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强
摘 要:探究式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己从动手和实践的过程中去主动发现问题。在同他人探讨问题分析知识的过程中去进一步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语文课堂中的趣味性,在积极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去找到知识的趣味性。本文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习惯养成,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探究式学习 有效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7.022
双减政策在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参与课堂的习惯养成。而通过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也能够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通过优化课堂氛围以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在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通过画面的引导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意识。
一、结合问题设疑法开展教学,注重学生兴趣激发的策略
通过借助于问题设疑法来开展具体的课堂教学,结合着具体的问题来进行课堂导入,同时,从一个问题入手来展开具体的课文内容的解读,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启发式的学习方式结合着循序渐进的思路来展开具体的课堂教学。在注重学生兴趣激发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秋天的雨》时,秋天作為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既有充满水果的甜香,又有丰收的喜悦。由于学生对于一年四季风景的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四季中具体的景物也有一定的认知。因此,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时,可以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来进行课题导入。“同学们,你听这是风吹落叶时叶仙子翩翩起舞时的声音,你看,这是蚂蚁运送粮食准备过冬的脚步。生活中我们对秋天都很了解,那秋天会有怎样的味道呢,秋天会是什么样的颜色呢?”借助于这样的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在主动思考问题的同时,学会从秋天的颜色和气味的角度出发,主动融入相关的课文内容中。借助于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既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引导学生对于问题的探讨。而对于学生本身来讲,在逐字逐句去重点赏析关键字词和重点句子的过程中,也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兴趣度。在进行问题逐步延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层次结构来展开具体的问题探究。从“同学们,如果让你来分析秋天的雨,结合着文本内容来看你能从哪些角度来欣赏秋天的美?”结合着上个问题对秋天的颜色和味道的重点分析,学生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在教师启发引导的过程中去发现如何根据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多感官来进一步去鉴赏文学作品。而学生在反复鉴赏和分析中心句和中心段,在对关键字和重点词赏析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身的文本鉴赏能力。学会从比喻、拟人、排比以及多感官等多种角度出发去分析秋天景色的宜人和秋叶的婀娜多姿。借助于这样渐近性的问题导入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同时,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课文内容。同时,为了巩固学生对于文本的鉴赏方法,教师可以结合着此时此刻窗外的风景,让学生简单地进行小练笔。借助于多种修辞方法的作用以及色、香、味多种角度去观察生活中的美的方式,学生在小练笔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能力和水平,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借助新媒体优化课堂氛围,注重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
结合着新媒体技术来开展具体的课堂教学,对于探究式学习能够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来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通过声音的描绘来激发起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想象。借助于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在优化课堂氛围的同时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而对于学生本身来讲,通过这样丰富且有趣味性的多媒体出示,既能够提供给学生从多个角度,学会借助多种方式去了解课文内容;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在分析《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可以从体裁和单元主题等多个角度去分析。结合着本单元以预测和想象续写为主的单元主题,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借助于相关的动画视频,结合着多彩的画面以及趣味性的人物对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同时,将人物的性格特点结合着具体的动画情景来模拟,也能够在带动学生探究思考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融入情境中,探究老屋这一形象。在借助新媒体进行相关的内容探究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对助人为乐的进一步认识。同时,在进行这节课内容的讲解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着分角色朗读的方式,通过给故事中角色声音上的模仿,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去加深自己对于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分析。借助于这样的探究式学习,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主动挖掘文本知识,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在带动学生融入课堂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结合角色扮演的创新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
借助于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开展具体的课堂教学,同时,结合着话剧表演以及小品等各种方式来展开趣味课堂的教学,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氛围中来,也能够在带动课堂氛围的同时,激发课堂的活力。学生在积极策划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也能够主动去思考,进而提高自身的语言综合运用,以及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分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来对本篇故事的人物情节有一个简单的梳理。然后再通过给学生制定结合着相关的故事情节来展开话剧表演,或者是小品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学会通过简单的描述来将故事情节呈现给课堂。借助于这样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既能够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五粒豆的命运结局,也能够让学生在表演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到活动策划需要的流程。
同时,学生在组内成员沟通分析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在互动共享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借助团队的力量来展开积极的问题思考。结合着这样分组探究以及合作的方式展开具体的学习,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策划活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有着积极主动的推动意义。同时,学生在主动地融入活动,融入班集体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集体荣誉感。在对五粒豌豆的命运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也能够逐步的去主动分析和探究相关问题。通过对小女孩的妈妈跟小女孩讲述豌豆的故事来引发对生命力以及母爱的思考。借助于这样具趣味性且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对于母爱伟大以及生命力顽强的认识。而对于学生本身来讲,结合着这样互动式创新型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自己知识的储备量,培养自己更快更好地适应各个活动。在有效激发兴趣的同时,培养自己主动参与课堂探究知识的兴趣。从更深的层次来讲,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了让学生释放天性,将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身为教师,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也能够有效提升课堂质量。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积极融入课堂的兴趣,而通过将探究式学习引入语文课堂的探究中,在丰富学生的阅读量的同时,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知识储备量,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提升,推动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以及文学素养的提升。从更深的层次来讲,也能够有效地适应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义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策略探讨》,《学周刊》2015年第24期。
[2] 张婷《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的应用》,《课外语文》2021年第8期。
[3] 胡玉华《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科学中国人》2014年第3X期。
[4] 张雪梅《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散文百家》2021年第24期。
[5] 姚丽珍《小学语文主题学习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究》,《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年第39期。
2198500783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