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梅
(广西师范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在二阶椭圆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中,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问题是最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来说,边值问题主要为Dirichlet问题、Neumann问题和斜导数问题,也称第一、第二和第三边值问题.本文研究Dirichlet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众所周知,Dirichlet问题是椭圆方程问题中的一种.而对于完全非线性的椭圆方程,情况是多样且复杂的,特别是微分几何中的拉格朗日方程和拉格朗日曲率势方程.本文把注意力限制在特殊的拉格朗日方程和一些相关的问题上.R. Harvey和H. B. Lawson[1]早在1982年就建立了标量几何理论.根据[1]可设x=(x1,x2,…,xn),u=u(x),引入以下方程:
Im(I+iD2u)的像就是拉格朗日方程
arctanD2u=Θ,
其中arctanD2u∶=arctanλ1+arctanλ2+…+arctanλn,λ(D2u)=(λ1,…,λn)是Hessian矩阵D2u的特征值,而Θ称为相.对于这个方程R. Harvey和H. B. Lawson得到了它的解u具有这样的性质:n×n=n中的图p=∇u是绝对体积极小的拉格朗日子流形,并且在任何解处的线性化得到的都是椭圆方程.在早期的工作中,Yuan[2]证明了特殊拉格朗日方程
每一个经典的凸解都必须是一个二次多项式.
近年来有许多文章研究拉格朗日方程[3],[4],[5].Collins, Sebastien 和Xuan[4]在2017年研究了一类特殊拉格朗日方程
(1.1)
解的存在性问题,其中Ω是n中边界光滑的有界区域,φ(x)和h(x)是给定的光滑函数.受到文献[4]的启发,本文将其推广到一类具有Dirichlet边值条件的特殊拉格朗日曲率方程
(1.2)
本节介绍主要的定义、性质以及定理.
在任意区域Ω⊆n上定义一个函数u(x):Ω→,函数u(x)对应的图Γ是n+1的一个超曲面.在嵌入x(x,u(x))所诱导的坐标系中, 欧氏空间n+1在图Γ的诱导度量定义为
gij=δij+DiuDju,
这称为图Γ的第一基本形式.另一方面图τ第二基本形式Γ定义为
(2.1)
取gij对应的逆
(2.2)
结合(2.1)与(2.2)可得
显然地,有
给出σk表示k阶初等对称函数,由下列式子给出
其中λ(A)是实对称矩阵A的特征值.
定义2.1[7]一阶微分方程
(2.3)
这里的f(x,y)是在矩形区域R:|x-x0|≤a,|y-y0|≤b上的连续函数.函数f(x,y)称为在R上关于y满足李普希兹(Lipschitz)条件,如果存在常数L≥0使得不等式
|f(x,y1)-f(x,y2)|≤L|y1-y2|,
对于所有(x,y1),(x,y2)∈R都成立.L称为李普希兹常数.
定理2.2[7]如果f(x,y)在矩形域R上连续,且关于y满足李普希兹(Lipschitz)条件,则方程(2.3)存在唯一解y=φ(x),定义于|x-x0|≤h上,连续且满足初值条件
φ(x0)=y0.
定理2.3[8](Schauder定理) 设X是Banach空间,而M⊂X是一个有界凸闭集.如果F:M→M是一个紧算子,则存在x∈M使得F(x)=x成立.
这里给出本文的主要结论.
假设u(r)是方程(1.1)的径向对称解,且u(r)可微.首先,我们从Xiao Ji,Jiguang Bao[6]得到以下结果.
(3.1)
(3.2)
其中λ是Hessian矩阵D2u的特征值.
证明由σk的定义,若(3.1)成立,则(3.2)也成立.众所周知
(3.3)
(3.4)
其中x≠0,1≤i,j≤n.根据(3.3)以及u'(0)=0,知
类似地,利用(3.4)有
因此可以定义
从而有u(|x|)=u(r)∈C2(BR).为证明(3.1),需定义
由(3.4)可知
D2u(x)=axTx+bI,
其中I是单位矩阵.通过计算可知D2u(x)的特征根是(ar2+b,b,…,b),即(3.1)成立.
观察定理3.1,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
定理3.2对于任意的R>0,令BR={x∈n‖x|≤R},假设u(r)∈C[0,R), 且u'(0)=0,则对u(|x|)=u(r),r (3.5) 证明由σk的定义可知,只需要证明(3.5)成立. 当n=2时 直接计算得 计算相应的特征行列式可得 证毕. 下面利用曲率矩阵A在图Γ∶={(x,u(x))|x∈Ω}的主曲率的表达形式,讨论特殊拉格朗日曲率方程的径向对称解的存在性. 由定理3.2可知方程(1.2)等价于 (3.6) 当n=2时,由(3.6)可得 等价于 令v(r)=u'(r),则v'(r)=u''(r),此时(3.6)可写成 定理3.3设微分方程 (3.7) 又由于 从而F是相对紧的,故F是全连续映射,且F(Τ)⊂Τ.于是由一般的Schauder定理可得F在Τ上有不动点,即方程(3.7)有解.证毕. 由于当n≥3时也有类似结论,因此可得到以下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