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 of Science的国际夜间经济研究热点与脉络

2021-03-20 08:10储德平陈银春廖嘉玮陈长兴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1年3期
关键词:发文领域文献

徐 颖,储德平,陈银春,廖嘉玮,陈长兴

(福建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夜间经济是20 世纪70 年代英国为缓解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而提出的经济学名词,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 点到次日凌晨6 点以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为主体所进行的夜间购物、休闲餐饮、旅游体验等活动的现代消费经济。夜间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后工业时代人们朝九晚五的作息,强调城市夜晚活动的多元化[1]。英国早在1995 年就将繁荣夜间经济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如今已成为该国第五大产业。未来基金会曾指出,2020 年英国将有约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夜间经济活动[2]。而我国直到近年来才真正将夜间经济作为“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的重要举措,众多城市纷纷推出有关政策点亮夜间消费市场。国际上相关研究始于以夜生活推动城市复兴[3],当前主要探讨以酒精消费为核心的夜间经济大规模扩张而引发的暴力和冲突事件[4,5],国内则侧重于研究发展夜间经济的重要性及思路对策。纵观国内外研究历程,鲜见对夜间经济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深入的文献述评且缺乏量化分析。因此,本文以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中1990—2019 年间收录的292篇夜间经济文献为基础,借助CiteSpace 软件对其基本特征、研究力量、热点前沿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我国夜间经济理论研究、政策制定与实践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借助CiteSpace5.6.R2 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量化分析[6],绘制国际夜间经济研究的知识图谱,并辅以传统的文献阅读法和科学的数据统计法,深入探析相关研究的核心力量、学科特征及演进趋势等,以系统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以WOS 数据库核心合集中的SCI- EXPANDED和SSCI为数据源[7],结合夜间经济的国际定义和理论来源,将检索条件设置为“TS =(night- time economy OR nighttime economy)AND 文献类型=(Article)AND 语 言=(English)”,时 间 跨 度 为“1990—2019年”。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基于以上检索条件补充主题为“night tourism”OR“nightlife”OR“night leisure”的期刊文献数据。经过手动剔除与研究主题关联度较低的条目后,最终得到292 篇国际夜间经济文献作为研究样本。

2 结果及分析

2.1 文献基本特征分析

通过对所得292 篇国际夜间经济文献进行年度发文数量统计(图1)可知,1990—2019 年国际夜间经济研究年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结合国际夜间经济发展背景,可将其大致划分为萌芽探索(1990—2005 年)、逐步推进(2006—2013 年)、快速发展(2014—2019 年)三个阶段。由于夜间经济(night-time economy)自20 世纪90 年代才作为研究对象被正式提出[8],第一阶段的年发文量均不高于5 篇,其中1993—1997 年间未检索出相关文献。第二阶段是夜间经济规模快速扩张的爆发期,研究领域关注度显著提高,阶段发文占比高达32.88%。第三阶段国际夜间经济发展走向成熟,文献数量以年平均发文约28 篇的速度迅速增长,表明该研究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图1 1990—2019 年国际夜间经济研究年发文量

发文期刊是研究领域知识传播的重要渠道,能够探究该领域的知识类型与特征。本文主要借助CiteSpace软件生成期刊共被引知识图谱(图2),并统计出国际夜间经济研究发文量前10 名的期刊(表1)。

1990—2019 年292 篇国际夜间经济文献分别发表于137 家期刊。从载文数量和被引频次来看,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为Urban Studies、Drug and Alcohol Review 和Addiction,刊文总量占比约16.1%,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其中,Addiction 和Urban Studies 的被引频次最高,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核心力量。从期刊类型和影响因子来看,一类是多发表在以 Addic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 为代表的药物、酒精等类型的期刊;另一类则以Urban Studies、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等影响因子较高(≥3.200)的期刊为代表,主要围绕城市发展、社会管理、地质地理等方面展开研究,更加关注发展夜间经济的积极意义。

图2 国际夜间经济研究期刊共被引图谱

表1 1990—2019年国际夜间经济研究主要载文期刊

理清文献的学科分布情况能够有效把握领域研究的侧重点,本文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采集文献的学科分布结构进行知识图谱绘制,并以此构建出学科知识网络(图3)。

图3 1990—2019 年国际夜间经济研究学科共现图谱

从学科分布来看,1990—2019 年国际夜间经济研究文献共涉及93 种学科类别,其中药物滥用学以84 篇文献刊载量位居首位,占发文总量的28.77%,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地理学等类别也在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表2)。从学科中心性来看,社会科学以0.83 的高中心性稳居第一,对领域内其他学科具有较强影响力;其次分别是心理学(0.45)、环境科学与生态学(0.43)、社会学(0.13)等,同时近年来相关研究愈加关注公共管理、城市区域规划等学科领域,整体呈现多学科融合发展态势和理论视角多元化特征。

表2 1990—2019年国际夜间经济研究学科类别分布

2.2 文献研究力量分析

研究者及其社会网络关系是一个研究领域的核心要素[9]。本文借助CiteSpace 软件对国际夜间经济研究学者进行合作图谱可视化分析(图4),图中共有作者节点N =47 个、连线E =102 条、网络密度Density =0.0944,表明该研究领域学者合作紧密且形成了多个极具凝聚力的学术共同体。

图4 1990—2019 年国际夜间经济研究主要作者合作共现图谱

在归纳统计国际夜间经济文献发文作者的基础上,以普赖斯公式:N =0.749× √nmax(N 代表核心作者发文量,nmax 代表最高产作者发文量)测算得出发文4 篇及以上者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据统计数据可知,共有36 位,约占作者总数的5.9%(表3)。其中,Peter G.Miller(24 篇)是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主要围绕夜间酗酒及其危害等方面展开研究[10,11],其 次 分 别 是Mark A. Bellis(20 篇)、Karen Hughes(18 篇)等。从合作网络来看,国际夜间经济研究已形成了多个研究团队且具有显著的合作关系。其中以Peter G.Miller 为核心的14 人团队是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共同体,侧重于探讨夜间饮酒与娱乐场所的相关问题[12,13]。

表3 1990—2019年国际夜间经济研究主要发文作者

发文国家合作共现图谱能够直观反映某一领域研究国家的学术影响力及其合作强度(图5)。从发文数量及中心性来看(表4),英国以95 篇的高发文量及0.87 的中心性均列首位,其发文往往成为横跨多学科领域的核心文献,主要是由于该国夜间经济发展最为成熟。此外,澳大利亚(58 篇,0.33)、美国(30 篇,0.58)、中国大陆(13 篇,0.00)也是推动国际夜间经济研究进展的重要力量。从空间分布来看,该研究领域的科研能力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呈现出以欧美地区为主导的空间格局,虽然中国大陆以13篇的发文量位列第四,但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仍有待提高。从合作强度来看,图中共有节点连线E =26 条、网络密度Density =0.1699,表明发文国家之间鲜有交流合作,因此加强跨国家、跨地区的合作对国际夜间经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5 1990—2019 年国际夜间经济研究发文国家/地区合作共现图谱

表4 1990—2019 年国际夜间经济研究发文量排名前十位国家/地区

3 国际夜间经济研究的脉络与热点

3.1 研究脉络及前沿分析

本文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关键词信息进行了图谱可视化分析与突现词检测,并绘制出关键词共现分布时间图谱(图6),统计整理出关键词演进信息(表5)与前十位突现关键词(表6),进而理清并剖析国际夜间经济研究的演进脉络及其前沿热点。

表5 国际夜间经济研究关键词演进信息统计

表6 1990—2019 年国际夜间经济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突现词(前十名)

(续表6 )

图6 1990—2019 年国际夜间经济研究关键词共现分布时间图谱

第一阶段(1990—2005 年)为萌芽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国际夜间经济处于起步发展时期,相关政策法规和实践经验较为匮乏,因此研究文献数量少且研究内容较为单一,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暴力(violence)、模式(pattern)等方面的初步探索。同时,模式(pattern)是阶段内突现强度最高且突现时间最长的关键词,表明其受到学界的长期关注。

第二阶段(2006—2013 年)为逐步推进阶段。该阶段国际夜间经济研究出现了行为(behavior)、药物(drug)等突现词,研究内容逐渐细化。一方面是以青少年(adolescent)、女性(women)、学生(student)等为研究对象,深入探析夜生活(nightlife)中不同群体的特征与行为差异;另一方面是夜间犯罪与暴力等问题的兴起,引起学者们对酒精使用(alcohol use)、药物使用(drug use)、夜总会(nightclub)等内容的思考,进一步探究夜间经济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第三阶段(2014 年至今)为快速发展阶段。此阶段的研究主题和内涵不断深化,呈现出综合性研究的发展趋势。首先是学界持续关注夜间消费人群在俱乐部文化(club culture)、社区(community)、公共空间(public space)等引起的欺骗(victimization)、袭击(assault)、光污染(light pollution)等社会问题;其次是随着夜间遥感技术在经济领域上的运用,夜间灯光(nighttime light)、卫星数据(satellite data)、影像(imagery)等相关研究迈入活跃期,同时中国(China)、里斯本(Lisbon)等夜间新兴国家和地区逐渐进入国际研究视野,研究地域进一步扩大;第三是在夜间旅游和休闲产业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夜市(night market)、夜景(nightscape)、夜间旅游(night tourism)等关键词频现,学者们愈加强调酒吧关门时间(pub closing time)、场所营造(place- making)的合理规划与建设,进一步创新研究方向并拓展研究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出现酗酒(binge drinking)、城市(city)、生活(life)等突现时间较短的关键词,推测其是该研究领域的转折点。

纵观近30 年来国际夜间经济的演化历程,总体上可划分为萌芽探索、逐步推进和快速发展3 个阶段,研究内容主要是关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的探究。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极少且存在较长时间的文献空白,局限于对夜间暴力、发展模式的初步思考。此后,由于饮酒和娱乐行业的大规模扩张导致社会问题凸显,引发了学界对夜生活群体差异的分析思考,并进一步探寻夜间经济的健康发展路径。近年来,随着中国、挪威等国家的夜间经济发展政策陆续出台,研究主题随着实践探索逐渐多元,学者们愈加重视夜间群体管理、夜间活动探测和夜间旅游开发等深层次问题,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3.2 前沿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核心内容的浓缩与提炼,高频关键词可以反映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借助CiteSpace软件对292 篇文献样本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并采用对数似然率(Log - likelihood rate,即LLR算法)进一步生成国际夜间经济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图7)。

图7 1990—2019 年国际夜间经济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其中,Q值=0.6908、S 值=0.6581,表示聚类效果较为合理,同时统计整理出高频关键词(表7)。从综合图表来看,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为“酒精(alcohol)”“夜 间 旅 游(night - time economy)”“夜 生 活(nightlife)”等,节点较为显著;“城市(city)”“夜间旅游(night - time economy)”“消费(consumption)”等关键词中心性较高。

表7 1990—2019 年国际夜间经济研究高频词和中心性统计分布(频次≥13)

由图7 可知,国际夜间经济研究的聚类研究结果依 次 为:# 0 violence、# 1 nightclubs、# 2 spring break、#3 stimulants、# 4 night - time economy、# 5 public space、# 6 qualitative、# 7 place - making、# 8 safety、#9 night light、# 10 gender。本文通过进一步研读相关文献及分析关键词数据,归纳出以下4 个研究热点:夜间犯罪与暴力研究、夜间治安与管理研究、群体特征与行为研究、夜间旅游与休闲研究。

夜间犯罪与暴力研究:欧美国家的夜间经济活动主要集中于酒吧、夜总会等娱乐场所,由此引发的夜间犯罪与暴力行为成为国际学者的主要研究对象。Peter G.Miller 等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三大城市(悉尼、墨尔本和珀斯)娱乐区的酒精及毒品消费模式,得出吸毒行为在该国夜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结论[14];Lee F.Monaghan 基于社会学视角对英国西南地区夜间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暴力和冲突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在充分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紧张和冲突行为时不能忽视社会生活的物质层面[15];Karen Hughes等通过比较分析进入城市夜生活场所之前饮酒与不饮酒的年轻人在酒精消费和夜生活体验方面的差异,认为需将政策措施扩展至价格和酒类监管等范围以控制与酒精相关的暴力行为[16]。

夜间治安与管理研究:夜间经济的兴起和繁荣导致一系列城市安全问题的产生,进而引发了学者对于夜间治安与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思考。Hannah Farrimond等对夜间场所的工作人员进行质化研究,指出部分员工认为利用呼气测醉器来判断顾客能否进入会场的标准缺乏人性化,且随意对顾客进行酒精测试是对其权威和专业知识的挑战[17];Ashlee Curtis等运用事后观察和深入访谈法,衡量24 小时公共交通对夜生活场地和赞助商的影响,结果证实其增加了人们花费在夜间场所的时间且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18]。此外,Ashlee Curtis 和Steven J.Bowe等基于Prais - Winsten 和Cochrane - Orcutt 回归模型,通过评估引入风险许可(RBT)与减少急诊部(ED)损伤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认为RBT在减少酒精相关伤害方面的作用仍有待考证[19]。

群体特征与行为研究:随着夜间经济的公众参与度不断增强,国际学者对于夜间消费群体的特征与行为研究保持着较高热度。Oliver Smith探讨了英国年轻人的饮酒行为和休闲特征对构建老年消费者夜间休闲体验的影响,研究表明由酒精引发的享乐主义往往将成年消费者吸引到不利于建立稳定成年身份的社会行为上[20];Mark Holton 深入探究了发展夜间社交空间与学生身份转变之间的联系,指出学生在夜间学习、社交等活动中的嗜好对于模糊学生空间与非学生空间的界限具有重要作用[21];Swee -Lin Ho通过研究日本白领女性进入夜间生活的矛盾过程,认为女性频繁出现在各种饮酒场所主要是由商业驱动引起,无法反映出社会对妇女在公共场所深夜饮酒的接受程度,但肯定了白领工作对于女性夜间身份合法化的重要性[22]。

夜间旅游与休闲研究:夜间经济主要表现为以夜间旅游为代表的现代产业集群,因此学者们对夜间旅游和休闲活动展开了广泛的研究。An - Tien Hsieh等利用探索性研究方法对我国台湾地区夜市展开了调查,提取出求新、锻炼、体验当地文化习俗是促使游客到旅游夜市购物的主要因素[23];Hans -Joachim Bürkner等着眼于近年来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布加勒斯特,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夜间休闲城市的转型涉及偶然的社会自我参照和社会物质聚集的观点[24];Philip R.Kavanaugh等对费城夜间休闲场景进行了探究,思考夜间休闲的重组如何影响年轻人使用毒品的问题,强调其使用方法和伤害风险需均匀化,从而避免对后代产生负面影响[25]。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所选取的292 篇国际夜间经济文献进行了探测和分析,系统梳理了该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研究态势和热点前沿等内容,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从文献基本特征来看,国际夜间经济的发文数量呈波动增长,在20 世纪90 年代存在较大空白,但自2006 年起逐步发展且当前正处于该研究领域的黄金期。相关文献主要刊载于城市发展类和医学类期刊,涉及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地理学等多学科,近年来愈加关注公共管理、城市区域规划等领域,学科交叉研究特征较为显著。②从发文核心力量来看,该研究领域已形成了多个内部联系紧密的固定学术团队,但团队间仍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研究状态,学术交流与合作均有待增强。同时,研究力量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相关文献多集中于以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夜间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而亚洲地区的研究力量则相对薄弱且高水平研究成果较少,领域科研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③从研究热点前沿来看,国际夜间经济的研究历程可划分为萌芽探索、逐步推进和快速发展三大阶段,同时热点问题主要聚焦于夜间犯罪与暴力、夜间治安与管理、群体特征与行为、夜间旅游与休闲等方面。近年来,学者们愈加重视夜间活动探测和夜间旅游开发等过程,但大多仍然围绕夜间反社会性问题展开分析,缺乏对夜间良性发展机制的系统探究。

4.2 展望

创新方法应用,拓展学科视野:我国夜间经济研究亟需加强方法创新和学科交融。一是注重研究范式与方法的交叉运用、多元融合,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探究。同时,要突破传统的经验研究,加强对案例的实证分析和理论探索,以科学客观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夜间经济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二是加强多学科交流互动,推动研究视野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等逐渐拓展至地理学、心理学、营销学等多学科领域,实现跨学科多维探讨和综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并优化本土夜间经济研究的方法体系。

完善理论体系,深化实践探索:学术界应注重夜间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强化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一是深入探究该领域的内涵外延、发展模式和实施路径,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为城市夜间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二是紧密结合时代要求与实践成果,立足中国社会性质和文化背景,全面分析我国经济水平、地域差异、文化需求等特点。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把握夜间旅游这一研究重点。除了在城市规划、产品开发、场所运营等方面展开探讨,还需加强对其引发的如市场冲突、噪音污染、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的思考,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拓展研究对象,聚焦多元视角:我国夜间经济领域研究应打破传统的宏观视角,扩大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首先,加强对夜间经济参与群体、市场管控模式等微观视角的探析,从消费者、经营者、管理者等多元角度展开调研,实现城市管理、治安防控和经济发展三者的平衡。其次,细化分析和差异挖掘不同城市发展夜间经济的精神文化内涵,从而推动城市夜间经济特色化发展、异质化竞争[26]。第三,随着我国城市集群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相关研究需从城市空间延伸至区域空间,促进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夜间经济的综合带动效应。

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学界对话:夜间经济的差异性及其丰富内涵,意味着我国学术界也应加强“双跨”合作。一方面,从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层面推动跨领域学术交流,尤其是在社会、文化和环境等与夜间经济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而培育更多具有综合研究能力的专家学者,提升我国夜间经济研究成果的代表性、普适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加强跨地域合作研究,借鉴国际成熟的研究经验以完善我国知识体系,不仅要促进国内不同城市和机构间的学者互联协作,更应积极与国外学术机构和领域学者搭建合作平台,邀请该领域的权威学者进行学术指导,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术研究的团队效应,从而提升我国领域研究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发文领域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2020 IT领域大事记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领域·对峙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