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力佩?张立?刘艳梅
摘 要“微分享”作业是学生生活实践活动的记录与展示,是学生道德认知、感悟的心路历程,是学生磨练意志、提升素养的自我教育过程。小学道德与法治“微分享”作业的设计应优化设计,丰富作业内容;多元评价,保护作业兴趣;正面引导,引领作业价值导向。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微分享” 作业
一、“微分享”作业的内涵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也备受关注。但是,目前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课后作业内容与形式单一,学生普遍对作业持懈怠态度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微分享”作业的概念,即让学生把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记录下来,与老师、同学分享。“微分享”作业有两层含义:一是记录实践活动体验与自我教育的经历、感悟,提高道德认知、评判、修养等道德实践能力,要求短小精干,主题鲜明;二是把体验、感悟分享出去,鼓励学生与老师、同学交流,获取肯定、鼓励等评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同时将评价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道德自觉。“微分享”作业是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记录与展示,是学生个体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是学生意志的磨练、素养的培养过程。
“微分享”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现代科技手段为学生实践活动的记录与分享提供了许多工具,手机录像、录音、笔记等都可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作好记录。数字记录技术相比传统纸笔记录,更加快捷高效。分享的手段也很多,纸质、电子版文字可表达体验情感,视频、音频也可传递道德感悟,多媒体技术让分享变得越来越简单易行[1]。
二、“微分享”作业的操作流程
“微分享”作业是依据每课教学内容,选择一个教育主题设计作业,要求学生在一周内自主完成。每次上课前,师生一起对作业进行点评、点赞,分享交流。经过两年实践,实验组共收集作业两千份。从介质上分为纸质版与电子版,从内容上分为动手实践、情感体验、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从记录过程上分为叙事式、反思总结式。
“微分享”作业的操作流程是:提出要求——选择主题——实践感悟——分享交流。提出要求是依据每课教学内容,选择一个主题,设计分享作业,主题要单一,但内容形式要开放。选择主题是学生根据要求选择自己作业的内容。实践感悟是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感悟,梳理总结,形成记录。分享交流是将作业进行展示,老师或同学对作业赞扬、肯定或建议,师生共同评析。
三、“微分享”作业的实施策略
1.优化设计,丰富作业内容
设计符合实际的实践作业,引导学生体验道德,丰富作业内容是开展“微分享”活动的前提。要让学生做好“微分享”作业,就像写日记、写作文一样要有可写、可用的素材。而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将教育目标、道德要求应用到实践中去,转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价值观,提升道德素养。让学生在记录活动时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1)设计生活体验型作业。学生道德教育的起点是其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学生的道德教育只有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才能得以落实,才能使学生的道德水平与素养获得可持续的动力支持。生活体验型作业正是基于学生经验与认知,给学生作业记录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在学习了《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之后布置作业:“为父母做一件或几件事,将对父母的爱落实在行动上。”学生通过干家务、帮助父母做事,体验到父母的幸苦,更加理解、孝敬父母。比如有学生在作业中这样写到:“爸爸妈妈辛苦了,我从小在他们的呵护下成长。妈妈爸爸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家还要做饭、做家务,辅导我的作业。父母是多么艰辛,我们是多么幸福,我很后悔自己生在福中不知福,沒有好好珍惜!从今天以后我一定要珍惜这样好的生活条件及环境。努力学习,让他们不要操心,替他们分担家务,做个好孩子。”这就是经历体验后的感受,是学生的真情流露。这样的实践作业,记录了学生思想行为规范,反映了学生内心的自律、自省,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2)设计参与实践型作业。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性、活动性很强的实践课程。应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因此参与实践型作业成为联系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例如在学习了《学习伴我成长》之后布置作业:“做事也能长本领,我们有许多本领都是在做中学来的,说说你的哪些本领是从做中学来的”。这个作业对学生来说,从小到大学过的本领有许多,题目是一个开放性命题,学生选择的范围比较大,素材比较多,内容也会比较丰富。比如有个学生作业,在讲了他学习打篮球的经历后写到:“我觉得任何本领都是逐渐学习、逐渐积累的一个过程,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学生说得多好啊,坚持是做事的一种优良品质,学生有这样的收获,不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这类实践型作业将“知行合一”的理念很好地体现出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道德素养。
(3)设计生命教育型作业。教育应该从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开始,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得到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让生命更有意义。设计生命教育型作业,让学生通过体验,激发生命活力;理解生命意义,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使培育道德素养成为一种愉悦生命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安全记心上》时设计这样的作业:有的学生讲如何保护自己,远离伤害;有的学生讲如何识别交通、防火等安全防护标志;有的学生讲逃离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方法技巧等。
像这样的作业还有许多,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道德教育的效应远比课堂说教来得自然,而且成功高效。通过这样的作业,培养了学生健康人格、自立意识、责任意识、自尊意识等生命情怀[2]。
2.多元评价,保护作业兴趣
教师与家长对作业进行激励评价,引导学生认知道德,保护作业兴趣是开展“微分享”活动的核心。“微分享”作业是学生调查研究、访问收集、探究制作、生活实践等活动的真实反映,它记录了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在社会助人为乐、在学校努力学习等道德行为。为保证实践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学校、家庭要通力合作、相互配合,鼓励学生从每天的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行动中践行道德认知。
(1)教师要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本着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目标,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取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体验到被赏识与尊重的快乐,激发学生实践活动的兴趣。作为学生,普遍对“微分享”作业比较重视,希望把全新的形象留给别人。作为教师,要抓住“微分享”活动的机会,给学生正面、积极、肯定的评语,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要承认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多一点关注学生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少一点比较学生实践的结果。例如对于实践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这样评价:“认真做事是一种习惯,从培养好习惯开始,去追求成功吧!”对于作业完成不好的学生这样评价:“加油!你会成为优秀的学生!” 教师也可以拿出一张纸,把自己要说的话写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注与关爱。用真情感染学生,以情育情。
(2)家长要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一方面,家长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许多本领都是从父母那儿学来的。学生在完成实践活动作业的时候,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会第一时间向父母请教,智慧的家长就会引导、鼓励孩子。在这陪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另一方面,家长是学生实践活动的见证者。学生实践活动通常会在家里或社会上进行,家长或旁观、或服务,都会对学生实践活动完成情况、道德认知、情感态度、价值判断等比较了解。基于以上两点,家长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会真实、有效。学生也非常期望家长的肯定、鼓励,它会让学生更加坚定自己的道德目标。家长的评价也是与学生的一种情感交流。例如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家长写道:“亲爱的儿子,你的行动感动了爸爸妈妈;谢谢你陪伴我们。你永远是我们最珍爱的宝贝!”
(3)班级要营造道德评比的良好氛围。班级是个大家庭,同学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对学生优秀作业,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中交流,学习他们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利用学习园地、红领巾广播站宣传优秀作业,把学生尊敬师长、心存博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号召更多的学生参加到社会公益与爱心捐助活动中去。让学生到实践中接受道德洗礼,提高道德水平。
3.正面引导,引领作业价值导向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接班人”,这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不仅要求我们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之中,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要宣传榜样事迹。榜样是赞歌与灯塔,更是一种力量,一种催人上进的牵引力。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介绍榜样的作业,分享榜样感人事迹,将榜样的力量化作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时,让学生分享古今名人读书学习的故事,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也可以结合社会上举办的“道德大讲堂”、全国道德模范评比等活动,让学生观看视频、查找资料,讲述、分享道德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讲述榜样背后的故事,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这些分享活动让榜样的力量直抵学生的心灵,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要讲述“凡人善举”的故事。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陽的光芒。我们只要观察身边小事,就能从平凡小事中悟出人生大道理,让人受益匪浅。对一个人来说,道德教育重在践行,知是基础,行才是关键。可设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讲“凡人善举”,分享“草根”故事,让学生懂得“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例如结合学雷锋、学道德模范、参加公益等活动,讲述自己或他人所做的一点一滴,分享其中的酸甜苦辣、成功喜悦。通过讲故事,让学生知道“凡人善举”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一种优良的行为习惯,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3)要关心时政热点。关心时政热点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有效途径。在设计分享作业时,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时政材料,让学生去分析判断,陈述观点。通过作业分享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民族意识,理解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提升责任感、国家认同感,把爱国之志转换为报国之行。例如结合“中美贸易摩擦”设计相关分享作业,让学生选择“中兴事件”“华为事件”等素材去看电视、查资料,分析判断,逐步认清美国的霸权行为。再例如结合“建国70周年”,让学生去上网找数据、观看视频,对比新旧变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国家科技实力在日益增强,综合国力越来越强。通过这样的分享作业,学生的爱国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民族自信心也得到进一步增强[3]。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微分享”作业活动的改革实践,改变了实践活动作业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老师、家长的鼓励与支持,给学生分享作业活动增加了强劲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情感,在体验中升华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韦良艳.课前三分钟演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D].烟台:鲁东大学,2017.
[2] 翁乾明.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7).
[3] 卞伟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作业探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王 颖]