入新课,同时又渗透数学史,增强了数学文化意识,达到了激趣引思的效果.
师:那你们觉得西萨向国王要了多少粒小麦呢?
设计意图:教师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或成就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促进不同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发展.
教学思考
1. 合理设计,践行理解教学
章建跃曾说:“对于教材的结构体系、素材选择和呈现,不少教师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有些甚至茫然无知,这样必然会使得教学成为一笔糊涂账,那么学生学会数学思维更是奢谈.”在公式教学中,公式的呈现往往是生硬的,这需要从理解教学的角度出发,认真研读教材,领悟编者的意图,再根据教材中或明或暗的“思维链”合理设计“问题链”,为学生搭建数学思考的平台,从而使得公式的获取变得生动活泼,使得教材变得富有魅力. 本节课中,教师以问题为载体,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关注到过程与方法的设计,将探究的重心置于公式的推导上. 正是由于合理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公式,而且还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到知识背后具有统领意义的数学思想,从而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品质.
2. 准确定位,践行理解学生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要构建高效课堂,就要理解学生,探明学生的认知起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需深入分析学生的基本状况,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准确定位教学过程.本节课的设计有效践行教学原则,基于学生易类比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学习方法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设计了教学過程. 当然,由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又具有不同本质,所以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自然完成公式推导的复杂过程,并实现公式的活用. 因此,采用问题导入、合作探究、启导发现等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探究性“问题串”,让学生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思考和探讨中愉快地学习. 同时,教师没有直接抛出“错位相减法”,而是让学生在探索中自然发现,从而有效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建构了有效教学.
3. 整体把控,践行理解数学
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数学. 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整体把控课堂,以整体观去设计教案,引领学生亲身经历思考、探索、辨析和反思等环节,直击问题本质. 首先,教师需以独特的情境创设来吸引学生,如本课中以数学史为引导,充分激趣引思,让学生产生迫切入课的欲望;其次,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如本课的探究环节,教师放大了细节,给足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数学探究经验,有效提升学习能力.
结语
总之,高品质、高效益的数学课堂,教师必须在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上下足功夫,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与时俱进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的教案,才能在优化教学品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善于思考、探究、反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